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004

第4章 人生必知的世界历史知识(3)

公元前5世纪左右,迦太基开始在北非扩张,它征服了邦角半岛,并获得了迦太基以南可观的一片土地,其中包括突尼斯的某些最肥沃的土地。迦太基在昔兰尼加以及利比亚沿海的雷普西斯、塞卜拉泰等地都建有殖民地。雷普西斯后来成为沿加贝斯湾各殖民地的行政管理中心。在加贝斯湾,迦太基还建有祖希斯吉格西斯和塔卡帕等殖民地。再往北,还有泰奈,该城的陆地领土的南端到达海边。

爱琴文明

什么是特洛伊战争?

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大多都以爱情和暴力为主题。《荷马史诗》中对特洛伊战争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尽管人们对有关的原始材料持不同的解释,但这场战争确有其事。公元前1500年左右,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在南希腊建立一些城邦,其中以迈锡尼最强。公元前12世纪初,迈锡尼联合其他城邦远征特洛伊城,特洛伊人顽强抵抗,特洛伊城固若金汤,阿伽门农久攻不下。该战争持续了10年,最后在“木马计”中结束。希腊人获胜后,毁灭了特洛伊城并大肆掳掠。希腊人虽胜,但也消耗了自己的力量,从此,迈锡尼诸城邦走向衰落。不久,另一支希腊人——多利亚人南下,征服了迈锡尼诸城邦。

何谓“木马计”?

据《荷马史诗》记载,公元前1183年,古希腊军队对特洛伊人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希腊军围攻特洛伊城10年,久攻不下。这时,希腊谋士想出一条妙计。于是希腊人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木马,将一支突击队隐藏在马肚内,并将其丢弃在城外,而其余的希腊军队佯装撤离海岸。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已逃之天天,便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拖进了城里。夜幕降临后,藏身木马里的希腊人从木马里涌出,打开了城门,将返回的战友放进城内,顿时,里应外合,特洛伊城失陷。“木马计”是古代战争史上使用突袭和诈败战术最著名的一个战例。

古希腊

什么是“荷马时代”?

荷马史诗记载的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被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而得名。荷马时代又称英雄时代,是一个氏族部落盛行的时期,与迈锡尼文明相比,在社会制度方面有所倒退,但社会经济水平却取得了重要的进步。该时代的希腊社会看来退回到原始社会末期,没有文字、宫殿、国家、城市,因此又常被称作“黑暗时代”。但是阶级社会的曙光已经出现。铁器得到应用,居民从事农业、家畜饲养业,手工业、商业有初步发展。在生产力的这种发展水平上,土地私有制已产生,贵族、平民、奴隶阶级均已出现。贵族把持氏族、部落的管理机构,军事首长(王,希腊人称巴赛勒斯)掌有军事指挥权、宗教祭祀权和部分社会管理权,国家即将从军事民主制状态下的原始社会脱胎而生。

《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荷马是一位伟大的希腊诗人,生卒年代不详。生前双目失明,四处漂泊吟唱。他的诗情节精彩、词句华美,而且记录了许多有关希腊的历史、神话和传说。他的伟大诗篇就是《荷马史诗》,该诗分为两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史诗《伊利亚特》24卷,共15693行,主要叙述战争第10年中最初51天希腊联军中发生的故事。《奥德赛》24卷,共12110行,叙述的则是希腊军中足智多谋的英雄奥德赛在战争胜利后渡海回国,路上所耗10年间历尽艰险的故事。《荷马史诗》部分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反映了从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现实。其既是古希腊史的一颗明珠,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

