第一,以信息化为先导,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加强“数字北京”、“数字奥运”工程建设,保持首都信息化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明确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重点发展具有首都优势的文化产业、旅游业、金融业、信息咨询业、房地产业、医疗卫生产业,保持第三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工业布局调整,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在城近郊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搞好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文化园区、传媒大道、总部基地、奥林匹克公园等重大开发项目规划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首都的优势和独特资源,策划一批具有首都城市特点、城市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大项目群,如开发建设驻京办事处核心区、会馆(商会、协会、学会)街、影视城等新的产业核心基地。在远郊区县不但要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高效农业,而且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比重,做到一区(县)有1至2个主导产业,1至2个经济亮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在第二产业乃至在GDP中所占比重都还比较低,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发展。因此今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使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有一个较大增长,这也是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今后北京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把握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大力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同时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从“市区到郊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都市型工业相对集中、都市型现代农业镶嵌其间的空间格局”。另外对于北京市目前还存在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要大力整治,使其逐步退出。控制并逐步淘汰资源开采型产业,并积极发展替代产业和后续产业。
第二,以城市化为载体推动。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既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北京城市化的工作重点在郊区,难点在远郊区。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注重时效的原则,完善和提升城市中心区功能,强化边缘集团、卫星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加快城乡结合部和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进一步优化首都城乡经济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着眼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继续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采取倾斜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具体途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教育、医疗、养老和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北京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大力推进新城的建设。以顺义、通州和亦庄三个新城为重点,创新新城建设的开发体制和模式,使新城真正成为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节点,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三,以市场化为取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体制创新,突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为首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改进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理顺部门职能分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调节经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加快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制度,初步构建首都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构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把北京科技创新、知识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把北京建成全国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第四,以国际化为目标,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制定和实施加入WTO北京行动计划,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营造国内一流的投资环境和贸易环境,推进银行、保险、证券、商贸、旅游、中介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以吸收国外直接投资为重点,探索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外贸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提升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城市道路建设,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到2006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44.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8%;其中轿车154.1万辆,增长17.8%。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8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6%;其中轿车121万辆,增长22%。尽管对汽车进入家庭始终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但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大大超过了道路建设的速度,不论北京的“公交优先”战略实施得多么成功,交通管理多么的科学,如此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迫使北京加强必须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这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前提。北京道路设施短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城近郊区。不光是城区道路数量与人口和机动车的数量严重不成比例,四个近郊区的道路面积也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因此,要改善北京的城市交通,多修路、快修路,把增加城市道路面积作为北京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要在不破坏北京古都风貌的前提下,下大决心,花大代价,搞大规划、大投入,千方百计地挖掘市区道路建设的潜力。同时要加强科学管理,积极发展轨道交通,提高公交车辆的承运能力。
4.搞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北京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北京的空气质量、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固体垃圾的处理与综合利用,噪声污染的防治,城市绿化、平原绿化和山区绿化,都要向高水平的地区和城市看齐,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达到国家对一般城市要求的标准。要站在更高起点上,着眼于北京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建筑规划设计、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环保产业发展等重要影响因素,从根本上提高北京的空气质量,提高北京饮用水的质量,提高全市污水处理和再利用率,提高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提高全市特别是城近郊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使北京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5.科学进行旧城改造工作,提高市民住房水平。北京要在居民住房上高标准地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挑战来自如何提高占全市半数的住房不宽裕家庭的居住水平问题。这些住房不宽裕的居民,有很多人所在单位和所处的行业不景气,收入低,还有一部分是失业或处于失业边缘的人员。北京的房价在国内首屈一指,高于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很多居民家庭,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也没有经济实力靠租赁市价房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同时又不够享受廉租房的资格,靠现行政策和纯市场行为,是难以使这部分居民的住房水平迅速得到提高的。从上述实际情况出发,北京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制度创新和宏观调节的力度,从土地开发、房屋建设体制和交易制度、财政、税收、信贷、公交价格等方面,研究和制定新的综合配套政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挖掘多方面的潜力,从供给和承受能力两个层面上双管齐下,切实解决好全市广大居民的安居问题。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区县现代化梯度发展战略。北京的现代化水平和进程,是由各区县的现代化水平和进程决定的,因此,北京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需要落实到各区县。北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要有具体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不仅需要有全市的宏观目标和战略,而且还要有具体的细化目标和实施步骤。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北京各区县的现有基础有好有差,发展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因此,18个区县不会在同一时间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行列。用同一个目标和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区县,就会因为缺乏针对性而失去可操作性。区县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是实施和细化北京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与实施方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实施和细化北京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与实施方案时,应该把梯度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对处在不同发展水平梯次上的区县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制定不同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间表。
鼓励海淀、西城等处在第一梯次上的先进区,在2005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在2010年率先实现现代化,增强这些先进区的现代化紧迫感,发挥它们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全市其他区县的现代化做出示范。明确处在第一梯次上的东城、朝阳、石景山区,第二梯次上的宣武、丰台、顺义和昌平等区,在2008年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其他区县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它们到2008年现代化进程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它们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具体时间表,使北京所有区县在2015年前,全面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为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办好奥运会,推动北京现代化进程
北京申奥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华儿女,更加激励着北京人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北京政府和北京人民承担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把实施奥运战略贯穿北京“十一五”规划的全过程。以奥运会为契机,在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的同时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城市的全面发展,提升北京的现代化水平。
一、加快北京经济现代化进程
北京申奥成功后,“奥运经济”曾经一度被炒得火热,但是对北京的经济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据有关专家估计,奥运经济可以拉动北京现代化5.6%。
1.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提前两年实现人均GDP达6000美元。2002年5月北京市提出2008年实现人均GDP6000美元,这一计划已经提前两年完成,不能不和“奥运经济”拉动有关。较高的投资率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根据有关资料,亚特兰大对奥运会的投入超过10亿美元,汉城投入35亿美元,悉尼投入了23亿澳元。北京也将投入大规模资金用于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城市道路、交通、能源、环境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引发大量社会投资,带来巨大商机。由于奥运会的举办,北京市全社会将累计新增投资1600亿元左右。300亿元人民币用于奥运本身所需场馆及相关设施的核心投资,300亿元左右用于奥运所必需的环保、能源、水利、垃圾处理、城市绿化、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交通枢纽、铁路民航、信息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投资。另外,据初步估算,奥运带来国内外公司、企业和个人的全社会投资总量将累计增加1000亿元左右。从投资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来看,根据奥运的投资和需求情况,奥运因素对首都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至少在2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投资和消费需求将各拉动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