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008

第8章 人生必知的世界历史知识(7)

贵霜帝国是1~6世纪统治中亚及北印度的帝国。在中国史籍中称为大月氏。公元前1世纪初,大月氏分裂为5部,其中一部为贵霜。公元1世纪上半期,贵霜翕侯丘就却灭其他4部,自立为王,创建贵霜王朝,定都喀布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贵霜帝国建立后,国势日强,丘就却南侵次大陆,灭大夏残部。丘就却约于公元70~79年去世。无名王索特尔·麦格斯把持王位。无名王向西扩展疆域至赫特拉,控制了整个河间地区,以及康居和大宛。丘就却之子阎膏珍约于2世纪初代无名王而立,再次征服印度西北部,吞并锡斯坦,势力达花剌子模,形成中亚的一个庞大帝国。140年迦腻色伽王室开始统治。迦腻色伽在位期间,将都城迁至白沙瓦,帝国版图东自巴特那,西达赫拉特,南起纳巴达河,北至咸海。至迦腻色伽二世时(183~199年在位),贵霜基本维系繁荣局面。但随着权力中心南移马土腊,对中亚的控制减弱,不少地区挣脱羁縻,衰败迹象已露。233年,萨珊王阿尔达西尔一世率军攻入锡斯坦、花剌子模、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坦叉始罗等。3世纪下半叶,印度王公及西部塞种纷纷独立。至笈多王朝兴起时,贵霜王国龟缩在犍陀罗和斯瓦特谷地。5世纪,白匈奴从北进攻,贵霜帝国灭亡。

为什么说迦腻色伽统治时代是贵霜的极盛时代?

迦腻色伽统治时代是贵霜的极盛时代。这一时期,贵霜进一步向印度扩张,其势力已达到恒河的中游地区。通过迦腻色伽多年的扩张,当时贵霜帝国的版图西起伊朗东部,东到恒河中游,北自咸海、锡尔河、葱岭一带,南达次大陆的纳巴达河,成为纵贯中亚和南亚的庞大帝国。与当时中国的东汉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并驾齐驱。迦腻色伽崇信佛教,在首都建立了雄伟壮丽的寺院和佛塔,但他并不排斥其他宗教,他对宗教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在他所发行的钱币背面,可以看到希腊、苏美尔、埃兰、波斯和印度各地的神像。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东西方的经济来往和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贵霜时期,中亚兴起一批新城镇,灌溉技术显著发展,注重对外贸易,成为中国、东南亚和罗马的贸易物资的中转站。对境内各族兼容并蓄,后趋于印度化。贵霜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融合希腊、印度文化成犍陀罗艺术,并于魏晋时传入中国。

亚述帝国

亚述国家是如何建立的?

亚述国家是以亚述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亚述城原是两河流域北部的一个商业据点,在两河流域南北交通贸易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居民是亚述人和胡里特人。受苏美尔、阿卡德人的影响,亚述人私有制、奴隶制逐渐形成。公元前30世纪末,亚述进入奴隶制社会,史称“古亚述”。从卡尼什出土的大批泥板书信中得知,古亚述是一个贵族政治城邦,最高权力机关是贵族会议,也有类似苏美尔城邦恩西的长官,称“伊沙库”。另外,每年要选出一人,以他的名字作为该年的名称,即“名年官”,或称为“里模”。名年官可能在贵族会议成员中选举产生,也有国王或地方官兼做名年官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以商业贸易为主。在古亚述发展史上,沙马什阿达德曾采用暴力手段推翻了贵族政体,成为攫取真正王权的第一人。他自称“四方之王”,一度使古亚述走向强大,势力曾达“大海”(地中海),使许多国王向他纳贡。

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是如何建立的?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一度受米底人统治。公元前553年,居鲁士乘米底内乱,率波斯人起义,最后,波斯人打败了米底亚人,并在公元前占领了米底亚的首都埃克巴塔纳,俘虏了米底亚的国王。居鲁士将米底亚兼并,建立了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由此波斯人灭亡米底亚获得彻底独立,并定都苏萨城。此后,波斯人在居鲁士、冈比西斯、大流士等统治下不断进行对外扩张,使帝国的领土东起印度河、西至爱琴海及非洲东北都,形成了空前强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

大流士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公元前522年,大流士当上了波斯国王。他先后镇压了巴比伦、埃及、亚述等地的叛乱和反抗,后继续发动对外战争,向东征服了中亚和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为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518年实行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改革。他将帝国划成约20个行省,每省设总督为行政长官,将军为驻军长官。分别对国王负责。另设总督秘书行监督职责。建立统一的财政体系,改革税制,规定各省上交中央的税额以及形式,包括货币与实物两种。税收由国王任命的专门官吏经办。他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和币制,铸造全国统一的金币。郡设军事长官,统领地方军队,不受郡守管辖,分属5个军区,军队的核心是波斯人,大流士为最高统帅。此外,还修筑了一些加强中央与各地联系的公共工程,如开凿连接尼罗河与红海的运河,修建广泛的驿路网,最重要的是开通了从首都苏萨通向小亚细亚希腊城邦以弗所的通道。大流士的改革加强了军事力量,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腓尼基文明

腓尼基是如何兴起的?

