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051

第51章 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件(18)

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宏伟的建筑物是公元前80年落成的大圆形竞技场,它原是为贵族和自由民观看大型角斗而修建的,建筑得非常坚固,宏伟壮丽。它全部用优质石材建造起来,像个略呈椭圆形的大盆桶:长径约188米,短径约156米,外壁高约48.5米。在场内,由基层到高层,共有60圈座位,还有为皇帝贵族准备的专座,可容纳观众5万至8万人。它有三层拱门,有80个出入口,所以不致拥挤。最下层是通路,二、三层是照明窗。剧场中心舞台周长524米。还有许多供办公、库藏、圈兽、角斗士居住用的地下室。舞台可以灌水成湖,表演海战场面,为此,备有专门的起重装置,可以吊起战船,堪称一大奇观。从外面看,它分为四层,下三层都是拱式券廊,每一层都有80根拱柱和80个券洞;而顶上一层则为厚重的冠冕式的墙,把整个建筑物紧紧箍住。这个大圆形竞技场被看成是罗马帝国的象征。当时罗马人有句谚语:“大圆形竞技场有倾圮之日,罗马帝国亦必灭亡。”不过,倒是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大圆形竞技场却作为历史文物遗留下来。直到今天,它的残垣断壁仍矗立在罗马城。

在这座大圆形竞技场里,当年不知道有多少角斗士曾经在这里互相残杀而死,或被猛兽吞噬而死,而那些奴隶主则以此为乐。大圆形竞技场是古罗马罪恶的象征。然而,它的营造法式流传了下来,目前世界上各地较大的体育场都还是采用这种盆子形的建筑形式。

驰道的修建是罗马城的又一杰作。西方有一句闻名世界的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谚语就来自古罗马大道的修建。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境内共有驰道372条,总长度约为8万公里,它们把意大利乃至整个帝国连成一体。这些驰道大都用石板、石块铺砌起来,非常坚固耐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它留下来的驰道仍然是陆上交通的要道,直到近代才被公路、铁路所取代。通过这些四通八达的大道,奴隶主阶级可以迅速镇压各地人民的反抗,并大大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罗马和世界其他文明中心的交流,因此,它在西方的影响很大。

而古罗马的供水系统——罗马水道是古罗马又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同时也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大奇迹。罗马水道作为城市的供水系统,穿山越岭,高处开挖渠道,低处架设渡槽,从几十公里以外把水引入城市供居民饮用。据记载,每个罗马市民每天可以得到110~120加仑的水(1加仑≈4.5升),成功地解决了城市的供水问题。罗马水道的建筑相当宏伟、壮观,其中最长的一条水道长100多公里。为了渡过山涧,现残留在法国境内的罗马水道渡槽距地面高达48米,而在叙利亚的一处渡槽高达64米,堪称世界之最。

罗马城的公共建筑也让人叹为观止。除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供水设备,还有公共浴室。而且罗马各城市的建设是以母城——“永恒之城”罗马为效仿对象的。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占领了罗马,这座永恒之城遭到连续6天的洗劫。神学家涅波尼悲伤地写道:“世纪之光熄灭了,在一个被打垮的城市中,整个生灵在灭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皇帝奥古斯都·罗慕洛被日耳曼雇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西罗马帝国之所以灭亡,一方面是由于它所代表的奴隶制度已经腐朽,作为上层建筑的西罗马帝国失去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民革命运动和“蛮族”入侵打击的结果。蛮族人入侵瓜分了西罗马帝国的版图。

罗马帝国统治后期异常腐朽。奴隶主们每年要过180个节日,成年累月挥霍无度,观赏角斗、剑击、赛马;宫廷内更是奢侈腐化,极尽声色犬马。到了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已经千疮百孔,民怨沸腾,奴隶起义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帝国。这些起义如高卢地区的巴高达运动(战士),还有北非、色雷斯、多瑙河,到处都燃起奴隶起义的烈火。奴隶们通过这一系列摧枯拉朽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罗马帝国的统治,使罗马帝国面临着全面崩溃的局面。在这些打击中,曾让整个世界为之颤抖的罗马帝国陷于混乱之中,皇帝换得像走马灯一样频繁,仅公元3世纪中后期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然而就在这时,出了两个力图挽救罗马命运的皇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

