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险难中的毛泽东
8071600000028

第28章 长征途中(6)

陈昌浩虽然没有发言,但从表情和神态上看,其内心是矛盾的。毛泽东之所以把他分来参与领导右路军,就是为了钳制张国焘的权力。在过草地的途中,他对毛泽东提出的北上方针更理解了,但从个人感情上,又对张国焘很笃深。然而,北上还是南进,关系到整个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最后他还是倾向于北上的方针。9月8日,以前敌指挥部徐向前、陈昌浩的名义给朱德、张国焘发了一个“请示电”:

“胡(宗南)不开岷,目前突击南坪、岷时间甚易。总的行动究竟如何?一军是否速占罗达?三军是否跟进?敌人是否快打?正示,再延实令人痛心。”“中央局正考虑是否南进。毛、张皆言只要南进便有利,可以交换意见;周意北进便有出路;我们意以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进为上策,右路南去南进为下策,万一左路若无法北进,只有实行下策。如能乘(敌)向北调时(取)松潘、南坪仍为上策。请即明电中央局商议,我们决执行。”

当天,张国焘就给徐向前和陈昌浩回电,命令他们率右路军南下。“一、三军暂时停止向罗达进,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具体问题。”同时电令左路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詹才芳:“飞令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将所率人员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徐向前、陈昌浩接到张国焘这封措辞激烈、态度强硬的电报后,大为吃惊,感到事态严重。“怎么办?”陈昌浩问徐向前。

“事关重大,不可贸然行事。”徐向前心情焦虑,“须向中央报告才是,你还是跑一趟吧!”陈昌浩带上电报去阿西找洛甫、博古、毛泽东等。当晚,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王稼祥、陈昌浩来到周恩来住处开会,并通知徐向前也参加会议。

会上,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还是要说服张国焘同志北上。”于是,在座的七人联名发给张国焘一份电报,进行“劝谏”。“……务望兄等熟思深虑,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进,行军中即有较大减员,然甘南富庶之区,补充在望。在地形上、经济上、居民上、战略退路上,均有胜利前途。即以往青宁之说,亦远胜西康地区。”“……以上所陈,纯从大局前途及利害关系上着想,万望兄等当机立断,则革命之福。”

9月9日,张国焘率左路军在阿坝地区已经停滞几天了,急切地盼望徐向前、陈昌浩率部南返的消息,可等到的却是毛泽东等七人发来的电报,再次催促他率部北上。

“今天是最后期限了,”张国焘对黄超说,“你通知各军,做好南下战斗准备,尤其要做好原五、九军团的思想转变工作。”

黄超答应着,并说:“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了。”

同日,张国焘电复徐向前、陈昌浩转中央,再次表示反对北上,坚持南下:(甲)时至今日,请你们平心估计敌力和位置,我军减员、弹药和被服等情形,能否一举破敌,或与敌作持久战而击破之;敌是否有续增可能。(乙)左路二十五、九十三师,每团不到千人,每师至多千五百战斗员,内中病脚者占三分之二。再北进,右路经过连续十天行军,左路二十天,减员将在半数以上。(丙)那时可能有下列情况:

1.向东突出蒙西封锁线,是否将成为无止境的运动战,冬天不停留行军,前途如何?

2.若停夏、洮是否能立稳脚跟?

3.若向东非停夏、洮不可,再无南返之机。背靠黄河,能不受阻碍否?上三项诸兄熟思明告。

4.川敌弱,不善守碉,山地隘路战为我特长。懋、丹、绥一带地形少岩,不如通、巴、南地形险。南方粮不缺。弟亲详问,二十五、九十三等师各级干部,均言之甚确。阿坝沿大金川河东到松岗,约六天行程,沿途有两千户人家,每日都有房宿营。河西四大坝、卓木碉粮、房较多,绥、崇有六千户人,苞谷已熟。据可靠向导称:丹巴、甘孜、道孚、天芦均优于洮、夏,邛、大更好。北进,则阿坝以南彩病号均须抛弃,南打,尽能照顾。若不图战胜敌人,空言鄙弃少数民族区,亦甚无益。

5.现宜以一部向东北佯动,诱敌北进,我则乘势南下。如此对二、六军团为绝好配合。我看蒋与川敌间矛盾极多,南打又为真正进攻,决不会做瓮中之鳖。

6.左右两路决不可分开行动,弟忠诚为党,为革命,自信不会胡说。如何?立候示遵。

陈昌浩看了这份电报后,情绪和态度都发生了变化,问:“老徐,你看怎么办?”

“你说怎么办?”徐向前反问道。

陈昌浩说:“张主席主意已定,我们不行动不好啊!”

