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要敢做你就行
8074600000009

第9章 用多费心确保省心(2)

一个老总曾经反映这样一件事:他有一位下属,交给她的工作,她总要延迟才能完成。每次问她原因,她总有理由,因为要做某某事情,所以来不及完成。他发现她有一个工作特点,每天总是从做“无关紧要”的事情开始。比如,打一个电话,跟客户谈上半个小时。

实际上,这个电话可打可不打,也并不要紧。她之所以要打这个电话,一是觉得打这样的电话没有压力,也没有什么难题需要去解决,同时,也给人造成一种印象:“我可是在忙着,并没有不做事情。”

对此,这位老总指出,下属这样做,表面上是没闲着,但实际上却没有效率。后来他要求这位下属先分析自己的时间都用到哪些地方去了,哪些工作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毫无价值的,哪些是价值较小的,然后不断地优化。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这位下属的效率就明显提高了。

这位老总的做法,其实是有理论依据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其代表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明确提出:管理要从管理自己开始,管理自己要从管理时间开始。他还特别提到要分析自己的时间都用到了哪些地方,之后再去优化。这样的做法,的确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2.让专业人员做专业事

领导学家柯维曾指出:“一个努力的人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效果,往往是由于他将劲使在不该使的地方。”

曾在中国惠普公司工作的高建华在他所写的《笑着离开惠普》一书中,写了这样一件事。

刚到惠普时,他担任的是市场开发助理工程师的职务。当时,在公司入口处有一个透明房间,是用来给客户作演示用的。因为他是所有助理工程师中,唯一在进入惠普之前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所以被上司指定负责这个房间的管理,维护房间的整洁。

这个房间就在入口处,是公司的脸面,又离两位老总很近,因此他对房间的管理也很用心。

一天,他从外面回来,路过演示房时,发现房间里的机器放得乱七八糟,纸箱子满地都是,可能是哪个部门使用后没有整理就走了。于是,他赶紧动手收拾,把机器摆好,把空纸箱放进仓库,又扫地擦桌子,忙得满头大汗。

这一幕正好被市场部的经理看到了,经理让他收拾完后到自己办公室去一下。

他认为,自己干得这么辛苦,经理一定会表扬自己。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经理不仅没有表扬他,反而把他批评了一通:“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不希望用一个工程师的薪水请你来,而让你去做打扫卫生的工作。”

在经理看来,应该让专业人士去做专业的事情。市场开发工程师,就应该去做市场开发工程师该做的事情。房间脏了,可以告诉打扫卫生的人,让他按照标准去打扫干净就可以了。

本来想表现一下,没想到却挨了批评,高建华刚开始也想不通。但慢慢地,他明白过来了。领导的话是对的,如果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去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可以由专业人士负责的细小事情上,那么无论对自己和公司,都是不合算的。

高建华的故事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儿:在工作中,我们提倡主动精神,有时即使不是自己分内的事,只要与单位工作有关,也应该主动关心甚至去做。

但这是有前提的,即要与效率思维挂钩,与单位的分工挂钩。

如果没人去做,自己顶上去,当然是可以的。但明明有人做,或者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让有关的人做得更好,那么自己再“越位”去做,可能对单位还是自己,都未必是最好的方式。

能走绝不爬,能跑绝不走,这正是最好的执行者时刻要求高效的写照。

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

对于最好的执行者来说,在工作中要想提高效率,还需要学会察微知着,善于运用系统思维。

察微知着,也就是从细枝末节的小事着手,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整体工作。

我们在工作中如果能够善于察微知着,就会发现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提高效率的工作方法。

《党史文汇》曾刊登过一篇文章,讲述周恩来总理问盐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察微知着的重要性。

一般在月底时,负责管理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工作人员杨金铭会向邓颖超报账,但是,有一天,周总理突然要杨金铭仔细报告最近两个月来家中的收支情况。

杨金铭拿着记账本认认真真地念道:“3月1日买大葱5分钱,厨房用;3月2日买盐1斤,1毛5分钱,厨房用……”

念到这里,周总理突然叫他停下,说买盐多花了1分钱。杨金铭很紧张,赶紧找出买盐的发票,上面确实写着买盐花了1毛5分钱,这证明他不是记错了账。

周总理看了发票后,当即给北京市有关部门打电话,询问民用食盐为什么涨价。有关部门回复,这是卫生局为了预防市民惠大脖子病而给食用盐加碘,所以食用盐价格相应提高了1分钱。

周总理这才放下心。

可能有人会觉得,身为一国之总理,竟然连食盐涨了1分钱这种小事都会如此在意,甚至特意打电话给有关部门询问,这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吗?

其实,周总理不是在乎多花的那一分钱,而是因为食盐涨价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这不是小事情,所以不能不重视。这正是周总理能以小见大的高明。

而“丙吉问牛”的故事,则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察微知着对工作的重要意义。

有一天,西汉宣帝的丞相丙吉外出,路上遇到有人斗殴,打得头破血流、横尸路边,丙吉却不闻不问,驱车而过。

过了一会儿,一位老农赶着牛走过来,那头牛不停地吐着舌头喘气。丙吉就马上让车夫停车,问是怎么回事。

下属很不理解,丙吉重视牛却轻视人,这岂不是轻重不分吗?

丙吉说:“丞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所关心的应当是国家大事。路人斗殴,自然有地方官处理,无需丞相亲理。我只要适时考察地方官的政绩,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即可。但牛的事就不同了,现在是春天,不应该像夏天那么炎热,如果那头牛是因为天热而喘息,那就说明今年的天气不正常,农事势必会受到影响。那就需要我这个丞相来做些事情了。”

丙吉问牛而不问人,正说明他做事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善于从细节着手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我们在工作中要处理的事情,肯定没有周总理和丙吉要处理的事那样千头万绪,可是仍然会有不少人忙乱不堪,经常出现小事做了一串、大事要事却放过了的现象,或是由于工作中有些环节被忽略、执行不妥当,导致整项工作都受到影响。

在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

1.要先有全局观

正因为周总理考虑的是全国人民的利益,才会想到盐价的上涨会影响百姓的生活,才会在生活中留意到食盐涨了1分钱这种小事情。

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先有全局观,知道整项工作的大方向是什么,这样才能知道工作中的细节会起到什么作用。

2.每个工作环节是有机联系的

丙吉能从春天耕牛热得吐舌头这件事,想到全国的农事是否会因天气而受影响,是因为他能察微知着,明白每一个小的工作环节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这是因为系统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不是分割的,而是统一的,各部分之间不是机械联系,而是有机联系,牵一发动全身。

无论是做什么工作,我们也都应该查微知着,运用系统思维,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这样,不论工作有多么繁琐,也都能够做得有条理有效率。

利用“三管好”提高效率

要想在工作中做到“能走决不爬,能跑决不走”,可以利用“三管好”来提高工作效率。

所谓“三管好”,就是指:

管理好时间,可以减少执行中的随意性,从低效无功中解放出来;

管理好计划,可以减少执行中的无序性,从杂乱无章中解放出来;

管理好文档,可以减少执行中的无效性,从重复消耗中解放出来。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三管好”在执行中的运用。

1.管理好时间,杜绝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