戴克里先模仿东方的皇帝制度,正式将“元首”改为君主,并根据日益分化的趋势实行分权制。他把帝国分成四部分,设立两个“奥古斯都”和两个副职“恺撒”来治理,从而开始了罗马历史上“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之后,君士坦丁继续加强政治、军事改革,建立更加完备的君主制度。他废除了四帝共治制,而改由自己的子侄来治理。为了表示国运中兴,他又把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廷,改名为君士坦丁堡,称“新罗马”。他还颁布了“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希望借助“救世主”之力振兴帝国。但是君士坦丁大帝死后,皇室内又争权夺利,血流成河。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首都为君士坦丁堡,西罗马首都为罗马城,就连罗马帝国皇徽上的鹰头也由一个变成两个。正当罗马帝国因分裂日渐衰弱时又遭到蛮族的入侵。

“蛮族”是指生活在西罗马帝国北部边疆以外的日耳曼部落,他们包括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朱提人等。他们原来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和波罗的海西岸。其中最早迁徙始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后,已移至罗马帝国北部的多瑙河、莱茵河和维斯瓦河之间,成为罗马帝国的邻居。当时,他们还处于氏族制度解体时期,在社会制度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都比罗马帝国落后得多。

日耳曼蛮族大规模向罗马帝国入侵,始于公元4世纪。主要原因在于原来住在中国北部的匈奴人西迁,迫使日耳曼诸部落离开原有居住地方,进入罗马帝国,以避开匈奴人的兵锋。蛮族中的西哥特人曾恳请罗马皇帝收留他们,表示愿意遵守秩序,遇到战争时,还愿出兵协战。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惯于谄佞之徒向皇帝道贺,说是由于他的洪福,使蛮族归顺,充实了罗马的兵源,节省了各省征兵的负担和费用。出于这些原因,罗马皇帝准许这些哥特人享有在色雷斯各地居住下来的特权,并拨给粮食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而且划出一些田地供他们耕种。然而西哥特人南渡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后,罗马政府言而无信,不仅不供应粮食,反而进行勒索,拐卖人口为奴,促使了西哥特人的反抗。哥特人的部落开始了他们毁灭罗马的军事行动。这时,领导哥特人的是一位骁勇善战的首领阿拉里克,他于公元401年突入意大利北部,准备从这里挥师南下,直捣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心。沿途阿拉里克攻城略地,抢夺了大量的胜利品。他向妻子许愿,一旦打进罗马,就把城里的贵妇人给她做奴婢,把她们的财宝作为礼物送给她。哥特人的进攻吓坏了贵族们,他们纷纷收拾财物准备逃离罗马城,但是司令官斯底里哥组织了有效抵抗,打败了阿拉里克的进攻。为了庆祝这难得的胜利,罗马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式,大圆形竞技场进行了角斗士的竞技,这是罗马城最后一次庆祝自己的胜利。

聪明而有军事才能的斯底里哥知道,哥特人虽被打败了,但是帝国已经大伤元气。因此,他决定和阿拉里克结盟,以阻挡来自伏尔加河东匈奴人的入侵。罗马一些权贵们慑于斯底里哥的声望,在皇帝面前极尽谗言,使昏庸的皇帝听信谗言,杀死了斯底里哥。士兵被激怒了,他们纷纷倒戈,投奔阿拉里克。阿拉里克很快将罗马城包围起来,罗马城内闹起粮荒,元老院只好派出使臣求和。阿拉里克稳操胜券,提出极为苛刻条件,要求罗马交出全部财产。使臣问:“您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呢?”

“生命!”阿拉里克轻蔑地回答。“不过城里还有许多人,士兵们每天都在操练,他们都将进行殊死的抵抗。”使臣试探性地说,看着阿拉里克的表情。阿拉里克哈哈大笑:“行呀,草长得越密,割起来就越省力。”罗马使臣妥协了,最终以罗马交出5千磅黄金,3万磅白银,3千磅胡椒以及大量丝绸、皮货之后,哥特人才撤离罗马。

西哥特人虽离开罗马,却未离开帝国,他们挥师北上,包围当时罗马帝国政府所在地拉温郡,要求罗马政府割让威西尼亚、伊斯特尼亚、诺立克和达尔马提亚,但被拒绝。阿拉里克卷土重来,他要攻占罗马了。

