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8046700000087

第87章 世界古代帝国的兴衰史(6)

革命取得初步胜利,但反封建阵营和军队内部却开始分裂。查理一世乘机逃出囚室,并纠集保王党的力量卷土重来。面对复辟势力的威胁,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暂时联合起来,终于粉碎了保王党的阴谋。公元1649年1月,由135人组成的特别最高法庭判处查理一世死刑,克伦威尔亲自草拟并签署了死刑执行令。5月,国会宣布英格兰为共和国。

公元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资产阶级时代,也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查理一世上了断头台

英国内战以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胜利而告终,国王查理一世被国会军俘虏,被关押在伦敦郊区古老的温莎城堡内。

1649年1月20日下午,在伦敦进行对查理一世的公开审判。由部分国会下院议员和高级军官组成的最高法庭特设的审判大厅的大门打开后,以16名持戟的军官为前导,手握宝剑和权标的最高法庭庭长、伦敦著名大律师布拉德肖率领最高法庭的成员们,神情严肃地步入大厅,各就各位。随后,自发赶来旁听的群众蜂拥而入。宣布开庭后。布拉德肖一声令下:“带犯人!”32名军官和士兵应声把一名年近半百、拿着手杖的男子押上了被告席。这名犯人就是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被押到最高法庭后,态度十分傲慢。当检察长库克准备宣读起诉书时,查理一世居然走到库克身边,一边用手杖猛敲库克的肩膀。一边狂喊:“住嘴!”结果把手杖头都敲得掉了下来。在听完起诉书后,他更是暴跳如雷,拒绝承认审讯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在22日和23日的审讯中,他依然咆哮法庭,引起了在场的军官和士兵们的愤怒,他们齐声高呼,要求法庭审判和处决查理一世。25日,最高法庭确定查理一世的罪名为“暴君、卖国贼、杀人犯和人民公敌”。27日,最高法庭宣判“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卖国贼、杀人犯和人民公敌应斩首”。

1649年1月30日,是查理一世的末日。凌晨2时,他就起床了,并且要求给他多穿一件衣服,他说:“天气这么冷,穿少了,我可能会发抖。有些人会认为我害怕,其实我不害怕。”下午1时,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他的身后站着杰克逊主教和一位监斩的上校,两侧各有一名刽子手。查理一世仰天祈祷完毕,便跪下把头放在断头台的砧板上。随着一声令下,查理身首异处,昔日不可一世的专制暴君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是英国近代史上,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被处决的国王。英国保王党和欧洲一些封建国家的政府曾竭力营救查理一世:英国上院许多贵族曾公开反对审判查理一世;下院议员中也有一些人不赞成审判和处决查理一世,法定由135人组成的最高法庭,自始至终参与审判过程的不到60人。因此,审判和处决查理一世,是英国反封建斗争中的一个伟大胜利。同年5月,共和国宣告成立,至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了顶点。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查理一世被斩首后,克伦威尔掌握了共和国的大权,成为“护国主”。但是,克伦威尔很快就走上了独裁道路。1658年9月,克伦威尔逝世。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庸碌无能的他不到一年就被迫辞职,国家政权落到了高级军官集团手中。一片混乱的政局让大资产阶级们更加恐惧,于是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孕育而生。

1660年2月,保王党分子、英国驻苏格兰军队司令蒙克率军进驻伦敦,并召开了以长老派和保王党分子为主的新国会,会议决定请回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斯图亚特回来当国王,称查理二世。1660—1685年1月,就这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但是,查理二世一上台就对革命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他大力捕杀参加革命的人,还挖出了克伦威尔的尸体,吊在绞刑架上示众。他还不顾国内人民的反对,把克伦威尔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得的敦刻尔克卖给了法国,他的执政逐渐引起了资产阶级及人民的不满。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即位。詹姆士二世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动。他的一些措施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也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到了1688年,反抗运动相继兴起。詹姆士二世却仍然残忍地迫害清教徒。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广大人民的愤怒情绪日益激烈,预示着可能会再来一次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发动了一次政变,结束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并向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威廉发出邀请书,请他立即到英国来出任王位。1688年11月5日,威廉来到英国。他的到来受到了贵族和乡绅们的支持。许多高级军官亲自到威廉的驻地表示支持,众叛亲离的詹姆士二世无奈地逃往法国。