徐向前说:“中央肯定不会同意。你再向中央报告一下。”

陈昌浩策马来到中央机关驻地,将张国焘不同意北上、坚持南下的复电报告了毛泽东、张闻天和博古等人。

毛泽东忧虑起来,在屋中来回踱着步,说:“看来,我们的处境有点儿不妙啊!老五(五路军)和老九(九路军)在张国焘的左路军里,林彪的部队已进抵甘南,距此地要走三天的路程;而我们身边,只有彭德怀的一点儿部队,不过三四千人。张国焘知道我们的力量,所以才这么放肆,这叫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接着又说:“不管张国焘愿意不愿意改变他的主张,中央决不能屈服于他!北上与南下,这是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南下没有出路!”

经过商议,再次给张国焘发去一封劝其改变主张,立即北上的电报。

同时,毛泽东提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马上北进。

陈昌浩不悦地回到前敌指挥部。徐向前问:“怎么样,中央同意张国焘同志的意见吗?”

“根本不同意南下!”陈昌浩烦躁地摇着头说。接着他来到团以上政工干部会议讲话。正在这时,右路军机要室突然接到一份从左路军总司令部发来的密码电报,是给陈昌浩的。本应陈昌浩自己译出,可他正在讲话。机要组长陈茂生抄完密码,觉得奇怪,恰在这时,前敌指挥部作战科副科长吕黎平走了进来。听陈茂生这么一说,机要出身的吕黎平迅即将电文译出。他俩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是张国焘给陈昌浩的复电。

吕黎平和陈茂生立即拿着这份电报去找参谋长叶剑英。叶剑英正在喇嘛寺开会,吕黎平悄悄把电报交给了他。叶剑英看完电报,不动声色,见陈昌浩正在台上讲话,顺手将电报装进口袋,对吕黎平、陈茂生说:“你们回去吧!”又叮嘱道:“不要向任何人谈及这份电报之事。”

叶剑英假装上厕所,退出会场。他立即骑马来到不远的毛泽东住处,把电报交给毛泽东看。毛泽东迅速将电文(1937年3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讲到,电文中有: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抄下来,把原文交给叶剑英,并对他说:“你做了一件很不了起的事!你赶快回去,把电报交给陈昌浩,别让他有疑心,别对任何人讲我看过。”

叶剑英急忙又赶回喇嘛寺,会议还未结束,陈昌浩还在讲话,他若无其事地坐下,等到会议结束时,才把这封“密电”交给了陈昌浩。

在叶剑英送来密电的前一个小时,彭德怀也跑来报告情况,再次力促毛泽东采取防范措施,说:“陈昌浩已向四方面军的人放风要听张国焘的,如果他们真要强行解决三军团,后果将不堪设想!”

“密电”、“报告”,使毛泽东感到不安,他开始考虑脱身之计了。

晚上,他来到前敌指挥部,先试探徐向前的态度,问道:“向前同志,国焘坚持南下,你是什么意见?”

徐向前的表情露出了苦恼,沉思了片刻,说:“主席,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毛泽东听后没有多说什么,“我知道了,你早点休息吧!”接着,毛泽东又找到了正在踱步的陈昌浩,他走过去问:“昌浩同志,看来国焘南下的态度坚决,你看怎么办?”没等陈昌浩回答,毛泽东接着说:“在南边建立根据地的条件不具备,坚持南进是要碰硬的,你……”

陈昌浩态度骤变,打断道:“北进不一定就成功,南下也不一定就失败。你的话有道理,张主席的话也未必没有道理。我看还是南下为上策……”

见陈昌浩的态度强硬,决意要南下,毛泽东的主意已定:赶紧脱身,走为上策。

毛泽东平静地对陈昌浩说:“既然要变北进为南下,书记处得开个会统一一下思想,做些准备。恩来和稼祥都在三军团养病,那我和洛甫、博古马上去三军团司令部,同恩来、稼祥商量一下。”

陈昌浩见毛泽东的语气、态度变了,没有任何疑迹,笑着点头说:“好,你去吧!”

陈昌浩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是毛泽东的金蝉脱壳之计。一方面军在右路中只有一军团和三军团,一军团远在俄界,三军团在距松潘州20里外的巴西,毛泽东身边的兵将少得可怜。陈昌浩怎么也想不到毛泽东会从他的手心逃走,甚至连一点儿怀疑都没有。毛泽东同洛甫、博古等飞速赶到三军团司令部,脱离了被扣做人质的危险。来到三军团驻地,毛泽东立即组织召开会议。毛泽东说:“没办法了,连一点儿回转的希望都没有。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我们赶快走,走晚了,张国焘就要强迫我们服从他的意志喽!”大家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当机立断,立即率领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一部、红军大学等,组成“抗日陕甘支队”,脱离危险区,到河西集合,向甘南前进。同时,委托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为执行北上抗日方针告同志书》。

会议结束后,大家分头做出发的准备工作。有的负责率队撤离驻地,有的负责打粮……1935年9月10日这一天,被毛泽东视为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来自张国焘的武力威胁。

深夜,队伍紧急集合,命令:“不要出声,不打火把,一个跟着一个走。”中央机关的队伍一口气急行军十多里路……

李特骑马赶来,一面同毛泽东吵架,一面强拉四方面军的同志跟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