腓尼基位于利万特海岸中部的狭长地带,北起阿拉杜斯,南到多尔,长约320千米,著名的城邦有推罗、西顿、比布鲁斯、乌加里特等。其国名“腓尼基”一词来自希腊语,意为“紫红色国度”。腓尼基地处西亚海陆交通枢纽,很早就有较发达的商业和航海造船业,过境贸易和海外贸易成为腓尼基的大宗财源。人称腓尼基是古代“地中海上的马车夫”,马克思称之为“商业民族”。到公元前3000年末,腓尼基出现了一些小的奴隶制城邦,这些城邦都有国王,但其权力受城邦会议限制,富有的大商人、大奴隶主把持着城邦会议。该国陆续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和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公元前64年并入罗马的叙利亚行省。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字母文字。

赫梯和古巴勒斯坦

赫梯王国是如何兴起与灭亡的?

赫梯位于小亚细亚的卡帕多细亚,在哈里斯河流域。公元前2000年初,赫梯人进入小亚细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些城邦。各城邦之间争战不断,后来哈图斯(今土耳其博阿兹柯伊)成了各邦中心,联合各邦向外扩张。公元前15世纪末到公元前13世纪初,赫梯达到鼎盛,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在此期间,赫梯的城市商人与高利贷者在社会上地位显赫,和埃及、腓尼基及爱琴海诸岛商业往来频繁。公元前13世纪,赫梯帝国不断受到亚述的进犯,国力削弱,终于在公元前8世纪被亚述人所灭。

犹太教是何时创立的?

古代巴勒斯坦地区,希伯来人曾建立了两个王国:以色列国和犹太国。但到了公元前772年和公元前586年,两个王国分别被亚述和新巴比伦王国所灭,其中许多犹太人被掳往新巴比伦王国。身在异国他乡的犹太人念念不忘重返家园,于是一个叫西结的人开始宣传耶和华将派一位救世主来帮助犹太人重归故乡。

恢复自己国家的思想就是犹太教产生的最初基础。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之囚”时期,犹太教基本形成。后来波斯人灭了新巴比伦王国,释放了被俘的犹太人,公元前538年,这些犹太人回到了故乡,建立神权政体,为耶和华修建了神庙,终于确立了犹太教的唯一宗教地位。犹太教宣称,耶和华(上帝)创造了宇宙,犹太人是耶和华出于爱心而特选的子民,并赐予犹太教经典《律法书》,选民应当甘心乐意地遵守律法以报答耶和华之爱。犹太教还宣传世界末日说,恶人死后要复活受审,定罪灭亡;而善人死后则进入新的世界。

犹太教的圣城和崇拜中心是耶路撒冷。犹太教的经典有《律法书》、《先知书》、《圣录》,后来它们成为基督教《圣经·旧约》的一部分。犹太教在犹太人生活和历史中有重要影响。12世纪时传入中国开封,建有“会堂”。

古代朝鲜

箕氏朝鲜是何时建立的?

传说朝鲜建国于公元前2333年,称檀君朝鲜,但由于年代久远,没有相关文字流传下来。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殷商贵族箕子不肯臣服西周,率领一批殷商遗民来到朝鲜。后来被周武王封为朝鲜侯,建立了政权,这就是“箕氏朝鲜”。公元前194年,西汉燕王手下的将领卫满来到朝鲜,发动政变,推翻了箕氏王朝,建立了“卫氏朝鲜”。箕氏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1000年,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2世纪才被灭掉。

高句丽人何时迁都平壤?

高句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在辽东和鸭绿江两岸,于公元前37年自立政权后,一直隶属于中原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向辽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扩张,并向南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开始与新罗、百济争夺汉江流域。以后开始大力南征,并于公元427年正式迁都平壤。

古代日本

大和国家何时统一日本?

2世纪以前,日本濑户内海东岸以大和为中心的地区成为本州吸取大陆文化的门户,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进而形成了许多小的国家。3世纪以后,日本本州中部的大和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家。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大和国家逐渐占领邻近地区,于4世纪初征服了包括北九州岛在内的许多地区。后又涉足朝鲜半岛,占领南部的任那,以此为据点掠取奴隶和物资,并胁迫百济与之结盟。到5世纪时,大和国家先后东征毛人55国,西征众夷66国,渡平海北95国,大体上统一了日本列岛,建立了统一的大和国家,今天的日本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日本文字是何时出现的?

