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078

第78章 世界历史常识解读(5)

空中花园是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米堤后妃建造的。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不是吊于空中,而是花园本身建造在4层高的平台上,由高达25米的列柱支撑。远远望去,花园好似悬于空中的一样。

空中花园被誉为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其中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撤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害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

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初,波斯人还处在米堤王国的统治之下,到了公元前553年,出身于阿契门尼德族的居鲁士率领波斯人推翻了米堤人的统治,消灭了米堤王国。随后,居鲁士先后征服了腓尼基、巴勒斯坦,从东、西、北对新巴比伦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公元前539年,波斯人侵入两河流域,由于新巴比伦的军事贵族奴隶主集团和商人祭司奴隶主集团的矛盾,当祭司集团看到新巴比伦王国不能保护他们的利益时,遂把波斯军队引入巴比伦城内,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居鲁士兴兵几十年,建立了庞大的波斯帝国。

大流士一世改革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中亚细亚战败身亡。其子冈比西斯继承他的事业,征服了埃及全境,使波斯成为横跨业、非两洲的大帝国。在冈比西斯出征迦太基和努比亚失利时,国内一些贵族趁机发动政变,冈比西斯在回国平叛途中猝死。公元前522年,阿黑门尼德族的大流士得到波斯贵族的支持,杀死起义领袖高墨达,并利用智谋登基为王,称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上台后,历经18次战役,终于平定了各地的叛乱,恢复了帝国的统治。从巴比伦返回哈马丹的途中,大流士命人在克尔曼沙以东32公里的贝希斯顿村旁的崖石卜,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下了镇压一系列起义的过程,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

大流土一世为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于公元前518年实行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改革。他强化王权,厉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行政、军事和司法等大权都由他一人独揽。在地方制度上,他将全国划分为23个行省,实行军政分权的统治,并制订了统一的贡赋制度。为了加强控制,他经常去各地巡视,或派人到各地去了解情况。还建立专门的特务组织,监视和刺探总督和高级军官们的动向。在军事上,他加强军事建设,把全国划分为5个大军区,每个军区的军事长官统辖几个行省的军事,各军区首领直接对国王负责。为了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保证军队的迅速调动,大流士继承并发展了亚述人的修筑道路、设置驿站的制度,在帝国境内修筑若干条驿道。其中,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伊朗高原的苏撒建造的驿道最为著名,被称为“御道”。它是所有驿道中最长的一条,全长2470公里。

希波战争

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已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中叶,它侵占了小亚细亚西部沿岸的一些希腊人建立的城邦。公元前513年。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进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直接威胁到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与利益。公元前500年,为波斯人统治下的位于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发动了起义,并向希腊本土的雅典等城邦求援。雅典随即派出几十艘战舰前往支援,其他希腊城邦也纷纷响应。大流士听说雅典帮助米利都,十分恼火,发誓一定要灭掉雅典。公元前494年,大流士率领军队镇压了米利都的起义,屠杀了大部分居民,并放火把这个小亚细亚最繁华的商贸城市烧成了一片焦土。随后,大流士借口雅典和爱勒特里亚帮助过米利都,于公元前492年,率大军向希腊大举进攻。希波战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公元前492年发动了对希腊的第一次战争。但是,波斯人的舰船遭遇飓风,只能中途撤退,而陆路大军也因受到色雷斯人的袭击无功而返。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约5万人,配合近400艘战舰,第二次远征希腊。他们在距雅典东北约40千米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在玛拉松会战中,希腊军队歼敌6400人。缴获大批舰船,取得了第二次希波战争的胜利。公元前480年春,波斯人第三次远征希腊。起初,他们攻克了希腊中部的温泉关。但在著名的萨拉米斯海战中,波斯海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仓皇败逃回国,其陆军也被迫退至北希腊。公元前479年,希波双方陆军在布拉底附近举行决定性会战。结果,希腊联军约10万人重创波斯陆军,波斯人的第三次远征也以失败告终。

马拉松战役

希波战争中。在雅典外部的马拉松平原上进行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横渡爱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处境险恶的雅典,一面加强戒备,一面派人去斯巴达城邦求助。但斯巴达人却以祖宗规定,月不圆不能出兵为由拒绝出兵。雅典人听到斯巴达人不出兵的消息后,他们并不气馁,他们立即把全体公民组织起来,甚至奴隶也编入军队,赶往马拉松,占据有利地形。

当时雅典军队有一万人,加上一千援军,总共不过11000人。而波斯军队有10万人。而且装备精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统领米太亚得决定不与敌人硬拼,而是把战线稍稍拉长,把精锐步兵安排在两侧,正面战线上的兵力比较薄弱。

激战开始了,希腊军队在波斯军队步步进逼下边战边退。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埋伏在两侧的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从两侧夹击波斯军。波斯军队由于追击希腊人,战线拉得过长,这时陷入希腊军队的包围,首尾不能相顾,连忙慌忙逃向海边,想上船逃跑。希腊军队尾追至海边,和波斯军展开夺取军舰的战斗,最终取得胜利。这场战役中,波斯人丢下了6400具尸体和7条战船。雅典人牺牲了192人,其中有执政官卡利乌斯和几位将军。当天晚上,斯巴达派来的2000名前锋战士赶到时,只见月光下尸首遍野的战场。

