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007

第7章 人生必知的世界历史知识(6)

约公元100年左右,摩羯文化出现在南美洲培尔北部的太平洋海岸约400公里的广大土地上。当时这里的居民具有高超的农业技术。他们挖渠灌溉田地,用积累的鸟粪作肥料。他们的文化繁荣,修建了金字塔式的建筑,称为“华卡”。摩羯人还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是南美最高明的陶工。他们印刻在陶器上的文字,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任何一种文字都不相似。当时的金属冶炼技术也非常发达。

苏美尔城邦

阿卡德王国是怎样建立的?

阿卡德地区位于两河流域北部,两河在此最为接近,地势优越,成为商道集中点,这些为阿卡德王国的兴起与强盛创造了条件。约在公元前2371年,阿卡德城的国王萨尔贡一世征服阿卡德地区,建立了统一的阿卡德国家。萨尔贡建立阿卡德王国后,经过34次战争,征服了乌尔拉格什、乌鲁克等各苏美尔诸城邦,统一了南部的两河流域。后来,又向东攻占埃兰、苏撒等地,向北攻占苏尔巴图王国,之后远达小亚东部、叙利亚、阿拉伯东岸的一些地方,是南部两河流域第一次出现的强大统一王国。不过,阿卡德王国的统治并不稳固。在历经100多年的统治后被侵入两河流域的库提人所灭。

神庙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在苏美尔城邦中,神庙是城邦经济的中心,神庙大经济占主要地位。神庙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逐渐形成的。神庙土地是氏族部落的共同财产。国家形成后,这类土地转变成城邦国有经济,土地数量大大增加。神庙的土地可分为三类:神庙公用地,即神庙公用而由神庙所属人员共同耕种的土地;神庙份地,即分配给神庙服役人员的份地;神庙出租地,即出租给佃户耕种,收取地租的土地。这三类土地都严禁出卖。神庙经济内部分工细密,有农业、畜牧业和捕鱼业等。神庙还控制了城邦的所有手工业和商业。神庙也使用奴隶劳动,有的奴隶属神庙所有,有的属神庙管理人员所有。神庙人员在城邦人口中占很大比重。随着城邦王权的加强,神庙土地多为王室侵吞,除了神庙所有的土地外,其余均为农村公社的土地,这些土地已分配给各个家族,可以买卖。村社农民必须向国家纳税并服徭役。

乌鲁卡基那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公元前30世纪中叶以后,苏美尔地区的城市国家拉格什因长期进行对外战争,加剧了城邦内部的社会分化和阶级斗争。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基那在平民和下层祭司的支持下,推翻了卢伽尔安达的统治,取得了拉格什的政权。乌鲁卡基那在位7年间(约前2378~前2371年),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改革:恢复扩大了居民的公民权,改善了无权者阶层“苏不路伽尔”的处境,撤销遍布全国的监督机构和税吏;恢复庙产,免除祭司的纳税义务,减少人民的宗教费用;禁止以人身作为借贷条件;禁止暴力、盗窃、残杀、囤积居奇,禁止欺凌孤寡;禁止官员以廉价强买平民的住房、牲畜;禁止侵犯别人的住宅等。乌鲁卡基那的改革措施打击了氏族贵族奴隶主的势力,满足了平民的某些要求,扩大了公民的一些权力,使全国人数增加了10倍。

楔形文字是怎样的一种文字?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它的发明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最大文化成就之一。公元前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出了一种象形文字,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后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他们在半干的黏土板上用削尖的芦苇秆、木棒书写,笔画形状很像木楔,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这种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了重要影响。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时,就完全消亡了。

苏美尔人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都有哪些成就?

苏美尔人(也译作苏默),黄色人种,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闪族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

两河流域科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苏美尔人已经知道十进位制和六十进位制,其中六十进位制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应用更为广泛。我们现在以六十进位制把时间用小时、分、秒来划分,把一个圆周分为360度,都是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成果。他们的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也多采用六十进位制。后来的古希腊、罗马也采用他们的一些重量单位,欧洲有的地方甚至一直沿用到18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天文学。苏美尔人按照月亮的盈亏把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同时设闰月补足与太阳年(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之间的差距。到公元前7世纪,又形成了7天一星期的制度,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并以他命名这一天,其顺序是:星期日(太阳神);星期一(月神);星期二(火星神);星期三(水星神);星期四(木星神);星期五(金星神);星期六(土星神)。直到今天,欧洲各国每周7天仍以这7星命名。

苏美尔文明被哪个王国所取代?

