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086

第86章 世界古代帝国的兴衰史(5)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航海行为。它证明了人类居住的地球的确是一个圆球体,使得人们不再对此产生怀疑。麦哲伦的航行同时还证明了世界各大洋都相互连通,而且海洋的面积明显要比陆地面积大,从而推翻了海洋小于陆地的误解。

罪恶的奴隶贸易

15世纪初,西方殖民者纷纷进行海外扩张。随着殖民扩张的发展,掠夺黑人作为奴隶的交易活动开始出现。到15世纪中叶,随着美洲被发现、种植园的创建、金银矿的开发,罪恶的奴隶贸易愈演愈烈。最早掠卖黑奴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

奴隶贸易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80年代是初期阶段,以海盗式掠卖为主要特征;16世纪80年代到18世纪下半叶是以奴隶专卖组织垄断为中心的全盛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是以奴隶走私为特点的“禁止”奴隶贸易时期。

奴隶贩子最典型的航线是三角形的。他们先是把盐、布匹、火器、五金和念珠等带到非洲,然后将这些货物换成由非洲当地人从内地运到沿海地区的奴隶,再把这些受害者装进条件恶劣的船舱,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运过大西洋,到达目的地新大陆:然后再把种植园的产品,如糖、糖浆、烟草、稻米等返回本国。在这个三角航程中,奴隶是不被人看待的,他们处在肮脏的环境中,只有很少的饮食,因此,在相当长的航线中时常爆发瘟疫,为了防止疾病传播,生病的奴隶便被扔进海里淹死。

奴隶贸易为西方殖民国家聚敛了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它对美洲的开发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对非洲却是一场深重的灾难。曾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非洲大陆却因此失去大量人口,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由1500年的11%下降到1900年的6,8%。非洲各国或部落之间经常发生争夺奴隶的战争,许多村庄被劫,城镇衰落,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非洲社会倒退了几百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可耻的一页!

19世纪初,工业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带头掀起了废除奴隶制的运动,从此,废奴运动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海地、美国和巴西分别于1803年、1863年和1888年废除奴隶制,古巴大约也在1888年废除奴隶制。此后还有一些别的国家相继废除奴隶制,广大被压迫的奴隶迎来了他们的新生。尽管如此,世界范围的贩奴运动并没有戛然而止,断断续续的贩奴活动又持续了近百年,直到19世纪末才基本结束。

无敌舰队的覆灭

西班牙是欧洲的老牌殖民国家。16世纪中叶,他拥有约1000万人口。殖民势力范围遍及欧、美、非、亚四大洲。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那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轻工业的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更加膨胀了英国夺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伊丽莎白统治初期,英国的海军实力还不够强大,根本不能同西班牙强大的海军舰队正面抗衡。于是,女王便纵容英国的一些著名海盗对海上的西班牙船只进行抢劫,骚扰西班牙的海上运输,乘机进行走私贸易,从侧面打击西班牙。英国的海盗行径使西班牙政府极其恼火,强烈要求英王惩处这些不法之徒。可是,女王不仅没有对西班牙政府的要求作出回答,反而对以德雷克为首的海盗大加封赏。女王的这一举动使英西两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为此,他在英国开始进行颠覆活动。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1587年腓力二世在英国组织颠覆活动,怂恿英国的天主教徒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然而事情败露,伊丽莎白处死了玛丽。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英军以先进的技术和灵活多变的战术彻底击败了一度称雄于海上的西班牙舰队。英军阵亡将士不过百人左右,而西班牙的2万多官兵葬身鱼腹,近百艘战舰粉身碎骨。“无敌舰队”的失败使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从此一蹶不振。而英国却一跃成为海上强国,加速了其资本积累和海外殖民扩张的进程。

阿兹特克文化

阿兹特克人原在墨西哥西部的海岛上居住,据传说战神辉齐波罗齐特利曾给他们这样的启示,“如果看到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蛇,那就是他们定居的地方”。后来,祭司按照神意带领族人定居在墨西哥的特斯科科湖西岸,阿兹特克人称该地为“墨西哥”,意为战神指定的地方。现今,鹰吃蛇的图案成为墨西哥国徽。

