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8054200000010

第10章 个人品牌:打响你的知名度(1)

关键词:

【品牌的外衣】人称如今是注意力经济时代,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方案或创意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人们的好感,顺着这个思路做下去,就可能会创造出了不起的业绩来。

【资格】当一个人的资历足够闪光时,就不必沿街兜售了,只要你表示了还有出山的意向,自然有人摸上门来找你。

【理性计算】有句话叫做“小成靠谋,大成靠德”,意思是说心机、运气等客观条件也可以使你捞一把,但要取得长足的发展,依然是品格为先。

如果说整个社会是一部参与人数众多的大型电影,那么我们大部分人演的都是配角。聚光灯打在我们身上的机会稍纵即逝,你应当抓住仅有的几句台词,把这个配角演得精彩些,以此积累到舞台中心演主角的资格。

“命运的改变就存在于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你每一次出色的表现,都是在别人心目中铸造你自己的名字、你自己的品牌。

巴斯滕的辉煌成功归根结底就在于他抓住了一次上场的机遇证明了自己,也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即使有足够的实力,我们还需要一次机遇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1988年的欧洲杯足球赛上,当时巴斯滕所在的荷兰队人才济济,主教练本不想让他打主力前锋的,小组赛前两场即使战绩不佳,主教练依然不启用巴斯滕,愤愤不平的巴斯滕甚至准备一个人提前回国了。

不料,在第三场对英格兰的小组生死战前一天,一名主力前锋受伤,迫于无奈的主教练派上了巴斯滕。结果在这场比赛中,巴斯滕抓住上场的机遇独中三元,奠定了主力前锋的位置。随后又在对德国队的比赛中攻入一球,对苏联队的决赛中更是打进了一个被称为“世纪入球”的零角度抽射,在帮荷兰队成为欧洲冠军的同时,也夺得了最佳射手的金靴奖。

从此,巴斯滕一举成名天下闻,被AC米兰队买入,与另两位队友开始了“荷兰三剑客”时代。他本人也2次荣获世界“足球先生”、3次荣获欧洲“足球先生”称号。

1991年7月,李咏刚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就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面试那天,中央电视台把内部的闭路电视全部开通,台里所有的人都能看到面试考场的画面,考场的台下也黑压压的全是人,初出茅庐的李咏有点慌。但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逐渐适应了场面。当时正值海湾战争期间,考官就问他海湾都有哪些国家。李咏搜肠刮肚说了一些,偏偏就少了伊拉克。台下马上就有人质问,李咏想了想便说:“联合国正制裁呢,那是‘敌’国呀!”一句话把台下的人全逗乐了,李咏因此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顺利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为今后成就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青年威廉到《纽约时报》应聘驻海外记者的职位。因为是第一次求职,所求的职位又是他梦寐以求的,所以威廉很紧张。他小心翼翼地回答考官的提问,几个回合下来,威廉发现考官的表情好像很满意,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时,考官通过观察发现威廉身上没带名片,便提出要一张名片。威廉瞬间就急出了一身冷汗。情急之中他脑子里灵光一闪,便从口袋里拿出一副扑克牌,抽出其中的黑桃A说:“这是我的另一种名片,它代表着我的身份,因为它是一张黑桃A。”(在美国当时的扑克玩法中黑桃A是最大的牌。)考官被威廉的机智表现所折服,给了他这个职位。通过努力,二十多年后,威廉成了《纽约时报》的主编,名扬世界。

我们常听人讲:“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的人。”这就是第一印象。这所谓“一看”,无非只有几秒钟时间。第一印象在建立个人品牌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但常常被人们忽视,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别忘记第一印象的作用。

在心理学上,第一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无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大部分人依赖于第一印象的信息,这种第一印象的形成对于日后的影响力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第一印象就是效率,是经济效益。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这几秒钟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在生活节奏如同飞快奔驰的列车的现代化社会,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好的第一印象的人。人与人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友情,能否建立信任与合作,能否相互之间产生影响力,第一关就在于初次见面,必须好好表现才有下一次机会。

