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实用生活文库)
8023300000010

第10章 克服嫉妒心理

心理小语

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在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俗称"红眼病"。由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无力或不愿改变现状,于是就会对对方表示不满、愤恨,甚至加以损害。嫉妒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二是心胸狭隘。从起因上看,有因竞争受挫而产生的嫉妒心理;有因教师对他人的表扬而造成的嫉妒心理;有因自己容貌欠美、身材欠佳而对生理条件优越的同学产生的嫉妒心理;有因自己家境贫寒而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同学产生的嫉妒心理等等。

健康指南

有嫉妒心理的学生,会有如下表现:

1.不承认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别人明明成绩好,进步大,或某方面发展较快,却视而不见,不予承认。

2.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这与第一种表现常常伴随发生。贬低别人的方式,常见的是把别人的成绩、进步说成是偶然的、投机的。如说某位同学"死读书","靠死记硬背才得好分数",或者说他"运气好,题目给他猜中了"。有时候,以明褒暗贬的形式出现,话讲得很好听,而其中的味道却是酸溜溜的。

3.对成绩、进步比自己大的人表现出整体的怨恨嫉妒心发展下去,会突破就事论事的范围,而对嫉妒对象的所有行为都表示怨恨。这时,嫉妒者的理智已经为嫉妒所主宰,造谣中伤、幸灾乐祸、挑拨离间、公开侮辱等极其错误的行为都可能发生,其后果是破坏性的。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了嫉妒心理后,会有许多的危害:

1.嫉贤妒能,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憎恨或怨恨能干的人,必然在言行上有所表现,或耍态度,讽刺打击;或制造尴尬,疏远冷淡;或造谣中伤,诋毁对方。所有这些都会严重破坏同学间的友谊。

2.嫉妒心理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善嫉妒的人不仅在生活上是苦涩的,精神上也备受折磨,而且还给自己生理上造成危害,加速衰老的出现。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心理上陷入苦海,不能自拔。可见,嫉妒实质上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态心理,正如诗人艾青所说:"嫉妒--心灵上的肿瘤。"巴尔扎克也说过:"嫉妒者的痛苦比任何人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针对嫉妒心理产生的土壤,可以对学生加强如下方面的辅导:

1.加强理想和世界观教育。嫉妒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活动,而是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因素制约的。嫉妒恰恰是偏离了正确方向的自尊心,是畸形的自尊心。它把自尊理解为高高地凌驾于别人之上,只能自己超过别人,绝不容忍别人超过自己。所以,有嫉妒心理的人是自私狭隘的。嫉妒心强的人只有逐步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那种唯我独尊、显示自己、沽名钓誉的嫉妒心理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清除,才能与别人和平共处,把别人的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变为动力,推动自己发展和进步。

2.冷静、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要善于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进行心理"互换",善于取别人之长,尊重、理解别人。

3.把精力用到学习中去。英国学者培根说得好:"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每一时期都为自己制定一个奋斗目标,孜孜不倦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不断努力。这样便不容易被周围的变化所分心,嫉妒心理就很难形成。

4.正确看待人生价值。俗语说"无事生非",正出于此。一个人没有理想,胸无大志,无所事事,就会去挑别人的刺,寻别人的短,自己不进取,却去阻碍他人前进,唯愿众人都平庸度过,相安无事。反之,你就能摆脱一切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计较眼前得失,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了。一个埋头于自己的事业追求的人是无暇顾及别人的事的。

5.发挥自我优势。追求万事超人前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某些方面自己不如人,但却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做得更好。所以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差距,扬长避短,发现并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力求改善现状,开创新局面。

6.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角色。人人是"自得其所,各有归宿",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这样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来,从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来。

知识小结

许多嫉妒心理是由误解产生的。嫉妒者误认为对方的优势会造成对自己的损害,从而耿耿于怀。所以要打开心扉,主动接近,加强心理沟通和融洽,避免发生误会,即使发生了也要及时妥善地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