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要敢做你就行
8074600000010

第10章 用多费心确保省心(3)

很多人都在抱怨时间不够用,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甚至不得不加班才能把工作做完,可是这样不仅谈不上效率,也未必有效益。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时间一长就觉得压力太大,对工作产生厌倦感。

如果你能把时间管理好,就不会这样烦恼了。

公司市场部的小王刚开始做业务的时候,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发近百封邮件。她工作的习惯是查完一位客户的资料后给该客户打电话沟通,然后发邮件;再查另一位客户的资料,打电话沟通、发邮件……

这几个步骤看起来是挺有条理,可是效果并不好,一天下来也联系不了几位客户。后来她总结了经验和教训,给自己做了一张时间分配表:

1.上午8:30一9:00,是打电话的准备期,主要是熟悉今天要沟通的客户的基本情况。

2.上午9:00一11:00,是打电话的黄金时间,要在这段时间内多打电话。

3.上午11:30一12:00,集中发邮件。

4.下午1:00一2:00,查客户的资料,主要是查问客户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培训动态。

5.下午2:00一4:30,集中打电话回访。

6.下午4:30一5:30,发邮件或整理明天的客户名单。

这样一来,每个时间段该干什么就一目了然,像查资料和发邮件这样的琐事可以集中处理,其他时间做电话拜访和回访。

时间表的合理安排一经运用纯熟,小王的工作效率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以从容地完成工作内容了。

小王使用的时间表就是一种十分便于操作的时间管理的方法,我们在做其他工作时,不妨也采取制作时间表的方法给自己规划一下,对工作大有裨益。

在时间管理方面,华为集团可谓是深有研究。据《IT时代周刊》所载,华为对于时间管理有四大法宝。

法宝一:以SMART为导向的华为目标原则。

目标原则不单单是有目标,而且是要让目标达到SMART标准,这里SMART标准是指:

·具体的(specific),即目标必须是清晰的,可产生行为导向的。

·可衡量的(Measurable),即目标必须用指标量化表达。

·可达到的(Attainable),有两层意思:一是目标应该在能力范围内;二是目标应该有一定难度。

·相关的(Relevant),即与现实生活相关,而不是简单的“白日梦”。

·基于时间的(Time一based),即目标必须确定完成的日期。

法宝二:关注第二象限的华为四象限原则。

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可以将所有的事件分成四类(即建立一个二维四象限的指标体系):

第一类是“重要且紧迫”的事件,例如处理危机、完成有期限压力的工作等。

第二类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件,例如防患于未然的改善、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发展新机会、长期工作规划、有效的休闲等。

第三类是“不重要但紧迫”的事件,例如某些电话、会议、信件等。

第四类是“不重要且不紧迫”的事件,更直接地说是“浪费时间”的事件,例如阅读令人上瘾的无聊小说、收看毫无价值的电视节目等。

在第一象限与第二象限的处理上,人们往往更关注于第一象限的事件,这将会使人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经常忙于收拾残局和处理危机,这很容易使人精疲力竭,长此以往既不利于个人也不利工作。

法宝三:“赶跑时间第一大盗”的华为韵律原则。

日本专业的统计数据指出,人们在工作中平均每8分钟就会受到1次打扰,每次打扰大约是5分钟,这样统计下来,每天因打扰而造成的时间损失就是5.5小时。按8小时工作制算,这就占了工作时间的68.7%。

华为明显认识到这一点,提出“打扰是第一时间大盗”,并提出了自己的时间管理法则——“韵律原则”,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持自己的韵律,如对于无意义的打扰电话要学会礼貌地挂断,要多用打扰性不强的沟通方式(如E一mail)等,二是要与别人的韵律相协调,如不要唐突地拜访对方等。

法宝四:执着于流程优化的华为精简原则。

执行步骤越多,工作的困难度就越可能增加,所以无论是个人工作的流程,还是部门工作的流程,华为都主张以精简为原则。

华为的员工小宁说:“我现在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分析工作流程的网络图,每一次能去掉一个多余的环节,就少了一个工作延误的可能,意味着大量时间的节省。这两年来,我去掉的各种多余工作环节达70个,粗略评估了一下,这样省下的时间高达3000多个小时,也就是120多天啊。”

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

最好的执行者应该能够管理好时间,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将自己从低效无功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高效率和高效益。

2.管理好计划,用有限时间做正确事

“啊呀,忙了大半天,居然忘记把合同打印出来,这可耽误大事了!”

“真是头疼死了,每天事情都那么多,也不知道该先做哪件才好,真是手忙脚乱的。”

类似这样的抱怨,我们可能经常听到。有很多人在工作中会陷入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要么是事情都堆在一起,不知道该先处理哪件,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哪件事都做不好;要么就是做了这件事忘了那件事,往往把小事都处理完了,可真正重要且紧急的工作却还没有做。

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其实不难,只要在一天的工作之前先花几分钟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计划。

我们的一位学员小于是个秘书,做事没有计划性,一忙起来就会丢三落四,常常是琐碎的小事都做好了,重要的项目却给遗漏了。为此,她没有少挨领导的批评,差点被辞退。

之后,她参加了我们的高效工作培训班。我们教她每天上班前抽出4分钟给自己列个工作计划,上面用简洁明了的句子一一列明当天要做的工作,从重要的工作如安排与客户的会面时间、邮寄合同,到修理打印机这些小事,所有的工作都写得清清楚楚。

根据工作内容的轻重缓急,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上面标注,最重要和最紧急的事用红色注明,比较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用蓝色注明。

工作时,先做有红色标记的,再做蓝色标记的,每做完一项都在该条目的后面打个勾。下班时只要看一眼表格,就知道自己哪些工作完成了,哪些工作没完成,哪些工作是要转移到明天去做的。

一段时间之后,小于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觉得现在工作轻松多了。只要看看计划表,我就知道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也不会再一忙起来就忘这忘那了。”

“红色标记的最先做”,这只是个列计划的小窍门,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用哪种颜色来做标记,而是你是否给自己的工作做了计划。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3.管理好文档,提高工作效率

大家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文档的重要性,有人甚至提出“没有文档就没有管理”。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

为什么我们总是有大量的时间花在重复无效的工作上?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管理好文档。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文档,比如编辑有不同的文稿档案、资料档案,办公室行政也有各项事务的档案,销售人员有管理客户的档案,等等。把这些文档整理清楚,可以帮助我们节省不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好文档有以下三个好处:

·文件分门别类地管理,看起来不乱,找起来方便。

·对自己的工作心中有数,一旦用到以前的资料,马上就可以找出来。

·现任岗位的负责人离职时,接手他工作的人只需要查阅他以前建立的文档,就可以了解工作内容和进度,不需要领导再花时间教新人怎么做。

不论是管好时间还是管好计划、文档,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高效地执行,为了让我们在工作中节约时间、提升效率、获得最大效益,而这也正是一个最好的执行者做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