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交与应酬36计
8055200000036

第36章 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在社交应酬中,我们应当学会与他人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把收场工作做得漂漂亮亮,否则,前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费力不讨好。就好比写字要写好最后一笔,一样的道理,社交应酬要止于至善,才是最高境界。

与人相处的最佳距离

有人说父母跟子女居住的最佳距离是一碗热汤的距离。在汤还没有冷下来的时候,就到了父母的家,子女热气腾腾的孝心也及时到达。

在电影里看到过无数这样的镜头,一名战士或者落难者又冷又饿地晕倒在屋外,被屋内的人发现,他们用一碗及时到达的热汤,将人救醒。

所以有人认为,一碗热汤的距离,不仅仅是父母跟子女之间的最佳距离,有时还是死人与活人之间的最佳距离。

另一个鲜活的事例是,一位漂亮的女孩被两个男孩追求,正无法抉择时,她意外遇到了车祸,虽不大要紧,但仍被送往医院,此时她用手机通知了都在附近的两位男孩。她在心里想,谁先到达我就选谁。

一个叫雨的男孩不到5分钟就打的赶来了,在病床前嘘寒问暖,殷勤备至。女孩想:就选雨吧。

10分钟后,叫星的男孩打的赶来,但他的手上提着一个保温杯,一进门他就说:“趁汤还没冷,快点儿喝下。”

女孩来不及作任何考虑,趴在星的肩头脆弱地哭了。最后,她选择了星。

一碗热汤的距离,有时也是情侣之间的最佳距离。

一碗热汤,是情感的浓汁,把它端给老人、爱人、恋人、孩子、朋友,都是回味悠长,情意绵绵的。

有一个消费者,买了一辆车,是进口的着名品牌。因为在随后的行驶中车子被发现有致命缺陷,车主找该品牌经营者换车,经营者不换,于是车主在公开场合将车砸了,最后该品牌落了个被无数消费者唾弃的下场。

就此事询问那个砸车的车主,车主说:“他们态度好一点,处理及时一点,我不会这样做的。”

不错,即便是经营事业,将你热忱的服务态度像一碗热汤一样及时送达到你的用户手中,也许结局就会因此而改变。

有一位朋友,是作家,一家着名网站先后转载了他几十篇文字,但没付1分钱稿酬,朋友去信,对方没有回音。于是朋友以其行为违反国家着作权法为由起诉该网站。

相反,另一家网站转载了这位朋友的作品,面对朋友的询问,他们在来信中说:“我们的广告收入不多,无力支付您的稿酬,请您原谅。如果您坚持的话,我们可以付给您。”

朋友于是主动放弃了稿酬。敬畏法律、以最大的诚意表达善意,也是所有成功企业必须端给消费者的一碗热汤。

一碗热汤的距离,事实上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佳尺寸,甚至也是创业者必须遵循的一把标尺。每一个人心中都必须揣着这把随时丈量与呵护他人内心的标尺。

当你端着那碗热汤准备端给住在下一层楼的父母时,手机响了,你将汤放在窗台上,一接听就是半小时——事实上,如果你的心中没有这把尺,现实的距离再近,都有可能使这碗汤冷下来的。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英国作家托马斯·富勒曾经写道:“失足引起的伤痛很快就可以恢复,然而,失言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却可能使你终生遗憾。”

一个人若想和上司、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记住:保持适当距离,做事公私分明,尤其要注意,言谈之间不要说到别人的痛处。

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不愉快的事。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去碰触别人的痛处,不但是待人处世应有的礼仪,更是在都市丛林中左右逢源的关键。

有修养的人即使在盛怒之下,也不会扩散愤怒的波纹,但是涵养不够的人,被激怒了,往往就会面露凶貌、口出恶言,甚至随手拿起手边的东西往地上摔。

某些人暴跳如雷的时候,还会口不择言,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别人最敏感的隐私,这是相当不理智的行为。

一旦你攻击他人的痛处,修养好的人虽不至于当场发作,与你破口对骂,但心中的疙瘩和怨恨往往难以抹平,如果不幸他是你的上司或客户的话,你就会变成被“封杀”的对象。

在公司里,“封杀”意味着调职、冷冻、开除。

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封杀”就代表着对方拒绝继续与你往来,或是“冻结彼此的关系”。

