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8054200000004

第4章 言谈举止的感染力:你就是那样的人(1)

关键词:

【别埋没自己】如果你有实力有内容,再加上那么一点点出彩的个性,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几率无疑会加大许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就是提高身价的一个重要加分因素。

【节制】实力是本,表现是末,人在社会中立足,不能光靠那种与众不同的作风招人眼目。

【细节定位】如果你如今正处于“上流”的位置而时不时就露出一些“下流”的粗陋举止,那么就证明你的位子是侥幸得来,你不配拥有它,这个位子你坐不长。

【口音】语言的改变,就是生存方式的改变,它能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从“边缘人”里突围,杜绝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浪费。

【强人的风度】要相信世上没有模棱两可的话题,也没有做不成的事,这种态度会传递给身边的人,他们将成为你强有力的支持者。

比起个性张扬的西方人,中国人的性格属于内向型,长期以来,谦虚、稳健、忍耐、退让就是我们最高的处世原则。这种平庸的灰色性格,来自传统和教育,和人们自然的本性其实并不相符。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我们的性格被压抑了。

一个没有自己特色的人,是很容易被埋没的。在现代社会,人们性格中张扬、进取、自信的一面,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一个人的学识,来自长期的积累;一个人的容貌,主要取决于先天因素。而个性的魅力,却可以通过你的言谈举止来传递,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

当初,杨澜的转折点来自应聘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在此之前,她只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如果没有这次机遇的话,杨澜也可能会表现得很优秀,但却绝不可能这么早、这么快,又是这么轰轰烈烈地成名。

正如杨澜在自传里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一个意外的机遇,今天的我恐怕已做了什么大饭店的什么经理,带着职业的微笑,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了。”而这个意外机遇的掌握,正是靠她个性的表现。

那个机遇是泰国正大集团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正大综艺》,双方决定要挑选一位女大学生做主持人,杨澜也被推荐参加试镜。

说实话,杨澜并不被人看好,只是因为她的气质较佳,所以才能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总决赛。据一位导演透露,虽然杨澜也被视为最佳人选之一,但是有的人认为她还不够漂亮,所以是否用她尚不能确定。

最后确定人选的时候,电视台主管节目的领导也到场了,他们要在杨澜与另外一位连杨澜也不得不承认“的确非常漂亮”的女孩子中间选择一人。这将是最后的选择。杨澜的好胜心一下子被激起,她想:“即使你们今天不选我,我也要证明我的素质。”

这次考试两人的题目是:一、你将如何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二、介绍一下你自己。

杨澜是这么开始的:“我认为主持人的首要标准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强烈的与观众沟通的愿望。我希望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因为我喜欢旅游,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我要把自己的这些感受讲给观众听。”

在介绍自己时,杨澜是这样说的:“父母给我取‘澜’为名,就是希望我有像大海一样的胸襟,自强、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一点……”

杨澜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没有一点文字参考,她的语言流畅,思维严密,富有思想性,很快赢得了诸位领导的赏识。人们不再关注她是否长得漂亮,而是被她的表现深深吸引住了。据杨澜后来回忆说:“说完后,我感到屋子里非常安静。今天看来,用气功的说法,是我的气场把他们罩住了。”

当杨澜再次回到那个房间,中央电视台已经决定正式录用她了,这次面试改变了她的一生。

如果用大众的标准衡量,杨澜绝不是那种天生丽质的大美女,我们今天都会以为杨澜漂亮,那是她的风度、气质、才识、个性给人的综合感受。如果你有实力有内容,再加上那么一点点出彩的个性,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几率无疑会加大许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就是提高身价的一个重要加分因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种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的言行举止,只能是一个人实力的点缀,人在社会中立足,不能光靠那种与众不同的作风招人眼目。一个人表现欲太强,走火入魔,和一只大尾巴孔雀也没什么分别。

李敖,才华学问本是不错的,加上他时作惊人之语,一度曾是大众的偶像。因与台湾当局的政见之争,他曾两度入狱,这不但无损于李敖的光辉形象,反而增加了人们的敬意。可惜的是,李敖的风头出得太足,个性的表达也太频繁了,八九分的才气,十分的展示,本末倒置,本来可以打造成大师风范的良材,反成了赶场的戏子。

近年来,李敖主持电视节目、竞选“总统”和市长、甚至要出裸体写真集,在公众面前,频繁的、近距离地表现自己。以至人们对他的崇敬之心日少,厌倦之情日生。当李敖说“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时,还有一些不可一世的狂人气质,近期的一些言辞就有自恋之嫌了。“(从电视节目中)人们知道我李敖不仅会写字,还这么能言善道,还这么会表演”;“他们打人是看人的,我是国宝,那还了得,他们动手就是破坏艺术品”。他甚至说,要开放自己的书房作为大陆游客的旅游景点,各种旅游项目明码标价:同李敖合影、同李敖吃饭、被李敖骂、被李敖夸、在李敖家小便、看李敖小便等等,分别收取不同的费用。一个旗帜性的人物,竟然沦落到“芙蓉哥哥”的份儿上。

据说现在说一个人“谦虚、老实”,就是骂他没本事,这种平庸的人,在社会上一抓一大把。是的,没事躲在角落里,连句囫囵话都说不出来的人,在今天当然不会有市场。想让人家承认,把自己身上的好东西摆出来让人看看是必要的程序。但这不是说为了一场个性的表演,就可以不分场合地大放厥词,即使你是一颗光芒四射的钻石,还要防止人家“审美疲劳”呢!

