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8054200000031

第31章 职场精英:要么让我晋升,要么我跳槽(2)

跳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跳或者不跳,什么时候跳,都要以能不能提升自己的身价来衡量。如果你把自己目前做的这一行,当成了终生事业而不是谋生赚钱的工具,那么服务于一个名声赫赫的大公司,倒不如换一个主动性较强的地方培养一下自己把握整体的能力。从政的人也是这样,比如你在中央某部委或者省府、县城做个不起眼的小公务员,学习的可能只是上传下达、迎来送往,而下基层锻炼时,却有可能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

领略了这个道理,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小公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求职时,很多人倾向于规模较大的机构,并以此作为衡量职业市场起落的标尺。事实上,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也有它的优势。

你可以直接学习大公司的思维方式、办事风格和管理理念。大公司的视野、经验是小公司远远不能比的。而在小公司里,你可以快速地从管理者的角色上来制定规则,也就是说,由你自己来左右公司的一部分的发展,这种机会在大公司是没有的。

在大公司,你可能学到很多管理规则和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后面隐藏的原理、适用范围,你不一定能够领悟到。而在小公司,你可以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

此外,在大公司工作,能获得公司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在团队合作的氛围里,学习沟通与协调等组织运作能力;缺点是工作范围较狭隘。中小公司的优点是员工需要身兼数职,强调独立作业的能力,可以获得较多的实战经验;缺点是公司风险较高、职务变动频繁,教育培训可能较薄弱。

虽然就培养个人能力的方面而论,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优劣,但是想必你已经发现,它们的长短正可以互补。有很多着名的职业经理人,都是既有服务于一些跨国大公司的经验,也有个人创业的经历,既了解国际的商业规则,也熟悉适合本土具体情况的运作方式。这种资历,使他们成了人才市场上的热点,是猎头公司最为青睐的对象。

善于学习的人,不受环境的限制,而能在每一种环境中,都吸收其精华,使之变成自己的真东西。

越跳槽而能力越强,身价越高,这才得跳槽之三昧。

跳槽的理由很多,不跳槽的原因也有,当你在某一个机构发挥了特长,时时都能接触到一些新的东西,或者整个机构正处于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时,潜心于目前的工作,也是一种能给自己加分的选择。这时候摆在面前的身价问题是:我们要不要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如果你有幸在谈判桌上,看到富人们为了某些地方的差价争得面红耳赤、分文不让,之后又握手言欢,成为私交不错的好友,就会明白财富世界里的两个游戏规则:第一,争取自己的利益是合情合理的正当行为;第二,争利并不影响你的个人形象。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想不通这个道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些本本分分、规规矩矩的人,他们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在生活上严谨自律,堪称模范公民。他们以为有好的用心、好的行为就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绩,群体(包括组织和领导)自然就会安排自己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跑去争取。这类人另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是认为“争”便是不道德,因为道德的行为是讲究无私奉献,只讲付出、不求索取。但事实上,争取自己的份内利益是一个与道德无关的问题,按劳分配、等价交换乃是天经地义的公理。

不争应得之利,会使不公平的行为逐渐演化为不公平的规则。世界上并无绝对的、天生的规则,一切有关人类行为的规则都是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演化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同一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以后,它就会变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再经过长期的、大范围的实行,就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规则。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比如你第一次看到黑熊捣毁蜂巢偷蜜吃,会觉得它是一个无理的掠夺者,第二次第三次再看到这种情况,心里的愤慨就会冲淡不少,看惯之后,你会觉得这就是大自然的规矩,不必大惊小怪。

欧文和威森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他们同时应聘到伦敦一家小型的进出口公司工作。欧文是个外向型的人,他工作积极肯干,总是不等上司吩咐就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同时,对于加薪、升职、带薪旅游等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欧文也充满兴趣,他总是不断地对上司和同事们表示,自己努力工作,就应该得到那些奖励。有一次,他甚至在电梯上直接向老板询问年终长假旅游事宜,表达了自己热切的期望。威森在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但他不习惯于为自己争取利益,虽然他的薪水长期原地踏步,却一直不为上司注意。两年过去了,威森和欧文的差别越来越大,当欧文已成了主管的特别助理的时候,威森的待遇依然和实习生差不多。而且,每当公司业绩上升要对员工实施奖励的时候,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道:欧文的好事又来了!

生活中总有成功人士和失败者,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多,而能否积极保卫自己的劳动成果、随时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待遇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现代社会更注意实效,只要你的业绩出众,老板其实更乐意把手中的利益作为激励员工的手段。换句话说,就是公司并不排斥爱争的人,只要跑得快,吃得多些也无妨。

曾经我有一位同事,是郊区来的打工仔,家境并不好。尽管他的工作能力不比谁差,但每当大家对公司的升职机会和各种福利待遇摩拳擦掌的时候,他总是尽量退让。按理说这样的老好人应当得到老板的赞许了,但是不,有一次老板在酒后提起此人,竟然表示:他什么都不争取,是不是并不看重这份工作?他总是在回避,进取心是不是有问题?

这种小人物的本来目的,是要在对利益的退让中塑造自己的君子形像,不知这样一来,却让人对你的信心打了折扣,得到的只是长期的损失。

我们要更好地活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或者获取不足,生活就会出现困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你羞于争利,使应涨的工资未涨,应升的级别未升,势必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并不单单涉及到一个人,其小集体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家庭成员也将跟着受害。

你有公正心和正义感,这很值得提倡,但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径,必须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作积淀。如果你羞于争利,就等于是少登了一个台阶,而有些时候,少登一个台阶就会错过一系列的机遇。

我们应该冲破自己的那种僵化静态的道德观,真正认识到,确保自己的份内利益,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责任,它不但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且间接支持了竞争和发展的社会法则。如果你甘于做个弱者和牺牲品,别指望谁会对你出手打捞。

身价链接:

“跳槽到其他公司”,很难做到“好聚好散”,不过,只要手法细致,依然可以处理得很漂亮。

1.先谢谢公司的苦心栽培

有个同事决定跳槽。提辞呈前,他先写封文情并茂的感谢信。一谢公司的栽培,二谢老板的照顾,三谢上司的教导,四谢同事的帮忙。礼貌周到加上依依不舍,谁忍心说半句责备的话!

2.婉谢上司的挽留

无论离职的原因是什么,都不要逞口舌之快,“谁叫你们以前不好好重用我,现在才想要留人,为时已晚!”比较“漂亮”的说法是,感谢上司的好意与器重,但希望多方充实后,再回来“报效”公司。

3.“赞美”多于“批评”

临走之前,可能老板会用虚心求教的口吻问你,“对公司有没有什么‘意见’?”

这个时候,就算有满腹委屈,也不要利用机会,把公司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制度到前途,体无完肤地大肆批评一番!

毕竟每个人的“雅量”都是有限的,所以每讲一个“缺点”,就要补充三个“赞美”。这样“建议”听起来才不会“太刺耳”。

4.交接清楚明白

顺利提出辞呈,不代表就此“功德完满”,最后还要交接清楚,才不会留下骂名。

交接的时候,最好有其他人在场,以免接手者会把“做错事情的责任”都推给上一任的人,“都是因为他把资料全部带走,我才没有跟厂商联络!”

5.写张卡片联络感情

离职之后不妨逢年过节写张卡片给老板、上司、同事,报告一下近况,祝福一下对方,联络一下感情,这样将来有事情要请对方帮忙,大家才会乐于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