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建国,中南海的新主人就决定访苏。这次重大外交活动,引起了台湾国民党保密局的极大兴趣,他们精心策划后,立即批示潜伏在大陆的特务和暗杀队,准备在访苏途中暗杀毛泽东,制造混乱,梦想恢复失去的统治。然而,敌人的密电被我军情报机关从空中截获。一场侦破敌台,抓获敌特,保卫毛泽东成功访苏的紧张战斗开始了。
斯大林急于想了解毛泽东,毛泽东也想及早拜会斯大林
1949年10月2日下午,既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24小时,从苏联首都--莫斯科拍来了世界上第一份外交贺电: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无疑,这对整个世界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震动。对于那些在经济上封锁,在外交上不承认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严重打击;对于那些抱友好态度的国家,苏联的这一举动,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
紧接着,蒙古及其他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也都相继拍来贺电,表示承认这个新生的人民政权。
很快,这个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使这个国家的领袖们也在欣喜之中稍稍松了口气。
10月16日,苏联大使罗申在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泽东递交了国书,周恩来等参加了这个仪式。
11月的一天,毛泽东打电话把周恩来等人请到自己的住处,商谈访苏,亲自会晤斯大林等有关事宜。
毛泽东说:“恩来同志,我看,我现在去苏联一趟比较适合了。”
周恩来说:“今年是斯大林七一寿辰。他六十寿辰时主席在延安不是还写过祝贺他生日的文章吗?”
“是呀!一晃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呀!”毛泽东回忆说。
周恩来接着说:“12月21日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领导人都要到莫斯科去,为斯大林祝寿。我想,主席选择这个时候去苏联很适合。”
毛泽东说:“我可只管祝寿喔!有关双方商谈、协定、签约之类的事,还得靠你这个政务院总理啊!”
周恩来说:“主席可以先在苏联休息一段时间,恢复恢复,有关中苏双方商谈的具体工作,我到苏联后按主席的意见和政治局的决定去办。”
“好哇!”毛泽东点点头,起身离开沙发,走到窗边,凝视着天空。一轮明月,璀璨的星辰,使他陷入沉思之中。
毛泽东之所以在新中国诞生两个月后亲自访苏,这与斯大林对毛泽东的认识、态度,和毛泽东也急于拜会斯大林有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到新中国诞生前的一段时间里,斯大林对毛泽东的了解是不够的,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判断也是不准确的。这位盛气凌人且又多疑的大元帅,一直把中国的未来寄托在蒋介石身上,直到蒋介石最后彻底失败、冷淡了苏联而完全转向了美国之后,他才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在中国问题上是犯了错误了。”
在解放战争初期,自信的斯大林打电报向毛泽东建议:
“……你党应该维持国内和平,再不能打内战了,否则有把中国引向毁灭的危险。”
毛泽东接过电报风趣地说:“可这内战是谁挑起和制造的都没有闹明白。”
毛泽东放下斯大林的电报,既没有盲目听从斯大林的建议,也没有打回电报反驳,他决必让历史来说话。
事实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斯大林是错误的。
毛泽东这种自信和坚毅,以及不受控于人的性格,令斯大林有些迷惑不解。
斯大林三番五次地问身边的人:“这位毛泽东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对他一点儿也不了解,他从来没有来过苏联”……
斯大林急于了解毛泽东,毛泽东也想及早拜会斯大林。
早在1947年初,毛泽东就首提出要访问莫斯科,同苏联共产党中央和斯大林研究一些问题。这年7月1日,斯大林致电在陕北担任医生兼联络员的奥尔洛夫:“鉴于即将举行的战役,鉴于毛泽东若离开,会对战争发生不良影响,我们认为暂时推迟毛泽东的出行为宜。”
在到达城南庄的前一天,也就是4月1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在阜平县西下村宿营时,毛泽东向周、任又提出这个问题,周、任表示同意,决定到城南庄后,周、任先去西柏坡同刘、朱会合,毛泽东则留城南庄作去苏联的准备。26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表示:决定提早动身赴苏联。斯大林在29日复电同意,到5月10日又致电毛泽东:考虑中国战局的发展和他途中的安全,再次建议他推迟来苏。
