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效能人士的成功法则
8075500000009

第9章 发扬团队合作精神(1)

在自然界中,宇宙万物是彼此关连的,团结可以发挥最大的力量。合作既需要你的付出,也需要别人的付出,每个人都需要真诚的合作。

所谓合作就是将各个独立的个体组成小的组织,并且其所有成员都向着同一目标努力。

在发展自信心及领导才能的过程中,你还必须发扬合作精神。合作是所有组合式努力的开始。合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专心、协调。

世界上没有多少人喜欢被迫购买或遵照命令行事。如果你想赢得他人的合作,就要征询他的愿望、需要和想法,让他觉得是出于自愿。

罗斯福当纽约州州长的时候,他完成了一项很不寻常的功绩。

他一方面和政治领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强迫进行一些他们十分不高兴的改革。下面是他的做法。

当某一个重要职位出缺时,他就邀请所有的政治领袖推荐接任人选。“起初,”罗斯福说,“他们也许会提议一个很差劲的党棍,就是那种需要‘照顾’的人”。我就告诉他们,任命这样一个人不是好政策,大众也不会赞成。

然后他们又把另一个党棍的名字提供给我,这一次是个老公务员,他只求一切平安,少有建树。我告诉他们,这个人无法达到大众的期望,接着我又请求他们,看看他们是否能找到一个显然很适合这职位的人选。

他们第三次建议的人选,差不多可以,但还不太行。接着,我谢谢他们,请求他们再试一次,而他们第四次所推举的人就可以接受了;于是他们就提名一个我自己也会挑选的最佳人选。我对他们的协助表示感激,接着就任命那个人——我还把这项任命的功劳归之于他们。我告诉他们,我这样做是为了能使他们感到高兴,现在该轮到他们来使我高兴了。

而他们真的使我高兴。他们以支持像‘文职法案’和‘特另税法案’这类全面性的改革方案来使我高兴。”

记住,罗斯福尽可能地向其他人请教,并尊重他们的忠告。当罗斯福任命一个重要人选时,他让那些政治领袖们觉得,他们选出了适当的人选,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主意。

要试着去了解别人,从他的观点来看事情,能创造生活奇迹,使你得到友谊,减少摩擦和困难。

让对方帮你一个忙,不但能使他自觉重要,也能使你赢得友谊与合作。

富兰克林就运用这项原则,把一个刻薄的敌人变成了他一辈子的朋友。在那个时候,富兰克林还是一个年轻人,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资在一家小印刷厂里。他又想办法使自己获选为费城州议会的文书办事员。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获得为议会印文件的工作。那样可以获利很多,因此他当然不愿意失去文书办事员的职务。可是出现了一项不利的情形。议会中最有钱又最能干的议员之一却非常不喜欢富兰克林。他不但不喜欢富兰克林,还公开斥骂他。

这种情形非常的危险,因此,富兰克林决心使对方喜欢他。

但是,怎样做呢?这是一个难题。给他的敌人一点点小惠?不可以,那样会引起他的疑心,甚至轻视。

富兰克林太聪明了,不会弄出那样的窘境。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相反的办法,他去请求敌人来帮他一个小忙。

富兰克林向他的敌人借10块钱?不是!他所请求的令对方觉得非常的高兴——这个请求触动了他的虚荣心,使他觉得获得了尊重。这项请求,很巧妙地表示出富兰克林对对方的知识和成就的仰慕。

下面就是富兰克林自己叙述的经过:

“听说他的图书室里藏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书,我就写给他写一封便笺,表示我极想一睹为快,请求他把那本书借给我几天,好让我仔细地阅读一遍。

他马上叫人把那本书送来了。过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把那本书还给他,还附上一封信,强烈地表示我的谢意。

于是,下次当我们在议会里相遇的时候,他居然跟我打招呼(他以前从来就没有那样做过),并且极为有礼。自那以后,他随时乐意帮忙,于是我们变成很好的朋友,一直到他去世为止。”

富兰克林去世已经150多年,而他所运用的心理办法,也就是请求别人帮你忙的心理办法,可以说对我们今生今世都有效。

个人的参与左右着集体的成败。愈是真诚地投入、锲而不舍地参与解决问题,愈能发挥个人创造力,所获成就也更能得到认同。拿破仑·希尔认为,日本人的经营方式改变了全球市场,最了不起之处即在于重视个人参与。