1689年2月,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实行双王统治。随后,议会又通过了著名的《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它们都有利于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1688年政变,是一次没有经过流血而完成的政变,所以又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彻底结束了英国的专制主义统治。英国从此开始了君主立宪制的统治。

克伦威尔

奥列弗·克伦威尔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1599年4月,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丁顿郡的一个绅士家庭。在读小学的时候,由于受家庭的影响他开始接受清教的思想。后来克伦威尔就读于锡德尼·苏萨克斯学院,此后又到伦敦学了两年的法律。1628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以对查理一世反动统治的抨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1642年,英国的首次内战爆发。全国分为两大阵营:以国会为首的革命阵营和以国王为首的保王党阵营。克伦威尔加入了革命阵营,参加反对国王查理一世的战斗。战争初期,议会军节节败退,克伦威尔非常焦急,决定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骑兵,他从剑桥、亨丁顿等郡招募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组成的千人骑兵队。这支军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因此获得了“铁骑军”的称号。

1644年7月,克伦威尔率领“铁骑军”在英格兰北部的马斯顿草原与国王的军队展开激战,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次胜利扭转了国会军队在战争初期屡屡失利的被动局面。克伦威尔因此威名远扬,赢得了国会的信任,开始担任革命军的总指挥。克伦威尔就以“铁骑军”为榜样改组军队,组成了“新模范军”。新模范军在与国王军的战役中全歼了国王军的主力,基本结束了第一次内战。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共和国成立了,克伦威尔很快就掌握了英国的统治权。克伦威尔于1649年被任命为爱尔兰总督和远征军总司令,开始远征爱尔兰。克伦威尔依仗强大的兵力,残酷地镇压了爱尔兰的起义。后来克伦威尔又远征了苏格兰,镇压了苏格兰统治集团的叛乱。克伦威尔的胜利使他在欧洲有了“常胜将军”的称号。

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克伦威尔的野心逐渐膨胀起来了,开始独揽大权。他先是用武力解散了议会,随后又建立了军事独裁的统治。1653年12月16日在伦敦的盛大典礼中,克伦威尔接受“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护国主”的称号,从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护国主统治时期。护国主为终身职,他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人,并且集立法、行政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成为实际上的军事独裁者。后来克伦威尔又改护国主为家族世袭,成为没有国王头衔的国王。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终年59岁。

科学巨匠——牛顿

牛顿是英国的著名科学家,是近代力学、光谱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英国林肯郡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出生前两个月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时改嫁,祖母承担起抚养教育他的责任。他从小就喜欢读书,非常勤奋,还特别喜欢手工,家里给他的零用钱,他都用来购买木工工具。他做了许多精巧的风车、风筝、日晷、漏壶等实用器械。

1661年,牛顿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由于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为了避免波及,学校停课放假,牛顿因此返回家乡。他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勇于探索的牛顿取得了三大成就,形成了对微积分、万有引力及光学分析的初步思想。