斯巴达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初,一批由阿卡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来到了伯罗奔尼撒。公元前21世纪中叶,阿卡亚人在拉哥尼亚建立了一些城市,当时拉哥尼亚各城市处于迈锡尼国家统治之下。约在公元前1100年,一批多利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侵入了拉哥尼亚,他们在公元前10~前9世纪,以5个村落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中心,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它名之为城,实际上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居住在这一带的多利亚人,称为斯巴达人。其后,斯巴达人向外殖民,逐渐征服了拉哥尼亚地区,又占领了整个美塞尼亚。到公元前7世纪,斯巴达国家逐渐形成。斯巴达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它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国王有两人,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平时,主持国家祭祀和处理涉及家族法的案件;战时,一个国王外出领兵作战,权力较大。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子组成,实际作用不大,对长老会议的提议无权讨论,只有表决权,表决时以呼喊声的高低决定,声高即表示通过。长老会议成员和监察官由公民大会选出,选举方式也是以呼喊声的高低来对候选人表示意见。长老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又是最高司法机关,一切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国事案件都由它审理。监察官的职责是监督国王,审理国王不法行为,监察公民生活和镇压希洛人的反抗。从公元前5世纪,他们的权力不断加大,代替国王取得了主持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原归长老会议审理民法案件的权力也落到了他们手中。为了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斯巴达国家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雅典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雅典位于阿提卡半岛,这里最早的居民是皮拉斯基人。荷马时代,雅典处于原始公社解体的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氏族成员的分化,公元前1600年左右,爱奥尼亚人进入阿提卡,同皮拉斯基人混居,过着氏族部落的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分化,氏族部落逐渐解体,为适应这一形势,在阿提卡出现了传说中的提秀斯改革。相传提秀斯是雅典第十代王,他废除阿提卡各城镇的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建立了以雅典城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还把各部落成员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提秀斯的改革可以作为雅典国家初步形成的标志。到公元前8世纪左右,雅典已经建立起了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雅典国家初步形成了。

什么是古希腊的“黑暗时期”?

公元前1100年,多利安人征服了迈锡尼人后,这些游牧民族使希腊进入到不断衰退的时期,持续时间长达300多年。多利安人拒绝在迈锡尼的城市中生活,喜欢自己游牧放羊、狩猎的生活。这段时期的特点就是不同部落之间的宿怨仇杀。

在“黑暗时期”,希腊文化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到处充斥着贫穷的迹象。唯一一个影响深远的遗产就是它的神话。这些伟大的歌曲和诗文与8世纪诗人赫西俄德的《神谱》一起使希腊新宗教兴起。该宗教以居住在希腊东北部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及其他11个神为基础。希腊众神后来被罗马人接受,并将神的名字加以改动。

梭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初,雅典平民反对贵族剥削、压迫和独揽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梭伦于公元前594~前593年当选为雅典首席执政官。他是一个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改革家,公元前594年他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如宣布取消平民的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禁止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他的这些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措施,削弱了雅典贵族阶层的势力,扩大了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社会基础,改善了平民的贫苦境遇,使他们也能参加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梭伦改革的实质是使富有的工商业奴隶主同贵族一样参与国家的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公元前509~前508年,雅典民主政治家克里斯提尼针对梭伦改革未深入触动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的情况,在希腊人民推翻僭主政治的形势下,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将雅典民主政治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改革内容包括:创设10个地区部落作为雅典各项公职的选举单位;以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所有公民不分等级皆可参加选举;设立十将军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军事机构,以前按血缘部落征兵的办法被改为按地区部落征兵,每部落提供一队重装步兵、若干骑兵及水手,并且选举一名将军统领,一年一任,轮流统帅军队,其中一人为首席将军,10名将军组成将军委员会;设立了陶片放逐法,以秘密投票的方式表决流放危害国家的分子,压制那些不受群众欢迎的头面人物。

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百余年来平民反抗贵族斗争的胜利和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初建。基本上肃清了氏族部落制度的残余,完成了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整个过程,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

什么是希波战争?