人称如今是注意力经济时代,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方案或创意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人们的好感,顺着这个思路做下去,就可能会创造出了不起的业绩来。

2000年9月,圣马龙服装的创立者陈浩然,与其他几个年轻同事一起离开惠州某纺织企业,在惠州市一幢公寓里租了一套三室一厅,借朋友公司名称,东拼西凑借到30万元,开始了他们的服装业淘金记。

当时的服装业,产品严重过剩,几乎所有的细分市场都已是插针不进,摆在圣马龙面前的是,要么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做销售或从加工一步一步做起,要么想点怪招,走出一条捷径。他们选择了后者。

这些年轻人决定首先找出市场的空隙。他们找到了中高档T恤。当时国内以丝光棉为代表的中高档T恤已经开始流行,但是科班出身且在市场上有过多年摸爬滚打经验的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缺口:这些流行的T恤在花色上表现得比较单一,远远不能满足这一类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于是,一款款新颖花色的T恤在这个刚刚成立的公司里诞生了。

接下来,他们租了一个厂房,然后粉刷一新,在其他厂打出了设计样,并邀请全国各地的同行前来看货,而实际上这些货也都不过是打样而已。

由于他们有“厂房”,有很好的产品设计,价格又很低,就有一部分客户尝试着先给了他们一部分定金,他们又拿这笔定金和订单去找供应商和加工厂,争取到了更多的优惠。

这样,定金付定金,定金生定金,雪球越滚越大,业务也越做越多,两个月下来,现金加上货物,圣马龙就已经拥有了2000万元的资产。

圣马龙从一开始就有比较强的品牌意识,并试图将在研发设计方面的所有努力归于“圣马龙”这个统一的品牌之下。圣马龙专门拿出300万元包装主打品牌“圣马龙”,举办了惠州历史上第一场时装发布会,并在惠州市几乎所有主要户外媒体上做起了广告。2004年,圣马龙又请来了金马影帝刘烨做代言,估计仅广告制作费就花去了100多万元。

创业之初,“圣马龙”名不见经传,并没人看好它,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局面,它必须快速把自己推向舞台。印象——品牌——效益,是“圣马龙”成功的链条,如果产品品质好,即使最初被它以空手道骗来的客户也不以为意,这里面的东西,确实值得每个渴望成功的人想一想了。

都梁的小说《亮剑》里,军长李云龙对新来的政委很不屑,他说:“哦,你1938年参军,那时候我在干什么呢?我在晋西北带着一个独立团,已经打出好大一块根据地了。”部队也是讲资历的,没有一段让人肃然起敬的历史就想指挥一个军,不管是通过什么渠道上来的,总之就让人不佩服。

在当今社会,你过去的经历,也代表着你今天的分量。就是刚出校门的毛头小伙子,还知道在自己的简历上注明曾在学生会担任过什么职务呢!

以资历衡量一个人的素质,确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为了不在要为自己简历添彩时抓瞎,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早早打下良好的基础。事实上,有许多业绩非凡的成功者,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崭露头角,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人杰地灵的东阳,在经济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像大多数的农家父母一样,郭广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跳出“农门”,因此父母让他报考了师范。报师范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跳出“农门”。

拿到师范的录取通知书后,郭广昌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自己一心想离开家乡到外面去闯世界,如果读了师范势必会在家乡当一个乡村教师,自己的大学梦可能就再也圆不了了。郭广昌翻来覆去想了一晚上,最后决定放弃师范。高中三年,靠着每星期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梅干菜,他熬了过来,并考上了复旦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期间,郭广昌做了两件至今仍然觉得最得意的事情:第一件是1987年暑假,他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是在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的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这两件事无疑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认识了自己,更直接的结果是使他毕业时被留在了校团委。

1992年,趁邓小平南巡的经济热潮,郭广昌决定辞职,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他以3.8万元的资金,成立了广信咨询公司——这是复星的前身,替一些公司做调查起家,什么七七八八的小商品、小生意都尝试过。

十余年后的今天,郭广昌身为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以362.3人民币的资产,名列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第3。

靠自己的努力,郭广昌获得了名校的出身并且成功留校,对于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学生,无疑这是一种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