衣饰、表情、气质是一个人的第一层价值标签。当大家坐在一起,开始更进一步的交往时,每个人的胸襟言行、举止风范,就要重新接受社会的考量。当成功人士衣冠楚楚地听歌剧的时候,下层百姓光着膀子坐在树荫下喝啤酒吹牛皮。当然,听歌剧不一定比吹牛皮高尚,可如果你认为文明和礼仪只是富人的事,穷人时时要为明天的面包操心,没有时间讲那些虚套,那么你的想法就与时代脱了节。

如果你正处于“上流”的位置而时不时就露出一些“下流”的粗陋举止,那么就证明你的位子是侥幸得来,你不配拥有它,这个位子你坐不长。相反,你身处下层,举止谈吐却符合上层的文明,那么你的上升空间就非常广阔。

有一个小故事流传甚广:

一位先生要雇一名勤杂工到他的办公室做事,最后他挑选了一个男童。

“我想知道,”他的一位朋友问,“你为什么挑他,他既没有带介绍信,也没有人推荐。”

“你错了。”这位先生说,“他带了很多介绍信。他在门口时擦去了鞋上的泥,进门时随手关门,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证明他懂礼貌而且有教养。其他所有的人直接坐到椅子上准备回答我的问题,而他却把我故意扔在椅子边的纸团拾起来,放到废纸篓中。他衣着整洁,头发整齐,指甲干净。难道这些小细节不是极好的介绍信吗?”

言行细节,是你对自己形象的打造。优雅的举止和文明得体的谈吐,往往是你征服别人的第一步。

世上的人千千万万,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出身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的风格当然也不一样。但是有一个普遍的准则是,一个人无论如何掩藏自己的不足之处,他不经意间的举止,依然会明明白白地勾画出他的品行实力。清朝一代名臣曾国藩,在识人上就有着独特而深厚的功夫。

有一次,在淮军刚刚建立时,李鸿章带领三个人来拜见曾国藩。正好曾国藩饭后散步回来,李鸿章准备请他接见一下那三个人,曾国藩摆摆手,说不必再见了。李鸿章奇怪地询问是为什么,曾国藩说:“那个进门后一直没有抬起头来的人,性格谨慎、心地厚道、稳重,将来可做吏部官员;那个表面上恭恭敬敬,却四处张望、左顾右盼的人,是个阳奉阴违的小人,不能重用;那个始终怒目而视、精神抖擞的人,是个义士,可以重用,将来的功名不在你我之下。”

那个怒目而视、精神抖擞的人,即后来成为淮军名将的刘铭传。

只看一眼,就把人分出了三六九等,从“看人”的那一方说,这是他的独门功夫,只要大致不差,就是他的成功。对“被看”的人说,是骡子是马,还没上场,就被定了性,这中间也许就有被冤枉的。怎奈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识人”的机会少,被人挑拣的时候多,与其糊里糊涂地就被否了,不如干脆就认可这种规律,学习这种规律,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经得起挑剔,从而最终被人心悦诚服地接纳。

很少有人天生的个人魅力超群,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大众欢迎的人,可以在社会的大课堂里悉心接受磨练。

“印度圣雄”甘地,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有心打入英国上流社会的社交圈,立志成为一位“英国绅士”。因此,他开始有计划地克服自己的各项弱点,训练自己面对群众的演说技巧与沟通的能力。

身为一个外国人,甘地明白他的皮肤颜色及外国口音是绝对改不了的特征,但是,他改变发型,勤练英国式腔调,装扮适当,频频出入各种社交场所。

甘地的魅力,在于他能运用简洁诚恳的语言和人交谈。毋须讳言,经过长时间培养出来的社交能力,对甘地日后的政治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助益,使他不但能与英国的领导阶层平起平坐,畅谈政治,而且也抓住了全印度甚至全世界人的心。

当我们心中目标明确,知道要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子时,就可以按照那个想象中的形象来塑造自己。每个细小的侧面加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大概念。这时候,无论你的风度素养还是思想见识,都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在言谈举止中,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素养,这是一个修炼大方向。我们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是:在强调自己的素质时,你的语音是否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