由于波斯帝国不断向西侵略,企图征服希腊半岛。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等城邦掀起了反抗波斯统治的暴动,成为希波战争的导火线。公元前492年,在文明古国希腊境内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大洲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希波战争。参战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波斯帝国和希腊诸城邦。公元前492年起,波斯海陆大军对希腊发起多次进攻,但均以失败告终。公元前490年,雅典人在马拉松平原与波斯人开战,波斯大败。10年后,波斯人重整旗鼓,再次进犯希腊。军队一直挺进到温泉关。波斯军队突破温泉关之后,长驱直入,横扫希腊各邦。希腊人诱使波斯军队到达萨拉米海湾,公元前480年,萨拉米海战揭开序幕,波斯人损失惨重。从此,希腊人开始进入反攻。公元前448年,波斯人被迫求和。希波战争确立了希腊在东地中海的霸权,为希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什么是伯里克利时代?

伯里克利是古代雅典杰出的政治家,他从公元前443~公元前429年,连续15年当选为雅典的首席将军。在他执政期间,对内积极推进雅典民主政治,一切国家大事均由国民大会决定。政府机关和官吏,如500人会议、贵族会议、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以及执政官,全都隶属于公民大会。各级官职均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资格的限制;发放公职津贴,为贫穷公民参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他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发放观剧津贴,鼓励公民参加文化生活;他廉洁奉公,刚正不阿,博得了雅典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这种广泛的民主政治就是伯里克利对古希腊文明的贡献。历史学家把他执政的年代称为“伯里克利时代”。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带来了雅典经济的空前繁荣和鼎盛发达的科学文化。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死于鼠疫。

伯罗奔尼撒同盟何时建立?何时瓦解?

伯罗奔尼撒同盟建于公元前6世纪后期,主要在于巩固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主地位。在斯巴达的武力威胁下,除亚各斯、阿卡地亚北部少数城邦外,其余各邦都加入同盟。同盟条约规定:斯巴达有权召开同盟会议;如遇对外战争,盟员必须提供一定的兵力和军费,由斯巴达负责指挥作战。同盟具有明显的政治、军事性质,斯巴达一开始就握有对盟国的控制权。斯巴达借助同盟干涉别国内政,扶植贵族寡头势力,与雅典展开争夺希腊霸权的斗争。后因斯巴达国势衰落,伯罗奔尼撒同盟于公元前370年瓦解。

马拉松之战有什么重大意义?

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派陆军数万、战舰400艘第二次远征希腊。波斯海军横渡爱琴海,于9月在雅典东北沿海马拉松平原登陆,该地有道路直通雅典。雅典急遣约1万重装步兵迎战,盟邦普拉提亚也派出约1000人助战。与波斯10万大军相比,可谓众寡悬殊。在战斗中,雅典统帅米尔提太巧妙布阵,加强两翼,主动出击。波斯军顿时大乱,全线溃败。雅典以牺牲192人的代价取得马拉松战役的胜利。之后,米尔提太派一名善于长跑的战士跑回雅典报捷。据说他用3小时跑了40千米到达雅典卫城中心广场宣布胜利之后,力竭而亡。后世为纪念这位英雄的壮烈行为,决定定期举行马拉松赛跑。马拉松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城邦的抗战决心,为整个希腊联合抗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说萨拉米海战扭转了希腊战争的局面?

马拉松之战后,希波双方都积极准备再战。波斯王薛西斯率军攻占温泉关后,长驱直入地侵入中希腊,直捣雅典,并占领了雅典城。雅典海军统帅太来斯托克利积极指挥备战,将妇孺迁移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特洛伊森城,号召壮年男子参加海军。引诱波斯海军到萨拉米海湾,准备在此与波斯海军进行决战。公元前480年9月,双方在阿提卡的萨拉米湾决战。波斯的大型战舰在狭窄的海湾移动十分困难,而希腊小型战舰却运转自如。雅典士兵士气旺盛,英勇战斗,给敌舰以猛烈打击。波斯海军大败,损失战舰300余艘,而希腊仅损耗40艘战舰。此次战役,希腊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歼灭了波斯海军的主力,扭转了希腊战争的战局,使希腊基本上取得了反对波斯战争的胜利,从此希腊对波斯开始转守为攻。

城邦贫民为何频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