米太亚得急于把胜利的消息告诉正在焦急等待的雅典人民,他让长跑能手斐里庇得斯去传送消息。这位长跑能手当时已受了伤,可是,为了让同胞们早点知道胜利的消息,他拼命奔跑,当他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时,已上气不接下气,他激动地喊到:“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啦!”喊声刚落,他便一头栽倒在场,再也没有醒来。

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和表彰尽职尽力的英雄斐里庇得斯的功绩,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规定了一个新的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距离是马拉松至雅典的距离,根据当年斐里庇得斯经过的路线确定为全程40公里又200米。1920年,经过仔细测定又把距离改为40公里又195米。

萨拉米海战

大流士一世患病死去之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继承了王位。薛西斯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整个希腊,雪洗马拉松战败的耻辱。于是他精心作了4年的准备,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共50万人,这支远征军里,步兵、骑兵、水兵、骆驼兵、战车兵、运输兵等一应俱全。其中以从波斯兵中选拔出来的一万名号称“不死队”的战斗力最为强大。另外还有近800艘战舰。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军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7月左右就来到中希腊的“门户”——德摩比勒隘口。这里依山傍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所以也叫“温泉关”。关口极其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北希腊通往南希腊的唯一通道。如今希腊盟军陆军总指挥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率领7000名希腊联军驻守在这里,其中最有战斗力的是300名斯巴达战士。波斯人轮番好几次进攻,都未能攻破隘口。最后,在叛徒的指引下,波斯军队攻占了温泉关。攻占温泉关后,波斯军长驱直入,占领雅典。公元前480年9月20日。由泰米斯托克利统帅的雅典舰队在海面狭窄的萨拉米斯海湾把波斯海军几乎全部歼灭,薛西斯见势不妙,只得匆匆收兵回国。

雅典海军的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到了第二年,希腊联军消灭了薛西斯留在希腊的陆军,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公元前478年,雅典联合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一批希腊城邦结成“海上同盟”,这个联盟称作“提洛联盟”,加入的城邦约有200个,整个舰队由雅典指挥。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塞浦路斯归波斯辖治。希波战争至此结束。

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侬神庙建于公元5世纪,是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神庙背西朝东,长约69,49米,宽约30,78米,耸立于3层台阶上,玉阶巨柱,画栋镂檐,遍饰浮雕,蔚为壮观。整个庙宇由凿有凹槽的46根大理石柱环绕。柱间的用大理石砌成的92堵殿墙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各种神像和珍禽异兽。神庙有两个主殿:祭殿和女神殿,从神庙前门可进祭殿,踏后门可入女神殿。在东边的人字墙上的一组浮雕,镌刻着智慧女神雅典娜从万神之王宙斯头里诞生的生动图案;在西边的人字墙上雕绘着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当雅典守护神的场面。传说她和海神波塞冬争夺这座城市。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敲了,一下这个城的岩石,一匹战马破石而出,这是战争的象征:雅典娜则用她的长予敲了一下岩石,岩石上长出一株油橄榄树,这被人们认为是和平的象征。结果,这座城归了雅典娜,从此她便成为雅典的守护神。希腊首都雅典就是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后来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还经常和人辩论,在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公元前399年他被以安东尼为首的民主派控告不敬和败坏青年,将其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柏拉图

柏拉图本名阿里斯托克勒,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出生于雅典名门贵族,据说因为他生得一副宽阔的肩膀,所以得了个诨号“柏拉图”。柏拉图小时候受过很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各种流行的学说。20岁时,柏拉图拜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为师,成为苏格拉底的信徒。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这使柏拉图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由于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不得不逃离雅典,躲到麦加拉,后游历埃及、居勒尼、南意大利、西西里等地,长达12年之久,在这些地方,他结识了很多科学家。公元前387年,柏拉图第一次访问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邦,在那里他认识了第翁。回到雅典后,柏拉图在雅典近郊的阿加德米体育场开办一所学园,开始广收门徒,教授哲学。

柏拉图的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斐多篇》,他的哲学的中心思想是:在现实世界之上,还有超经验的理性世界,理念是第一性的,而现实是第二性的,现实世界变动无常,只有理念世界才是永恒真实的客观存在。这种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的思想,正是主观唯心论。而在政治上,柏拉图反对民主,拥护贵族政治。这点特别体现出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之中。柏拉图认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国家也具有不同品德的三种人:贤明的治国君主,勇敢的卫国武士,生来具有“节制”品德的农夫、手工艺者等生产者。最后一种人是前面两个等级的供养者,他们专事劳动生产。柏拉图认为,只要三个等级各尽职守,就能实现正义。这在他看来是国家的最主要的职能,从而造成有私产者无权力,有权力者无私产的理想局面。显然,柏拉图的思想是以古斯巴达的寡头专政等政治特征为蓝本的,这在具有民主政治传统的雅典是难以实现的。虽然柏拉图从未放弃宣传自己的主张。但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享年80岁。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系统化的人,柏拉图的思想成为中古时代欧洲基督教神学以及近代行行色色的唯心论、经验论及英雄史观的重要源泉。柏拉图的哲学在影响了西方的同时也影响了全世界。他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少数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