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正雄不愧是一个对机会极为敏感的人,非常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相比有些年轻人,找工作只看薪水高低,没有对人生进行规划的意识。对待工作,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带薪学习的好机会,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工作好几年了,仍然只有一些残缺的知识和经验,勉强能应付工作而已,谈不上精通。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进入富有阶层呢?
第二,提升地位、进入高端的机会
“人人生而平等”,但活着活着,层级就出现了。进入职场后,层级尤为明显。蓝领、白领、金领、“打工皇帝”,差距以倍数计。在创业者群体中,小商人和大老板,也有天壤之别。
山脚下的大树,无法与山顶的小草争高,位置的价值难以估量。有时候,多赚一点钱并非难事,但升级非常难。一旦上升到更高阶层,你结交的人、接收的信息、分享的资源、面临的机会都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你稍加努力取得的成就,是那些低层级的人一辈子也做不到的。所以,对于升级的机会,应该特别敏感,全力以求。
“华人首富”李嘉诚今日的成功,跟初创业时的一次“快速升级”有很大关系。当时,他的塑胶花厂在同行业中位居中游,没有跟大公司做大生意的机会。一次,一家北美大公司决定派人员考察香港塑胶花厂,选择一个实力雄厚的长期合作伙伴。李嘉诚知道这个机会的价值,但凭他当时的实力,很难赢得青睐。时间还有七天,怎么办?他下定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七天内建起一家新厂。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向银行申请贷款、挑选场地、购置和安装新设备、招聘和培训新员工,所有这些,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在七天之内完成。但李嘉诚就是要变不可能为可能。结果,他真的办到了,并如愿以偿地跟那家北美公司达成了合作。
据说这是李嘉诚毕生之中最大的一次冒险,一旦失败,他必将负债累累,后果难以想象。但成功后带给他的好处也十分可观,不仅为他的公司带来了每年百万美元的生意,更重要的是,他的事业上升了一个阶层,可以跟任何大客户谈生意了。这为他成为“世界塑胶花之王”奠定了基础。
第三,长期合作的机会
市场的特点是因利而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很不容易。但实际上,长期合作往往对双方有利,可以节省公关费用,可以降低沟通难度,可以简化业务流程,种种好处,难以尽述。相对来说,日本的企业人最懂得长期合作的好处,并乐意为此耐心经营。以日本企业家岛村芳雄为例,他初创麻绳厂时,竟然以不赚钱的方式建立客户关系。他的方法是,以每条05日元的价格进购麻绳,又以同样的价格卖给纸袋厂。一年后,“岛村的绳索确实便宜”的名声远扬,订货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这时,岛村要求麻绳厂家降低价格,由于他的进货量极大,按生意规则可以享受优惠价格,于是对方欣然同意每条降价005日元;岛村又要求手袋厂提价到055日元。由于这个价格仍然比其他供货商低,手袋厂也乐意接受。这样,一条绳索的差价就有010日元。岛村每天的成交量高达1000多万条,毛利润超过100万日元,很快就成了富豪。
许多人不懂得长期关系的价值,每次成交,都想把钱赚足。可是,当客户被别人成片掠走后,你的市场就枯竭了,如同在干涸的池塘钓鱼,哪有收获呢?
第四,感动公众的机会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在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不过时。在公众中制造感动,是“得民心”的捷径。例如,王老吉向汶川灾区捐款1亿,结果呢,受到消费者的力挺:“要喝就喝王老吉,要捐就捐一个亿!”许多平时不喝王老吉的人也加入抢购的队伍。一位网友说,他从电视直播上看见王老吉捐款,立即下楼,扛回一箱王老吉。先赢得感动再赢得利润,这才是世上最漂亮的赢法。但你必须乐于舍弃。
告诉你一条创富经验:
机会能够持续地带来金钱。
让你的时间“升值”
穷人有一个特点:时间不值钱。每天东游西荡、玩玩麻将,看不出有什么损失;办事拖拖拉拉,不讲效率,看不出有什么影响;每天在上班时玩游戏、聊天,看不出有什么妨害。表面看,这样的日子轻松自在,实际上内心空虚,只好用一些无聊的事填补时间的空白。
当你意识到时间值钱时,已经开始接近成功了;当你强烈感觉到“时不我待”、担心明天就死掉而留下终身遗憾时,已经接近大获成功了。
朱自清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他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受:“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过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一个远离成功的人,很难产生相似的感受,只有真正认识到自身工作价值、对成功触手可及的人才有此体会。
还有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在富兰克林报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位犹豫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男士终于开口问店员:“这本书多少钱?”店员回答说“1美元”,男士要求打折未果,要求面见老板富兰克林商谈价格。于是,正在印刷室忙碌的富兰克林就被找了出来。当谈到价钱时,富兰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1美元25美分。”
男士吃了一惊:“可是,你的店员刚才还说1美元一本呢!”