苏美尔文明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奴隶制的城邦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土地,人口只有几万人。这些国家之间为了掠夺奴隶和财物经常发生战争。一直到公元前19世纪初,从叙利亚草原来了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占据了两河流域的中心地带巴比伦城,最后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古国——古巴比伦王国,苏美尔文明才渐渐衰落下去。

巴比伦王国

什么是古巴比伦文明?

在亚洲西部,流经今天的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河流沿岸是大片的麦田,下游一带遍布着枣林。这片充满着古老气息的土地,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称作“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巴比伦是两河文明最著名的代表,所以又把西亚文明统称为巴比伦文明。西亚古文明与埃及文明同时在公元前3500年开始,但西亚历史几经曲折兴衰后,又有波斯、安息与萨珊1000多年的发展,这时埃及则因丧失独立而使文明断绝,所以西亚文明的演变也较埃及复杂而长久,它最后由中世纪的阿拉伯文明继承而成为东方文明的一大支系。

“巴比伦之囚”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出兵巴勒斯坦,攻陷耶路撒冷,灭了犹太王国。几乎所有的犹太富裕阶层、许多手工业者均被掳到巴比伦,这些俘虏大部分变为奴隶,这在犹太历史上被称为“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居鲁士在攻陷巴比伦城后释放了被囚禁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并允许他们重返耶路撒冷。这时犹太人中的一部分人,趁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耶路撒冷的神庙,确立起祭司贵族统治的神权政体,臣属于波斯帝国。

汉谟拉比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汉谟拉比是古代世界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统一两河流域南部的过程中,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主专制国家,也造就了古巴比伦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他总揽全国的立法、司法、行政、军事和宗教大权,并把自己加以神化,自称为伟大的天神的后裔,实行专制的精神统治。他任命中央各部大臣,委派地方各级官吏。汉谟拉比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独掌军权,建立一支常备军来巩固政权,并实行份地与军事义务相关连的兵役制度,同时保护士兵的份地。古巴比伦国家的军事力量因此得以强大。汉谟拉比还很注意文治,他当政后就着手制定法律,以“发扬正义于世”。他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该法典是在汉谟拉比主持下,由法学家们集体创作的结晶,分序言、条文、结语三个部分,共有条文282条。

印度

什么是哈拉巴文化?

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掘出许多城市和村落的遗址,其中最大的城市遗址是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因此当时的文化也被称为哈拉巴文化。这种文化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50年。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已经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水平。两座古城的城址设计复杂、文物多彩,既有刻有文字、图画的精美印章,还有计量重量的石头砝码,也有金银珠宝、象牙装饰以及各种青铜工具等。当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也很发达。公元前18世纪起,印度河文明衰落了,原因至今不明,学者们众说纷纭。

雅利安人何时入侵南亚次大陆?

约公元前20世纪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游牧部落从中亚和高加索一带陆续侵入北印度(即印度河中上游),约公元前10世纪初又向印度河下游及恒河流域推进。入侵者自称“雅利安人”(意为“高贵者”)。土著居民与雅利安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有的被杀,有的被逐入山林,也有的遭受奴役。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时尚处于青铜时代,主要从事畜牧业,驯养牛、羊、骆驼和马等,牛粪被做成饼状以充燃料。后来农业成了他们的主要生产部门,他们学会了牛耕、施肥和灌溉,手工业有所发展,交换也出现了,原始社会逐步解体。

什么是吠陀文学?