毛泽东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
1949年1月,“三大战役”胜利后,蒋家王朝即将覆灭。为了挽救败局,企图卷土重来,又搞起了“和平谈判”的把戏。这期间,斯大林派米高扬来到了西柏坡。
1月31日午后,毛泽东在他的门口迎接斯大林的代表米高扬和他的两个随行人员。一见面,米高扬表示:“我们是受斯大林同志的委托,来听取毛泽东同志意见的,回去向斯大林同志汇报。我们只是带着两个耳朵来听的,不参加讨论决定性的意见,希望大家谅解。”
2月6日中午,毛泽东到米高扬的住处为他送行。第二天,米高扬便乘机回国了。米高扬对翻译师哲说:“毛主席有远大的眼光,高明的策略,是很了不起的领袖人物。”
5月,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派了以刘少奇、王稼祥、徐介藩、师哲等组成的代表团访苏。访苏期间,斯大林及其他苏共中央领导人多次与刘少奇会晤,商谈和决定一些重大问题,并为毛泽东亲自访苏做了准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选择了刚刚建国的时机访苏。
为了确保毛泽东访苏的安全,周恩来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具体措施
毛泽东访苏,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第一次重大外事活动。保卫毛泽东访苏,责任重大。为此,周恩来总理召集公安部、铁道部的领导同志开会,研究具体措施,确保毛泽东访苏的安全。
毛泽东访苏专列所经过的地区大多为新区,土改尚未进行,铁路虽然接收过来,但内部人员有待清理,我们对专列的保卫工作还缺乏经验。而且,沿途有众多潜伏下来的国民党武装土匪、特务。特别是中央军委反特监听台从空中截获了敌台密电,其内容正是毛泽东访苏的绝密消息,并打算在毛泽东访苏途中进行暗杀活动。
这些情况,使周恩来感到很焦虑,他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就保卫毛泽东访苏安全问题进行了商量、部署。
1949年11月的一天。
公安部的正副部长罗瑞卿、杨奇清应召来到周恩来的办公室。
“二位,请坐!”周恩来一指沙发。
“怎么样,我们把情况再凑凑?”周恩来微笑中带有几分严肃地说。
罗瑞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地图铺在茶几上,上身前倾,汇报道:“东三省解放较早,但是那里日本人统治的时间长,还有不少国民党潜伏下来的土匪在铁路沿线出没,相对而言,倒是河北境内安全些。”
周恩来点点头,表示赞同,问:“那么,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呢?”
罗瑞卿有条不紊地回答说:“首先,组织部队对沿途匪患进行清剿,特别是东三省境内,清匪工作要搞几个回合;同时,由总参谋部调集部队护路。北京--天津--山海关直至满洲里,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步兵游动哨,并派出巡逻部队对沿线加强巡视,不准任何路外人员接近路线,不准在铁路两旁逗留;对可疑人员,允许哨兵严加盘查,必要时扣留送上级审查。”……
“好!”周恩来对罗瑞卿的汇报表示满意,然后说:“对主席的安全保卫要做到万无一失。”接着又说:“我们对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也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要注意,不能一说提高警惕,眼里便处处都是敌人、坏人。这是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你们一定要掌握好。”
罗瑞卿和杨奇清一边用笔记着,一边点着头。
周恩来问杨奇清:“那个国民党的潜伏台侦破了没有?”
“正在全力组织侦破。目前,还没有突破性进展。”杨奇情回答道。
周恩来站起来,双臂交叉在胸前,在屋里踱着步,脸上露出一丝忧虑。
杨奇清立正道:“请总理放心,我们一定尽快侦破!”
“主席起程的日子定了吗?”罗瑞卿接着问总理。
周恩来摇摇头:“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一旦定下来,会立即通知你们。不过,这是一次重大行动的最高机密,对非直接关系人员要一定严格封锁消息。”
“是!”罗瑞卿和杨奇清一起应答。
最后,周恩来说:“没有特殊情况,你们两个‘保卫大臣’是要送主席到满洲里的。注意,路上有什么情况要及时向我报告,正常情况下,也要每隔四小时向家里通报一次情况。”
第二天,铁道部长滕代远也应召来到周恩来的住处。
周恩来说:“罗瑞卿和杨奇清昨天到我这里来,谈了些情况。沿途的保卫工作他们已经会同总参谋部做了妥善的安排,铁路上的保卫工作可要由你们唱主角喽!”
滕代远点点头,说:“我们研究制定了一些具体部署,不知行否,请总理指示!”
“好,谈谈看!”