富兰克林说:“没错!但我情愿倒贴你1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
男士决定赶快结束这场谈判:“好了!你说这本书至少要多少钱吧。”
“1美元50美分。”
“但你刚才还说1美元25美分呢!”
“是的!但我现在能出的最好价钱就是1美元50美分。”
男士默默地把钱放到柜台上,拿起书出去了。
这就是穷人跟富人的差别!穷人确实没觉得时间有多值钱,富人确实感觉“时间就是金钱”。这跟智商等因素无关,自身处于怎样的状况,内心就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怎样让自己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值钱呢?有三个要点:
第1个要点:清楚自己在单位时间里能做多少事
一位大企业家曾给一个前来“取经”的年轻人上了一课:这个年轻人敲开办公室的门,发现里面相当杂乱。企业家马上把门关上说:“等我一分钟。”一分钟后,门再次打开,年轻人惊奇地发现,原本杂乱的办公室已经变得整整齐齐。企业家说:“我只是想告诉你,一分钟能做什么。当你知道答案后,已经找到成功之道了。”
许多人做事没有条理,从来不清楚自己在单位时间里能做多少事,所以他们永远制订不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只能“跟着感觉走”,常在关键事情上“掉链子”,无法让人信任。而成功人士非常清楚自己一分钟能干什么,也知道自己管理的团队有多大能量,所以他们能够合理地安排每一件事的进度,很少失误。当一件件事完成时,成功不是已经近在眼前吗?
第2个要点:清楚自己的单位时间究竟值多少钱
你一年的时间可能没有巴菲特一分钟值钱,但无论如何,你应该知道自己的时间究竟值多少钱。只有这样,你才知道哪些事值得去做,哪些事可以舍弃。假设你经常用价值10元的时间去做价值1元的事,毫无疑问会变成穷人。反之,你总是去做价值适宜的事,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终将获得可观的收入。
被誉为“神奇的哥”的臧勤是一位高薪出租车司机,他的特点是用头脑开车。有一次,他向记者如是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乘客上车后,10元起步价大概需要10分钟。也就是说,我每做10元生意要花17分钟的成本,根据核算,20元到50元之间的生意,性价比最高,如果做20元左右的中短途生意,两小时能赚120元;做好一车之后,还要决定往哪儿拐弯、怎样规避交通高峰,并通过挑选行车线路来主动选择所载的客人。他懂得“用脑子开车”,收入高于一般司机数倍,不是很正常吗?
成功的方法没有那么复杂,可以简化为一句话:把时间用在价值更高的地方。
第3个要点:迅速离开时间不值钱的状态
每个人都曾经掉进过“时间不值钱”的陷阱,只不过,有的人意识到陷阱的危险,迅速逃离。而有的人却将陷阱当成了安乐窝,将身心安逸、没有任何压力的状态当成人生享受。最后,当力量渐渐丧失,开始对自己的状态产生不满,希望跳出陷阱,也很难办到了。
有一个寓言故事:深夜,死神来到一个危重病人身边,准备带走他。他向死神请求:“多给我一分钟吧!我想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想一想我的亲人和朋友。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还可以看到一朵绽开的花。”
死神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不能答应。这一切你原本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何必等到最后一分钟?你看一下这份账单:在65年的生命中,你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剩下时间,你感叹时间过得太慢的次数达到了10000次。上学时,你拖延完成家庭作业;成人后,你抽烟、喝酒、看电视,虚掷光阴。你做事拖延,前后耗去了1520天;你做事马虎、有头无尾,使事情不断地重做,浪费了362天。还有,你经常无所事事,独自发呆;你经常埋怨、责怪别人,找借口推卸责任;你在工作时间聊天、做无聊的事;你参加了无数次无所用心、懒散昏睡的会议;你组织了许多毫无意义、最后落寞散场的聚会……”话音未落,这个危重病人就断了气。死神叹道:“真可怜!世人怎么都是这样,还等不到我动手,就后悔死了!”
千万不要做一个“后悔死了”的人!
一旦你发现自己的时间太不值钱,浪费一点无所谓,应该感到紧张,那好比你的钞票正在一张张散落在地上被风吹走一样。你应该知道,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宁可瞎折腾,也不要坐以待毙。不过要注意,不是只有钱才值钱。如果你的时间可以“买”到爱情、亲情、友情,那也是“物有所值”的,但千万不要什么也没“买”到,白白地浪费掉。
告诉你一条创富经验:时间不只是金钱,还是荣誉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