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险难中的毛泽东
8071600000053

第53章 “高处不胜寒”(3)

毛泽东:元帅是特别人物,相信能活到一百岁再去见上帝。我不能,我现在只有一个五年计划,到七十三岁去见上帝。我的上帝是马克思,他也许要找我。

蒙哥马利:马克思可以等一等,这里更需要你。

毛泽东:中国有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接着,毛泽东说:“我已准备了五种死法:被敌人开枪打死,坐飞机摔死,坐火车翻车压死,游泳时淹死,生病被细菌杀死。”

1964年,毛泽东对阿尔及利亚客人说:帝国主义分子前不久还叫嚣中国政府要垮台,现在不作声了,因为还没有垮台。不过我就要垮台了,要去见马克思了,医生也不能保证我还能活多少年。

1965年,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他的美国朋友斯诺,并共进晚餐。

斯诺:说到你的健康,我们过去还没有谈过,从今晚来判断,你的身体很好。

毛泽东这点也许还有疑问,我很快就要准备见上帝了,你相信吗?

然后,毛泽东又谈起两个弟弟被杀。接下来,又谈到自己一生中的多次险难。谈得很深情,谈得很着实。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他的住所又同斯诺共进早餐,并一直谈到下午1点。

毛泽东:我不久就要见上帝,这是无可逃避的,每个人总要去见上帝的。

1973年11月,在中南海毛泽东的住所,他会见了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毛泽东步履蹒跚,向客人抱怨自己的腿行走不方便了。

毛泽东:我和周总理都活不到革命结束的那一天,我的疾病在身。

周恩来插话:他只是膝盖有点儿风湿痛。

毛泽东:我已和上帝打过招呼了,准备见上帝。

1975年7月,泰国总理克立在中南海拜会毛泽东,此时毛泽东已步履艰难。

毛泽东:你不怕我吧?蒋介石和西方骂我是土匪、罪犯、杀人犯。我快死了。

克立:不可能。

毛泽东:为什么?

克立:世界不能失去像你这样的第一号“坏人”。

1976年元旦,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和女婿戴维·艾森豪威尔在中南海拜会毛泽东。

毛泽东对朱莉说:马上给你爸爸写信,说我想念他,邀请他到中国来访。

护士送来了药。毛泽东喝完后,望着杯子说:我老了,我的负担太重了”

戴维:你的心仍然年轻。

毛泽东的目光僵滞了许久,说:一个人如果负担太重的话,死是最好的解脱办法。

此后不久,尼克松应毛泽东的邀请再次访华。

他的印象是:“1976年,我再次访华时,毛泽东的健康状况已严重恶化了。”“但他的思想依然那样敏捷、深邃。”“由于帕金森氏病的侵袭,毛泽东的行动当时已很困难,他不再是体魄健壮的人了。这位八十二岁的、步履蹒跚的伟人,现在变成了一个拖着步子的老人。”

毛泽东确实年迈体衰,重病在身。对死神将至,他也感到无可奈何。但细细品味毛泽东自1957年以来谈论的生与死,我们又会感到一个伟大哲人的那种超然与平和。一生中经历过无数险难又获得惊天动地业绩的毛泽东,他无疑是悟透了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1976年的除夕之夜。数九隆冬,寒气袭人。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住处,冷清、寂寞。

毛泽东身边,没有客人来辞旧迎新,也没有家里的亲人来团聚。陪伴着他的,只是在他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

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个春节。此时的毛泽东,既没有过节的那种欢乐,又没有疾病折磨的那种痛苦,显得很平淡。

他不仅失去了“衣来伸手”之力,连“饭来张口”吞也十分困难了。像平常一样,他侧卧在床上,张玉凤一勺一勺地喂他几口年饭。吃的还是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饭、这鱼也失去了以往的味道。

饭后,工作人员把他从床上搀扶下来,扶进客厅,坐在沙发上休息。

他听到了中南海外边传来的阵阵鞭炮声,沉思了一会儿说:“你们也放点爆竹吧,你们也该过过节!”

工作人员把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也燃放起来。

爆竹声为毛泽东带来了一些欢喜,他削瘦的脸上不时地露出笑容。

春节后,毛泽东的病情恶化,由肺气肿转为肺心病,喘息、咳嗽、吐痰不止,病痛折磨着他。

6月初,毛泽东突然心肌梗塞,又一次病危。据毛泽东病情的发展,中共中央作出决定,把毛泽东的病情通报给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的党政军负责人。

此时的毛泽东预感到自己时日剩下不多了。他躺在病榻上常常追忆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一幅幅画面,并肩战斗过的同志的身影。几分兴奋,几分慨叹……他依恋自己亲手缔造的党、国家,依恋着伟大的人民。

6月15日,毛泽东在病榻上召见了中央政治局的一些同志,费力但清晰而简短地讲述了自己的一生,他似乎在做什么“准备”。

9月初,毛泽东的病情更加严重。

9月9日下午3时,无线电波向全世界传达了一个重大而震惊寰宇的消息——毛泽东逝世了。

巨星陨落,举世悲哀;功盖千秋,万众铭记。

尾 语

一年前,同朋友闲聊,吟起孟夫子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随即闪现“火花”,萌生写此书之念。始定书名为“毛泽东的——惊险难”、“毛泽东脚下的暗礁”。细细想来,实觉局限。一番斟酌之后,改为“险难中的毛泽东”。这样,既可尽力容纳毛泽东一生中的险难镜头,又可外延述其革命生涯,更重要的是能够展现他的雄才大略,同敌人、同党内错误路线斗争的不屈精神等。我们在写此书时,拼力搜集有关材料,但是,把他一生中的险难都准确地反映出来,是难以做到的。疏漏及取材乃至详述不切之处,只好留给知者智者不吝拨正赐教了,同时也衷心地感谢我们取材的著作中的作者所提供的源泉!

作者

1998年3月6日

主要参考书目

《毛泽东传》 中央文献出版社

《毛泽东传》(修订本) 河北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生平实录》 吉林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追求真理的足迹》 中国青年出版社

《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军事科学出版社

《岁岁重阳》 海南出版社

《在历史巨人身边》(修订本) 中央文献出版社

《西行漫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 中国青年出版社

《毛泽东的戎马生涯》 河南人民出版社

《重大事件中的毛泽东》 山西人民出版社

《警卫毛泽东纪实》 吉林人民出版社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上海人民出版社

《生活中的毛泽东》 华龄出版社

《新编毛泽东故事集》 辽宁大众出版社

《毛泽东的后半生》 世界知识出版社

《毛泽东和他的亲友们》 河北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的情趣》 河北人民出版社

《在毛泽东身边》 山西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走遍祖国大地》 山西人民出版社

《毛主席的光辉》 山西人民出版社

《我见到了毛主席》 山西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家世》 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人际交往侧记》 山西人民出版社

《回忆毛主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挥师大决战》 军事科学出版社

《草地惊变》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拥抱与决裂》 解放军出版社

《谁主沉浮》 成都出版社

《喋血井冈山》 中国人事出版社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 中国书店

《北戴河国事风云》 中国档案出版社

《中国第一人毛泽东》 花城出版社

《震撼共和国的大阴谋》 团结出版社

《中南海咏叹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中国物资出版社

《落日余辉》 河北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在重大历史关头》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毛泽东佳话三百篇》 书目文献出版社

《毛泽东两次访苏之行》 浙江人民出版社

《保卫毛泽东访苏》 山东文艺出版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