滕代远掏出笔记本,一五一十地作了汇报:“首先,要纯洁内部,对沿线铁路职工要进行严格审查、调整和清理,参加列车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是政治上可靠的党团员,不允许留一个可疑分子;沿线各站的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党委的逐个审查,确保政治上的可靠,同时要求各级的负责干部深入基层,坚守岗位,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周恩来插话道:“这一点很重要。我再送你几句:党委挂帅,全党动员,绝对保密,精心部署,分段负责,及时检查,严密保卫,内外结合。”
滕代远接着说:“其次是检修设备。我们已经对全路的一切设备,尤其是与列车运输有密切关联的车、机、工、电等,动员全体职工进行了大检查、大维修、大保养,并指定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消除一切隐患,避免发生技术事故。从物质上、技术上确保主席访苏的安全。第三……”
这时,电话铃响了起来,周恩来拿起话筒:“喂!我是周恩来……噢,聂老总……准备调三个军的部队参加护路……好,我知道了。”周恩来放下了话筒,滕代远继续说:“专列的全面检修,由铁路局负责,逐辆彻底检查,并请部队派工兵用雷达扫描探测有无易爆易燃等危险品,然后实行封闭。派部队24小时警卫,凡上车人员,必持有‘特许证’,验证后方可上车。最后由铁道部派人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周恩来点点头。
滕代远把笔记本翻过一页,接着说:“根据总理的指示精神,我们在列车编组方面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为了迷惑敌人,防止敌特发现后中途破坏,拟同时派出三组列车通过。三组列车的顺序可随时调换,前列为警卫车,派部队武装押运,并专门安装有无线军用电话与列车上的指挥台随时联络。中间是主席的专列,后面一列做备用后卫车。行进中,三组列车同时通过,使敌人无法弄清专列的准确位置。”周恩来说:“兵不厌诈嘛,这条措施很必要。”
“在运行调度上,为预防一切事故,在专列未通过前,停开一切客货列车,如在沿线运行可就近入站待避,待专列通过后再重新编组发放。”滕代远合上了笔记本,抬头望着总理,说:“您看,这些措施可行吗?”周恩来沉思了片刻,说:“好,就这么办。不过,我再补充一点。”
滕代远把合上的笔记本又翻开。“要严格保密。铁道部和公安部要分别为专列规定代号,以便在电话或电报上使用,沟通上下的联络。”
“我们也考虑了这个问题。罗部长他们规定专列代号为‘李德生’,铁道部为专列规定的代号为9002。”
周恩来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各项准备工作要赶快就绪。”
“请总理放心,我们去马上进行部署、落实。”周恩来送走了滕代远。
侦破敌台工作难度极大,一时没有具体线索。一本《政治经济学》引出了工作思路
在毛泽东访苏前夕,伪北平保密局潜伏台向台湾保密局拍发了密码电报,急报了毛泽东访苏的重要电报。我军反特监听台从空中截获了这个电报并译出内容后,立即报告了中央办公厅,中央办公厅又马上向中央领导作了汇报。周恩来指示公安部:“立即组织力量侦破这个潜伏台,这关系重大。”
此时,公安部长罗瑞卿正在外地考察,而后又去青岛疗养。侦破此案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副部长杨奇清的身上。杨奇清立即召集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的有关同志开会。杨奇清分析了形势:国民党的潜伏台至今没有起获,他们仍然频繁活动。据最新破译的台湾当局来电,敌潜伏台台长因通报毛泽东访苏的情报有功,已被国民党保密局由少尉提升为少校。而我公安部除了掌握破译的署名0409的敌电译文以外,还没有任何其他线索。0409是何许人物呢?中央军委猜译局判断可能是“郭、国、顾、巩”四字姓氏。偌大的北京城,这四个字的姓又成千上万。从毛主席访苏的时间表来看,时间十分紧迫,可我们还一点进展都没有呢!会议室一片沉默。
杨奇清发火了,“你们哑巴了!”他环视了一下周围,忽然问:“哎?曹纯之怎么没有到会?”“他病了。感冒。”一个同志小声说。“去,把他给我叫来!”杨奇清一指,激动地说。曹纯之是公安部一局的侦查科长,曾破获多起大案、要案。他精明能干,经验丰富,思维敏捷,足智多谋,是一个很让人佩服的老侦查干部。通讯员小刘驾车来到医院,一推门,见曹纯之躺在床上发汗,便一把把蒙在头上的棉被掀起,说“好哇!你还睡大觉呢!”
曹纯之睁开眼睛,见是小刘,便问:“怎么,出事啦?”“敌电台还在发报,找不到敌人,杨副部长发火了,叫你呢!”曹纯之拖着病躯随小刘来到了会议室。“报告!”
没等曹纯之坐下,杨奇清就大声责问:“你曹纯之是公安部的侦查科长,紧要关头,你到哪里去啦?”没等曹纯之作些解释,杨奇清又责问:“你早不病,晚不病,偏在我用你的时候病,真会找时候!”
大家都理解杨奇清的责问。曹纯之听罢,慢悠悠地坐下,笑了笑i兑“不就是挖出敌台嘛?”
“你说得轻巧,只有22天的时间了!”杨奇清指着曹纯之说。
“22天足够用,保证完成任务!”曹纯之胸有成竹地说。
“你老曹说话可算数!”杨奇清加重了语气。“军中无戏言,我敢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大家面面相觑,从内心佩服曹纯之。
杨奇清也被曹纯之的勇气和能力所折服,他拍拍老曹的肩膀,“好!我知道你的能力,就依靠你老曹了!”
接着,杨奇清说:“我决定,任命曹纯之为这次破案的前线指挥。你们统统给我当参谋,我每天晚上都要听老曹的汇报。大家共同努力,尽快破案!”杨奇清站起身,一边把笔记本放在公文包里,一边对秘书说:“告诉后勤部门,曹纯之需要什么,要保证供应,不用找我批,直接去领取。散会!”
曹纯之接受任务后,在北京市公安局第一侦查队安营扎寨。这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人熟地熟。北京市公安局还派了成润之和张炎协助老曹,共同侦破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