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湖中的小岛上建立了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城(今墨西哥城)。至孟特祖玛一世(1440—1469年在位)时期,阿兹特克人已经控制了整个墨西哥盆地,形成了早期奴隶国家。阿兹特克国家的权力机关是“最高会议”,由二十名氏族首领组成,从中选出两名执政,一个管民事,一个管军事,后者权力较大,被视为神的化身。土地仍为村社公有,但土地私有和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战俘和负债人沦为奴隶的现象普遍存在。阿兹特克人的文化受到玛雅文化的影响。农业是主要的经济形式,他们注意引水灌溉,并用在水中打桩和在木筏上铺湖泥的办法扩大农田和菜园面积,这种地被称为“浮动园地”。阿兹特克人也能制造金、银、铜器。他们制造的铜器造型美观,以褐地黑纹为特征。衣料多用棉花和各色羽毛混合织成,色彩艳丽夺目。他们能用珍贵鸟羽和贝壳编织镶嵌成各种精美饰品,其工艺之精巧闻名于世。

阿兹特克人的历法和象形文字与玛雅人相似。他们将一年定为365,06天,分成18个月,每月20天,每周5天。每天都有特定的名称,如猴日、雨日、海兽日等。阿兹特克人的象形文字书籍与玛雅人几乎遭受同样的命运,多被西班牙殖民者焚毁,保存下来的只有两部《贡赋册》,它是了解阿兹特克人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

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集中体现了阿兹特克人的建筑艺术。城市建在两个小岛上,有三条宽阔的长堤与湖岸相连,其中一条长达7英里,长堤上架有可以阻敌的吊桥。城内街道整齐,花园遍布,供水系统完备,居民超过10万人,比当时的伦敦、巴黎还要大。全城共建有金字塔神庙40座,位于中心广场的最大一座高达35米,有144级台阶。富人住宅都涂成白色或红色,极为富丽壮观。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这座城市,将其摧毁。

印加帝国

印加在13—15世纪时,还处在部落联盟阶段。1438—1533年,印加逐步发展为统一而强大的奴隶制帝国,它的版图以秘鲁为中心,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的一部分,人口达到600万以上。

印加帝国有着比较完善的奴隶制统治机构。国王被视为太阳之子,神的化身,权力至高无上;贵族和祭司享有特权,靠剥削农民和奴隶为生。全国分为4个区,每区下辖几个省。社会的基层单位是“艾柳”,即农村公社。村社土地分为三种:“印加田”归国家所有,“太阳田”归祭司或宗教所用,“公社田”属村社所有。三种土地都由农民耕种,除此之外,农民要向国家纳税、服劳役。

印加入对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们培育的农作物约有40多种,其中有番茄、草莓、菠萝等,许多作物都是当时其他大陆所没有的。印加人在建筑和交通方面创造了许多奇迹。首都库斯科的殿堂、庙宇一律是由巨石砌成的。巨石之间不用任何泥浆,丝缝严密,薄刃难进。城内的太阳神庙是全国的宗教中心,庙内大殿正面墙壁上是用黄金绘制的太阳神像,当太阳照在人像上时,就放射出万道金光。大殿外有一个献给太阳神的“黄金花园”,园中的各种花鸟草木、走兽爬虫都是用金银制成的,做工之精巧,可以假乱真。国家还修筑了遍布全国的交通驿道,两条主千道长达四五千里,贯通全国。驿道沿线设有驿站,建有烽火信号系统,信息传递极为快捷,无论是建设水平和长度都超过古代罗马帝国。印加人有自己的度量衡,从墓葬中出土过骨、木及银制成的天平秤。在医学上,他们能制作木乃伊,会从古柯中提取麻醉药,甚至会施行开颅术。印加人没有文字,他们用“基普”——一种结绳记事法来记载历史的神话传说。

1531年,皮萨罗率领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印加帝国。第二年,他们诱捕了印加王阿塔瓦尔帕,在骗取了印第安人的大量赎金后,又残忍地杀害了他,印加帝国从此灭亡。