日本长期生活在海中的岛屿上,与大陆的来往比较困难,所以历史上很长时间里,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个时期形成和使用的语言称之为“和语”。大约4世纪到5世纪,大量的日本来华留学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开始学习和使用汉字作为记录工具,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

5~10世纪的西欧

西欧封建关系萌芽于何时?

3世纪至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危机重重,各地的奴隶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统治。田园荒芜,城市凋零,大规模掠夺奴隶的战争被迫停止,奴隶价格暴涨。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不仅无利可图,而且极端危险,把庄园土地分租给隶农耕种是当时唯一有利的耕作形式。因此,隶农制在此时有了迅速发展。隶农在奴隶主庄园中越来越多,这是欧洲封建关系的萌芽。

日耳曼人大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日耳曼人最早居住在波罗的海西岸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公元前10世纪,他们开始不断向外扩张。1世纪,日耳曼人分化成许多部落联盟,如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等。在中国东汉和帝时,曾派兵攻打北匈奴,部分北匈奴被迫西迁。由此引起了世界历史上一连串的民族大迁徙。4世纪末,匈奴人西迁至黑海北岸,征服了伏尔加河、顿河一带的游牧部落,形成以匈奴人为首的部落联盟。375年匈奴进攻东哥特人,之后又联合进攻西哥特人。376年,日耳曼一支西哥特人因受匈奴人压迫。经罗马帝国皇帝允许,进入帝国,开始了日耳曼人大迁徙的运动。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建立伦巴德王国,日耳曼人大迁徙终结。

你知道法兰克王国历史上的“懒王”时期吗?

法兰克国王成为“懒王”是王权软弱的结果。法兰克王国建立后,国王依靠亲兵和派往各郡的伯爵进行统治。但是法兰克王国封建化的过程中,大地主的增长和自由农民的减少,影响了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国王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受到很大的限制。511年克洛维死后,法兰克王国陷于分裂,形成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三个独立部分,彼此之间进行了40余年的混战。后来虽然又共戴一王,但国王仍然无实权。614年,国王洛塔尔二世颁布敕令,承认大贵族在战争期间获得的一切土地和司法行政特权,国王只能从各伯爵辖区的大地主中委任伯爵。这样,国王无力直接统治地方的状态由法令肯定了下来。贵族开始成为兼有所属土地管治权的领主。

从7世纪中叶起,国王的权力已落到宫相手中,宫相原系宫廷总管,主管国王财产和收支。纽斯特里亚、奥斯特拉西亚、勃艮第分别推举宫相,各自管理政务,国王只好退居闲散,不问政事,成为“懒王”。这个时期约有一个世纪之久,历史上称为“懒王”时期。

查理曼帝国兴起于何时?

7世纪中叶,法兰克王权衰落,大权归于原是王室财产总管的宫相之手。至751年,宫相丕平篡夺王位,自立为王,建立加洛林王朝。丕平的儿子查理曼统治时期,又积极向外扩张。查理曼于771年开始统治法兰克王国,他就是被后世称为“查理大帝”的唯一真正统治过欧洲中、西部大陆的帝王。公元800年查理曼加冕称帝,取得了罗马帝国继承人和罗马基督教会保护者的地位。法兰克王国发展成为查理曼帝国,领土包括西欧大陆。封建制度基本确立。

查理·马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查理·马特改革是法兰克王国的一次改革。从7世纪中叶起,法兰克王国的实权开始由宫相——国家的财物总管掌握。715年,查理·马特继承父职出任宫相期间(714~741年),各地贵族蠢蠢欲动,王国内部再呈分裂之势,外族势力也乘虚而入,战火四燃。为挽救时局,加强中央权威,查理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对土地占有的形式作了重大的改革,以强力征用贵族和教会的土地。采取“采邑”分封制,以服骑兵役为条件的采邑分封代替以往无条件的土地封赐,组建起以中小贵族和上层自由民为主的强大骑兵武装,受封者的领地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世袭,而且以服兵役为条件获得;分封的主要对象是骑兵。他还大规模地没收教会和反叛贵族的土地。采邑的分封使得土地所有权相对巩固。促进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的形成和巩固。通过这一改革,削弱了地方贵族的势力,加强了法兰克王国的军事实力。而且采邑是连带土地上的劳动者一起分封的,这就使劳动者更加固着在土地之上,加强了人身依附关系,因而促进了法兰克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

教皇国是如何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