在数学上,牛顿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学,推动了数学研究的发展。在光学方面,牛顿用三棱镜进行光的实验,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他通过倒置棱镜,又把七色光带综合为白光。这样,就正确解释了白光(即日光)是由有色光组织成的,从而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另外,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能够放大40倍,通过它,可以看到木星上的卫星。反射望远镜的发明,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力学上,牛顿在伽利略力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深入研究,解释了众多的力学现象,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牛顿在科学上取得这么多的重大成就,是他善于观察思考,勤奋刻苦钻研的结果。由于他常常思考问题,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一次他请一个朋友吃饭。可是朋友来了,他却还在实验室里工作。朋友等了他好久还不见牛顿从实验室里出来。朋友饿急了,就自己到餐厅里把一只鸡吃了,鸡骨头留在了盘子里,不辞而别。牛顿出来后,到餐厅看到盘子里的鸡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饭了,于是又转身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还有一次,牛顿一边读书,一边煮鸡蛋,等到他想吃鸡蛋的时候,却发现煮的是自己的怀表。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优裕的生活,并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1727年3月,牛顿因病逝世,他被安葬在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威斯特明斯教堂。

欧洲启蒙运动

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形势下,一批先进的思想家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兴起于西欧,其中心在法国,很快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并影响到全世界。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宗教思想,因此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首先把矛头指向宗教神学。

英国学者在启蒙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根、霍布斯、赫伯特等思想家都对宗教思想提出了批判。法国的思想家们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18世纪,法国还处在封建专制主义的黑暗统治下。启蒙运动的先驱培尔以全面怀疑的态度批判封建宗教,无情地驳斥正统的基督教信仰;伏尔泰提倡“君主和哲学家的联盟”,拥护开明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王国;孟德斯鸠猛烈抨击专制制度,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法国是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的社会:经济学家杜尔哥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哲学家孔多塞主张人类要不断前进,消灭阶级间的和民族间的不平等;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还有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拉梅特里发挥了唯物论和无神论的精神:霍尔巴赫对宗教进行无情的讽刺,指责基督教违反理性和自然;爱尔维修攻击一切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狄德罗终生为自由、真理和社会进步而奋斗,写了一系列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在法国启蒙运动中,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是卢梭,他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在政治上他拥护共和国。他的政治思想对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启蒙运动不仅波及到整个欧洲,还扩展到亚洲、非洲、拉美地区。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教权和王权的统治。他们的著述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启蒙运动为摧毁腐朽的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1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19世纪欧洲爆发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伏尔泰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3岁就能背诵法国诗人拉封丹的《寓言诗》。在中学读书期间,他受到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1717年,年轻的伏尔泰因为写了一些讽刺和攻击法国宫廷淫乱生活的作品,被关进巴士底狱。1718年出狱后,他将在狱中完成的悲剧《哀狄普斯》发表,剧本很快在巴黎上演,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伏尔泰由此一举成名。

1734年,他发表了《哲学通讯》,由于伏尔泰在书中赞赏英国的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介绍牛顿和洛克的先进思想,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和法国的教派斗争,宣传唯物论思想,使封建势力大为恼怒,他们立刻采取了措施,将这本书判为禁书,全部焚毁,伏尔泰被迫离开巴黎,隐居在洛林边境的一座小城堡里。在避居期间,伏尔泰又匿名发表了《论形而上学》、《牛顿哲学的基础》等著作,同样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统治进行了猛烈地攻击。

在启蒙运动期间,伏尔泰积极投身其中,宣传民主思想。评论法国社会发生的各种事件,抨击封建统治者和教会的罪恶。当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如卢梭、狄德罗、爱尔维修等人,都公认伏尔泰是他们的老师,对他推崇备至。

伏尔泰的文学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几乎包括了各种体例。在小说方面,最为著名的有《老实人》、《天真汉》等;在戏剧方面,最有名的是喜剧《放荡的儿子》、《一个苏格兰的女人》等和悲剧《哀狄普斯》、《布鲁杜斯》、《伊兰纳》等;在诗篇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是史诗《亨利亚特》、《奥尔良的处女》等。他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善于以机智的讽刺打击敌人。

1778年,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巴黎,受到巴黎市民的隆重欢迎。他的新作悲剧《伊兰纳》在巴黎剧院上演,演员们把他的大理石半身像抬上舞台,为石像举行加冠仪式。同年5月30日,伏尔泰病逝。

卢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