中国古代有所谓“逆鳞”的说法,强调即使面对温驯的蛟龙,也不可掉以轻心。

传说中,龙的咽喉下方约一尺的部位,长着几片“逆鳞”,全身只有这个部位是逆向生长的,万一不小心触摸到这些逆鳞,必定会被暴怒的龙吞噬。

至于其他部位,不论你如何抚摸或敲打都没关系,只有这几片“逆鳞”,无论如何也触摸不得,即使轻轻摸一下也犯了大忌。

其实,每个人身上也都有几片“逆鳞”存在,即使是人格高尚伟大的人也不例外。唯有小心观察,不触及对方的“逆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才能保持圆融的人际关系。

保持距离,漂亮收场

汉武帝时,李夫人病重,武帝亲自去看望她。

李夫人却用被子蒙上头说:“我久病卧床,样子十分难看,这怎么能见皇帝呢?我只希望把儿子和弟弟托付给您。”

汉武帝说:“现在就托付这样的事,不是太早了吗?”

李夫人说:“女人的容貌不修饰好,就不能见丈夫和父亲,所以我不敢在仪容没有整理好的时候见皇帝。”

汉武帝说:“夫人只要让我见上一面,我就赐你千金,并且给你弟弟高官厚禄。”

李夫人说:“给不给高官在于皇帝,不在于是否见我一面。”

汉武帝还坚持要见夫人一面,夫人便把脸转向里面,偷偷地哭泣,不再说话。武帝不高兴地起身离去。

李夫人的姐妹们都责备她不应该这样对皇帝。李夫人说:“凡是以容貌侍奉人的女人,一旦没了姿色,别人对她的爱恋之心也会减退。没有了爱恋,往日的恩义也就断了。今天我这样难看,皇帝见了一定嫌弃,必定不会再追念过去的恩爱,难道还会任用我的弟弟吗?我之所以不愿见皇帝,就是因为想将自己的弟弟长远地托付给他。”

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果然对她思念不已。

李夫人因为生得漂亮,平时深得汉武帝的宠爱。她临死前很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弟弟托付给汉武帝,正巧汉武帝也迫不及待地要见她一面。按照常规的思维,这是一个求之不得的机遇,她肯定会主动相见。但是,李夫人却无论如何也不肯让汉武帝见到自己。她这种与众不同的行为就已让人称奇,而她对姐妹们所说的那一番道理则更让人惊叹。

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会以自己所特有的相貌体态、气质风度、仪表神情、言谈举止等外部特征给别人留下特定的印象。而在与人交往的不同阶段内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又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对人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印象称作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对后来形成总印象具有较大的决定力和影响力。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在别人的头脑中所刻下的痕迹十分深刻,因而不易改变。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首因效应。因此,一般情况下,无论是知觉者还是被知觉者,都非常重视第一印象。最后一次接触所形成的印象称作最后印象。最后印象往往具有对先前印象的修正作用以及对总体印象的定格作用,也就是说,最后印象常常会将先前的印象覆盖住,因此具有长久的、定型的影响力。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近因效应。一般来说,在与不熟悉的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的作用较大;而在与熟悉的人交往时,近因效应起的作用较大。

李夫人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如果与汉武帝见面的话,给汉武帝留下的就是最后的印象,那么,这次印象肯定会将先前的印象全部覆盖,并且这个最后的印象将会成为永久的印象。也就是说,如果她见了汉武帝,一个憔悴丑陋的李夫人的形象就将永远地烙在汉武帝的心中。如果她不与汉武帝见面,汉武帝就会永远用先前所印下的那张“底片”来“翻拍”李夫人的形象。这大概也是“谢世当谢于正盛之时”的道理。

因此,在社交应酬中我们应当像这位聪明的李夫人学习,学会与他人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把收场工作做得漂漂亮亮,否则,前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费力不讨好。就好比写字要写好最后一笔,一样的道理,社交应酬要止于至善,才是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