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他心平气和,沉默不语。又有一次,当这个人骂累了以后,释迦牟尼微笑着问道:“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这个人不假思索:“当然是送东西的人自己的了。”释迦牟尼说:“那就是了。到今天为止,你一直在骂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么谩骂又属于谁呢?”这个人为之一怔,哑口无言。从此,他再也不敢骂释迦牟尼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面对着诽谤和无理指责攻击,有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不理不睬,沉默是最有效的还击。
佛家认为,闻谤而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要若无其事。以往,有人写长篇累牍的文章,刊登在报章杂志上,指名道姓地毁谤、侮辱净空法师,说他提倡《无量寿经》会集本是很大的罪过,误导念佛人。悟道法师把这些报纸传真给净空法师,说要写文章来反驳。净空法师说:“随他去骂,一句话都不要说。”为什么?他骂累了就不骂了,与自己不相干。文章随他写,他总有写累的一天,我们不理会他,不就没事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毁谤,有颠倒是非的,有无中生有的。你不计较还没事,你一争辩事情反而闹得更大。所以,面对毁谤,我们要尽量冷静,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经常和别人争论是非长短,只会使自己的心胸变得狭窄,思维变得混乱。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禅师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循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他的家人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丛林职务之一,即于每日粥饭未开前为大众铺碗筷,于用斋时为大众添饭茶、装茶水等之职役)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与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民,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善意的批评我们应该接受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但是面对恶意的,心怀叵测的,别有用心的,穷极无聊的诽谤、坏话、人身攻击,我们就是要平静的、缄默的、不予理睬地还击。当然我们还必须打铁自身硬,素质高一点儿,正视自己的缺点,审慎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不足,让诽谤的语言失去佐料,让攻击的恶意没有土壤,让无聊的看笑没有市场。这样即使有了对你的诽谤,自己依然可以神定悠闲、心明无畏、超然洒脱,尽管去做其他事情。
世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没有不被赞叹的人。话多话少,别人都要批评你;沉默,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不好,就看你会不会用。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反咬他一口吗?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沉默是对毁谤最好的答复。
小知识
正确面对毁谤
如何修养自己的德行呢?《了凡四训》中举的例子很多,要细心体会,反复推敲。比如,我们与人相处,能不能做到别人对自己恶意毁谤,而无丝毫怨恨心,这是功夫。净空法师讲:“有人告诉我,某人说我的坏话,毁谤我。刚一开口,我就制止了他,并告诉他,自己希望对那个人永远保持最好的印象,永远记人家的好处,记人家的善处,放眼看天下都是好人。不希望把别人不善的种种言行放在自己的心里。若把别人的不善放在心上,把自己的心变成不善,这个损失就太大了。”
烦恼是自找的,没有谁能把烦恼强加给你
我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遭遇一些苦恼烦闷的事情。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有些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自寻烦恼”。
“魔由心生”的故事说得正是这个道理。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觉得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和尚做完功,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
佛说,应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若有所悟,应安心无为;顺道而行,则必入道。入道者应任运而行,与法相应,遂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无有烦恼。
可见,许多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过失,问题竟在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往往是我们不易察觉的,更难以用笔“圈”定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寻烦恼的人的确不少见。
四祖道信禅师还未悟道时,曾经向三祖僧璨禅师请教。道信虔诚地请求道:“我觉得人生太苦恼了,希望你指引给我一条解脱的道路。”
三祖僧璨禅师反问道:“是谁在捆绑着你?”
道信想了想,如实回答道:“没有人捆绑着我。”
三祖僧璨禅师笑道:“既然没有人捆绑你,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经解脱了,你何必还要寻求解脱呢?”
后来,四祖道信禅师在接引学僧时,将这种活泼机智的禅机发挥到了极致。有一个学僧问四祖道信禅师:“怎么才能解脱呢?”
四祖道信禅师回答:“谁捆绑着你?”
学僧又问:“怎么样才能求得一方净土呢?”
四祖道信禅师回答道:“谁污染了你?”
学僧继续追问道:“怎么样才能达到涅槃永生的境界呢?”
四祖道信禅师回答:“谁给了你生与死?谁告诉你生与死有区别?”学僧在四祖道信禅师的步步逼问之下,开始迷惑不解,继而恍然大悟。烦恼是自找的,没有谁能把烦恼强加给你。同样,快乐也是你自己的事,没有谁能够把它夺去。
烦恼和快乐,是两粒生命的种子,如果我们在人生的经历中老是想着失败、错误,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我这样不行,那样不行,甚至避人,避事,想与世隔绝;如果人在心田上撒播了自寻烦恼的种子,老是不能原谅自己,将会一事无成,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
当我们在为种种苦恼之事感到失落甚至落泪时,其实快乐就在身边朝我们微笑。做一个快乐的人其实并不难,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也很简单,只要记住三条: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你的人生就不会太累。
因为烦恼,一些本可以成为天才的人物正做着极其平庸的工作;因为烦恼,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无谓的琐事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因烦恼而获得好处,也没人因烦恼而改善自己的境遇,但烦恼却在随时随地损害着我们的健康,消耗着我们的精力,扰乱着我们的思想,减少我们的工作效能,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
人生在世,其实是为自己而活。人,出生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家庭自己固然没有办法选择,但却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活着,不仅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一个人在人生大舞台中必须承担起来的角色,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要掌握扮演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所表现的不同内容。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不容易的,也是幸运的。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珍惜和善待我们的人生,快乐和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小知识
烦恼与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