集思广益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能耐,唯有兼具人类四种特有天赋、利人利己的动机及设身处地的沟通技巧,才能达到集思广益的最高境界。集思广益不但可创造奇迹,开辟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也能激发人类最大潜能,即使面对人生再大的挑战,也不足惧。

所谓集思广益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浅见。乍看之下,这似乎把明确的目标——弃之不顾,其实正好相反。在沟通之初,谁也没有把握事情会如何变化,最后结果又如何。但安全感与信心使你相信,一切会变得更好,这正是你心中的目标。

一旦体会过集思广益、众志成城的个中滋味,眼前便会呈现一片崭新的天地,人也仿佛脱胎换骨。而且更加确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扩展视野的机会。

集思广益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这就需要沟通。

低层次的沟通由于信任度低,遣词用句多着重于防卫自己或使自己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力求无懈可击。这不是有效的沟通,只会使双方更坚持本身立场。

中间一层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唯有相当成熟的人才办得到。但是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却不是一定为对方设想。即使掌握了对方的意向,也不能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完全开诚公布,探讨其余的选择途径。

假期来临,一位父亲想带全家去露营钓鱼。他策划许久,作好一切安排,两个儿子也兴奋地期待着。怎奈妻子却打算利用难得的假期陪伴久病不愈的母亲。一场家庭争端仿佛一触即发。

丈夫说:“我们已经盼望了一年,而且孩子们到外婆家无所事事,一定吵翻了天。更何况她老人家病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又有你妹妹就近照顾。”

妻子说:“她是我的母亲,不知道在世上还有多少日子,我要陪在她身边。”

“你可以每晚打电话请安,反正我们会跟她一起过圣诞节。”

“那还有好几个月,不知那时她是否还在人世?母亲总比钓鱼重要。”

“丈夫、孩子比母亲更重要。”

这样争执下去,最后或许会有折中的安排,也许是妻子独自去探望母亲,丈夫带着孩子去度假。可是夫妻俩都会有罪恶感,心情不可能愉快,孩子也会察觉到,连带也不能玩得尽兴。

要不然,先生向太太投降,但心不甘情不愿,有意无意的就想证明如此决定何其错误。反之,妻子顺从先生的心意,却毫无玩兴。万一母亲的病情稍有变化,她一定反应过度。倘若母亲不幸在此时病危或撒手人寰,作妻子的更不会原谅丈夫,丈夫也难以原谅自己。

不论如何妥协,总会成为夫妻间挥之不去的阴影,日后再起冲突就会翻旧账。许多原本颇为美满的婚姻,常为了这类事件日积月累,以致反目成仇。

如果这对夫妇感情深厚,彼此信赖,沟通良好。而且都相信有两全其美的第三条路可走,又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那便是创造性合作的理想环境。

经过沟通,先生终于了解妻子的苦心——她想减轻妹妹常年照顾母亲的负担,也的确没有把握母亲还有多久于人世。妻子也理解,丈夫曾花费许多心思安排这趟旅行,连必要的装备都买妥,如果不去多么可惜。

于是他们试着寻找第三条可行之道。

先生说:“也许在这个月找一周,家事请人代劳,其他由我负责,你就可以去看母亲。要不然,到距离母亲较近的地方去度假钓鱼也不错,甚至邀请附近的亲友一同度假,更有意思。”

就这样,夫妻俩互相商量,直到找出共同认可的方式,不仅满足双方的需要,也使彼此感情更上一层楼。

他们不了解,人际关系最可贵的正是接触不同的观点。一致并不代表团结,相同也不意味齐心;团结才能互补,合作应该尊重差异。

创造性组合不仅对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对个人也十分重要。凡擅长语言、逻辑,即左脑较为发达的人终会发现,有些需要创造力来解决的问题,理性是无能为力的。唯有运用久已闲置的右脑,使右脑的直觉与创造力与左脑相配合,共同运作,才能解决更多的难题。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自以为是的人总以为自己最客观,别人都失之偏颇,其实这才是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