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8076100000014

第14章 向自然学习选择之道(4)

宋元君将信将疑,于是派人找来了那个鲁国人,把倪说弟子的答案说给他听。那个鲁国人听了,十分惊讶地说:“妙呀!的确是这样的,摆在案上的这个疙瘩是个没法解的疙瘩。这是我亲手编制出来的,它没法解开,这一点,只有我知道,而倪说的弟子没有亲眼见我编制这个疙瘩,却能看出它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说明他的智慧是远远超过我的。”

天下人只知道就疙瘩解疙瘩,而不去用脑筋推敲疙瘩形成的原因,所以往往会碰到死结,解来解去,连一个疙瘩也解不开。这则寓言提醒我们,要像倪说的弟子那样用分析的眼光,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事物,这样才能绕过障碍,抓住关键,克服困难,顺利地解开自己工作中一个又一个的“疙瘩”。

松鼠救火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生过什么太大的变故,平时也就是偶尔有几只老虎、狮子之类的猛兽经过,小动物们也都懂得将自己隐藏起来,不至于成为猛兽腹中的食物。

所以,这些小动物大都能够安然地生活在森林中,直到终老。

但是有一天,空中落下了一道非常刺眼的闪电,电光击中森林中最大的一株树木,受击的树木立刻燃起熊熊的大火。

这场森林大火一发不可收拾,火舌四处乱飞,席卷了森林中无数树木的枝叶,同时也威胁到所有小动物的生命安全。

惊慌的小动物们拼命向森林外奔逃,希望能逃出这场大火造成的劫难。但它们却不知道,当闪电击中那棵大树、大火燃起的同时,在森林四周,大火引来了无数贪婪的肉食猛兽,它们正张大了口、等候这些逃难的小动物们自己送上门来。

在这片森林的所有动物当中,只有一只小松鼠和其他的动物不同。它非但没有逃难,反而奋不顾身地向着大火冲去。小松鼠见森林中有一个即将被火烤干的水塘,便毫不犹豫地跳进水塘,把自己的身体沾湿,然后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拼命抖洒着沾附在身上的水珠,希望能够缓解正在毁灭森林的火势。

这件事让一位天神看到了,他想知道这个小松鼠在干什么。于是便化身成为一位老者,来到小松鼠面前,问道:“孩子,你这是在干什么?”“我在救火。”小松鼠一边不停地往火堆上洒水珠,一边回答道。天神说道:“难道你不知道,像这样的做法,对这场大火是根本无济于事的?”

小松鼠仍是卖力地用身体沾水、灭火,百忙中还对天神化身的老者说:“也许以我的力量不足以灭火,但我相信凭借我的努力,至少可以减少森林中几只小动物的伤亡。”

天神觉得应该帮它一把,于是便降雨熄灭了这场大火,森林保住了,小动物们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静的辩证

什么是静的境界:“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一只精灵异常的猫,等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即将到手的猎物,聚精会神,动也不动,随时伺机一跃,给予致命的一击。这是形容一个参禅的人,参话头,作功夫,精神集中,心无旁骛的情况。不如此,道功无法成就。

神宗大师们另外还有个比喻:“如鸡之孵卵”。这就不像猫捕老鼠,瞪眼张爪,蓄势待发了。而是闭着眼睛,迷迷糊糊,天塌下来都不管,你踢他一脚,他叫也不叫,理也不理,只是死心眼直守着那个心肝宝贝的鸡蛋。这样也是一种修定的功夫,也是形容虚到极点,静到极点,如同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真言。这六字,已经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与修道的境界、层次,都说完了。世界上各宗各派、各式各样的修道方式,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纪昌学箭

古代有个着名的射手名叫飞卫,当时全国的很多年轻人都慕名向他求教。

其中有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名叫纪昌。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神箭手,于是也向飞卫拜师学习射箭。

飞卫很看好这个年轻人,但是他并没有传授具体的射箭技巧,却要求纪昌必须学会目不转睛地盯住目标,他说:“当你能够做到盯紧任何目标,并且做到保持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不眨眼的程度时再来找我吧。”

虽然不解老师的意图,但纪昌还是用了两年的时间勤学苦练,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练到半夜三更。当他练到即使锥子向眼角刺来也不眨一下眼睛的功夫时,他再次去向飞卫求教。

飞卫又进一步要求纪昌练眼力,标准要达到将体积较小的东西能够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处看到一样,他说:“当你能把虱子看到像拇指那么大的时候,再来找我吧。”

纪昌谨遵老师教导,又回家苦练三年,终于能将最小的虱子看成车轮一样大,于是再次向飞卫求教。飞卫却告诉他说:“年轻人,你的箭术已经学成了……”

纪昌张开弓,轻而易举地一箭便将虱子射穿。飞卫看后,对这个徒弟极为满意。再经过一番技巧的训练,纪昌终于成为了誉满天下的神箭手。

割席断交

三国时期,有两个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个叫做管宁,一个叫做华歆。他俩成天形影不离,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叮”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不远处的华歆也听见了这边的动静,跑过来问管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管宁对华歆说:“我也不知道这地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竟然如此坚硬,我用锄头都锄不动呢!”“那我们把土块翻过来看看吧!”华歆说完,就低头动手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

只见在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低下头看了一眼,发现那闪闪发光的东西竟是块黄金,管宁向来对财物这些东西看得很淡,所以他并没有特别高兴,只是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而在一旁的华歆却显得异常兴奋,大声欢呼着:“我的天啊!金子!我的眼睛没有看错吧,竟然是块金子!”说完,就把金子捡了起来,捧在手里仔细端详。管宁见状,一边继续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光荣的。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你还是赶紧锄地吧!”

华歆听了,有些不悦,口里说:“这个道理我当然懂了。”但是,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管宁看到这里,不住地摇头。华歆看到管宁仍然安心在田地里干活,也觉得不好意思。他依依不舍地把金子放在了地上,不情愿地拿起锄头回到了田里。可是,他心里惦记着金子,又怎么能安心干活呢?他干活的时候,便不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努力,干一会就会跑到放金子的地方看看金子还在不在。管宁看到这些,心里失望极了。

又过了不久,管宁和华欲两个人坐在了一张席子上一起读书。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一阵锣鼓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管宁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而华歆听到以后,放下手里的书,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见外面有一大队人马,敲锣打鼓的,再往后面瞧,就看到众多人抬着一个轿子,那轿子的两边还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上面蒙着的布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轿子的顶部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身穿统一服装的随从拥在两边,好不威风!

华歆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对管宁说:“外面有那么多的人,还有豪华的轿子,一定是有朝廷高官经过这里。我们出去看看吧!”管宁对于华歆的话不以为然,仍旧在原处专心致志地读书。华歆见状,只好一个人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看热闹去了。

过了一会儿,华歆回来了,兴高采烈地对管宁说:“你知道吗?那个坐在轿子里的人,还真的是个做官的!我以后也要努力当大官!”

这时,管宁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他从里屋拿出了一把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惜而决然地对华歆说:“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