约公元前20世纪中叶,印度吠陀文学开始出现。“吠陀”一词原意为“知识”,后转化为对婆罗门教、印度教经典的总称。从广义上来说它是古代西北印度用梵文写成的对神的诵歌和祷文的文集,其中包括《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从狭义上讲“吠陀”仅指《吠陀本集》,共分4部:一为《梨俱吠陀》;二为《娑摩吠陀》,主要将《梨俱吠陀》中的绝大部分赞歌配上曲调,供祭祀时歌唱,共载入赞歌1549首;三为《夜柔吠陀》,主要说明出自《梨俱吠陀》的赞歌在祭祀时如何运用;四为《阿闼婆吠陀》,共20卷,载入赞歌730首,记录了各种巫术和咒语,其中杂有科学的萌芽。吠陀经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也是研究印度古代史的重要资料。

摩羯陀国是怎样灭亡的?

公元前6世纪在国王频毗沙罗当政时,摩羯陀国在北印度的16个大国中迅速崛起,征服别的奴隶制小国,成为恒河中游的强国。约公元前493年,频毗沙罗王之子阿世弑父自立,继续奉行对外扩张政策,击败北邻跋祗国。至此,摩羯陀便在列国中确立了霸主地位。后继位国王迁都至交通便利的华氏城,以加强对占领地的控制。约公元前430年,起义者赶走残暴的末代国王,大臣希苏那伽借人民起义登上王位。希苏那伽在位期间,摩羯陀大举向北印度扩张,灭阿般提、居萨罗等国。约公元前364年,希苏那伽的继承者被摩诃帕德摩·难陀杀死,建立起难陀王朝。平民出身的摩珂波德摩·难陀成为国王,摩羯陀国版图逐渐囊括整个北印度。约公元前324年,养孔雀家族出身的旃陀罗·笈多自立为王,建孔雀王朝,基本实现南亚次大陆的统一,在印度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后来,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死后,帝国因内争而衰落。公元前30年,摩羯陀国被南印度的强国安度罗所灭。

历史上的孔雀帝国是何时建立的?

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了印度河上游地区。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退兵后,北印度政局动荡。据希腊史学家查士丁记载,一个名叫旃陀罗·笈多的人趁机起兵,约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在西北印度自立为王,推翻了难陀王朝,并迫使马其顿的驻军于公元前317年全部撤离印度。从此,整个次大陆北部基本统一。因其出身于孔雀宗族,所以此王朝被称为孔雀王朝,这个帝国也被称为孔雀帝国。约公元前300年,旃陀罗·笈多死后,其子宾头沙罗继位,继续扩张。约公元前273年,阿育王继位,国势日强,版图囊括除南端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并且占领了阿富汗的一部分,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第一个专制大帝国。阿育王死后不久,孔雀帝国就分崩离析了。

佛教是何时产生的?其创始人是谁?

公元前6世纪,佛教作为沙门新思潮诸流派之一,伴随着古印度列国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而产生。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前486年)是佛教的创始人,其本名是乔达摩·悉达多,俗称“如来佛”。他是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儿子,母亲是天臂国无能王的女儿摩耶。“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传说他坐在一株菩提树下,经过长时间的静思默想,终于彻悟,成为“佛陀”(意为“觉者”),提出了“四谛说”、“十二因缘说”、“八正道理论”,由此创立了佛教。佛教打出反对“婆罗门至上”的旗帜,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

笈多王朝是何时建立的?

孔雀王国在公元前185年灭亡后,印度分裂为几个小的独立国家和王国。4世纪初,北印度小国林立。恒河流域的摩羯陀国王旃陀罗·笈多一世征服附近王公,建立笈多王朝,首都华氏城。其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区。其子沙摩陀罗·笈多在位时,征服了恒河流域的一些小国,进一步扩大了他父亲统治时期王国的版图。到旃陀罗·笈多二世时,北印度尽入笈多王朝版图,笈多王朝至此达到鼎盛时期。笈多王朝存在200余年,是印度封建统治由形成到确立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自由农民沦为封地领有者的依附农民,封地领有者也演变成封建领主阶级。5世纪初,笈多王朝由盛转衰,中央政权削弱,国家陷于分裂,厌哒人吞并笈多王朝大部分领土。约579年,帝国的统治基本结束,北印度再度处于小国分立状态。

贵霜帝国

你了解贵霜帝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