朝鲜半岛的统一

早在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朝鲜北部就出现过一个古朝鲜。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灭古朝鲜建立卫氏朝鲜。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在该地区设置了东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并派驻太守进行统治。公元3世纪初期,东汉王朝灭亡,朝鲜北部的高句丽趁机兴起,并于公元前4世纪初灭了东浪郡,在其北与中国展开领土之争,在其南与百济、新罗长期争战不休,形成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就在高句丽与百济争雄时。地处朝鲜半岛东南一隅的新罗乘机与隋、唐媾和。因此当高句丽与百济发现新罗已构成对他们的威胁时,便联合向其展开进攻。新罗于是求助于当时的唐朝,在唐朝的协助下,公元676年新罗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朝鲜半岛统一后,类似于中国的封建制度便很快建立起来。他们首先形成了土地国有制,公元687年又颁布实寿禄邑制,由国家对文物官员授予一定数量的收租地作为禄邑。这一制度的实行,导致了土地兼并的发展。于是,公元722年,开始推行丁田制,对15岁以上的男子一律授予一定数量的土地,分为口分田和永业田,前者限本人终身享用,不得买卖或转让,后者可以世袭。农民因此而被附着于土地上,成为缴纳田租、贡品和担负各种徭役的国家依附民。封建土地制度在全国确立起来后,为适应封建制度的需要,朝鲜还参照唐朝的政治制度,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莫卧尔王朝

巴布尔是帖木儿的第五代孙,他机智、勇敢、力气过人。巴布尔几次率兵征战,打败德里苏丹军队。1526年,22岁的巴布尔以一支12000人的精锐骑兵部队,击败了土耳其人依卜拉欣君王的10万大军,杀死数千名俘虏,占领德里,建立了莫卧尔王朝。

莫卧尔帝国到了阿克巴大帝时代达到鼎盛。“阿克巴”意即“最伟大的”,是印度对他的称呼。他的原名叫穆罕默德。他是巴布尔的孙子,是一个优秀的骑士,喜欢玩马球,并发明了会发光的马球以便夜间也能进行这项运动。他14岁那年,被伊斯兰教教士请去,用弯刀砍掉一个俘虏的首级,由此得到了伊斯兰教武士头衔——“异教徒的刽子手”。

在他的统治时期,继续向外扩展疆界,经历一连串的残忍苦战,征服了次大陆,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当时莫卧尔帝国的版图包括:北自克什米尔南至哥达瓦利河上游,西起喀尔东到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广大地区。1566年,帝国首都迁至阿格拉。阿克巴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制度和法律制度。在他统治时期,政府对全国的土地重新丈量和分类,并根据土地类型按新税制征税。在文化上,莫卧尔王朝推行伊斯兰教,但为了统治广大印度教徒,统治者也大量任用印度教徒。

阿克巴大帝死后,其子贾汉杰即位,继续推行阿克巴的政策。在从阿克巴大帝到其孙子沙贾汉的大约100年间,帝国版图又有所扩大。但到了莫卧尔王朝的奥朗则布皇帝时期,由于奥朗则布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使他推行褊狭的宗教政策,毁坏印度教神庙来改建清真寺,致使各地怨声载道,战乱不断,各地独立势力增强,帝国出现衰落。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王朝又经历了几个君主,但时间都很短。这时的莫卧尔帝国实际控制的范围已经很小,后来仅限于德里王宫周围的一小片地区。最后,在马拉提人的打击下,帝国彻底瓦解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随着都铎王朝(1484—1603年)的结束,英国进入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在政治上都相信“君权神授”,认为“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他们厉行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意识——清教,掀起了“清教运动”。从而导致了政治上的紧张局面,终于在1640年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因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强,在国会中形成了与专制王权对立的反对派,国会同国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发展。1628年国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国王查理一世为得到国会拨款而勉强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当国会抗议国王随意征税时,查理一世宣布解散国会,王权同国会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重组新国会,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2年1月,查理一世离开革命形势高涨的伦敦,北上约克城组织保王军队,准备以武力镇压国会派的“叛逆”行为。8月22日,他在诺丁汉树起了王军旗帜,宣布讨伐国会内的叛乱分子,从而拉开了英国内战的序幕。

内战初期,国会军队连打败仗。后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克伦威尔组织了“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才扭转了局势,并于公元1645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查理一世逃往苏格兰,但被苏格兰扣留。英国国会出资40万英镑将他赎回并加以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