罗马城内的奴隶早就恨透了罗马奴隶主贵族的贪婪、狠毒,纷纷打开城门,像迎接自己的部队一样为入侵者打开城门。哥特人冲进城内,将罗马城洗劫一空,那些从帝国初期就建设得精美绝伦的美丽建筑在顷刻之间化为废墟,这座永恒之城遭到了灭顶之灾,千年古城随风而逝。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傀儡皇帝的被废黜,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12个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由于自身的腐朽,在奴隶和蛮族的双重打击下,走到了末日,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埃及金字塔的建造

一提到埃及,人们就会想到金字塔,就像一提到中国就想起万里长城一样。凡是到过埃及的人,都以能一睹金字塔风貌而引以为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留存下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物。它体现了古代埃及人的宗教信仰,聪明才智,是世界古代文化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因为它的每面都按照三角形向上砌垒,整体呈现为一个高大方锥形建筑物。从四面看,都像汉字的“金”字,所以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据考证,在金字塔之前,埃及国王的陵墓原来是平顶长方形的,用泥板或石块砌成。后来又建成四方形的,并在顶部加建几层依次缩小的方形平台以增加高度,金字塔即由此演变而来。

今天,尼罗河下游散布着大约80座金字塔,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它高146.5米,塔基各边长230多米,共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石头重约2.5吨。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近10米,但是在1888年巴黎建成埃菲尔铁塔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人们在四五千年前,怎样能建造这种伟大的建筑物呢?从古至今有许多猜测和传说。

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到过埃及,根据传闻他写道:“他(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十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砌筑成功的。”对于希罗多德的说法,后人提出了许多疑问。古埃及人用什么办法把重达几吨至几十吨重量不等的巨大石块开采出来的?又是怎样运到施工现场的?古埃及人是用什么样的先进技术把250万块巨石砌成这座宏伟的建筑物呢?大金字塔建造得相当精密,它巨大的四边三角形的身躯,底边各长度之差不到千分之五。各角的高度之差不到万分之一,巨石与巨石之间严丝合缝,连纸片都插不进去,在当时的建筑水平上是怎样达到如此的程度呢?还有,通过测量,大金字塔的底面积除以塔高的两倍恰好等于圆周率穿过这座金字塔的子午线正好把大陆和海洋平均分成相对的两半。如此精确的计算,古埃及人又是怎样得出的呢?

为了模拟古代大金字塔的建造,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模拟古代方法进行了模拟实践证明:为了取石,人们用金属凿子先在石面上凿出连接成点线的小孔,然后打进尖锐的木楔子,再将金属碎片嵌入木楔和石头中间,人们再从两侧来回敲出木楔,至岩石产生裂缝为止。

为了搬运石料,人们模拟实验:在斜道的表面上涂上石膏,再浇上润滑油,以木橇载石块,人力牵引运到建筑现场,再将场地的沙土堆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

但也有科学家认为,金字塔所用的巨石可能是人工浇筑的。因为最能够作为证明的是,在金字塔的石块上含有矿物和微小气孔。这种说法也能说明在没有金属工具切割石灰岩的情况下,古代埃及人就是靠已掌握的混凝土技术创造奇迹的。

还有的科学家大胆提出:大金字塔可能是一座宇宙飞船的发射台,只不过它原来是倒置着的,那巨大的金字塔底面,就是宇宙飞船的平坦宽阔的跑道。

1991年,人们终于发现了金字塔建造者的坟墓。在大金字塔的脚下发现了160多个建筑工人的墓,死者们大都是男性,不少男性尸体的骨骼由于长期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变形,有的手臂已经断了。在一座坟墓的假门上写道:“这是一名男子,金字塔建造者,熟练工人。”这些证明了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地球上的人类,是古代埃及的能工巧匠。

埃及金字塔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历尽岁月的沧桑只磨损了一些表皮而未伤筋动骨,其他六大奇迹都已残破不堪了。金字塔的建筑,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真正奇迹。其数据之精确,工程之浩大,至今使建筑学家们叹为观止,并为继续探索它的无穷奥秘而冥思苦想。

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

古代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法老。法老生前享尽荣华富贵、专权擅政,死后还要到冥府之中作威作福,让“斯芬克斯”守护着冥府大门,彰显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利。

“狮身人面像”,西方人称它为“斯芬克斯”,通常为狮子身躯与人头结成一体的神话中的怪兽或神圣动物的雕像。公元前2574年,在尼罗河下游西岸的基泽和萨卡拉一带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死后,在他的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这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塔的附近建有一个雕着哈夫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所谓“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这是古埃及最早也是最大的狮身人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