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人都能成功
8076300000001

第1章 摆脱烦琐(1)

难得简单

如果不是精明的导演用其远见卓识删去了戏剧中的烦冗情节,那么,这出戏剧就难以让观众感到它的精妙绝伦。如果不是睿智的园丁用花钳剪去沉重枝头上的繁叶累丫,那么,植株在其以后的岁月里,便很难轻松地绽放花朵、收获果实……

有位成功的企业家曾讲过这样一段话:“让外表简单一点,内涵就会更丰富一点;让需求简单一点,心灵就会更丰富一点;让流程简单一点,质感就会更丰富一点;让效率简单一点,成果就会更丰富一点;让言语简单一点,沟通就会更丰富一点;让挫折简单一点,经验就会更丰富一点;让环境简单一点,空间就会更丰富一点;让爱情简单一点,幸福就会更丰富一点。”

很多时候,简单就是丰富。简单是国画大师的留白艺术,不立片言、不着点墨、一方空白的宣纸的衬托,却能留给欣赏者充分的想象和再创作的余地。这也就是道家所倡导的“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

很多时候,简单才能“减担”!

简单是智者的洒脱与细致,而不是懒人的固执与拖沓。一位涉世之初的年轻人为生计拼搏得十分辛苦,但却屡次碰壁、无法释然。一天,他路遇一位智者,便恳切地请求智者赐他解脱之计。智者不语,写下一句话后大笑而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年轻人依照此法为人处世,果然奏效,于是,他幸福地度过了余生。

是啊,难得简单。很多人都喜欢把事情复杂起来,但又往往会被复杂搞得焦头烂额。殊不知,正是因为“简单”,我们才能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减担”。

1.志向简单,我们便不会被过多的目标迷乱了明亮的双眼

俗谚有云:“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一个真正胸怀远大的人,人生的目标一旦确定,志向的劲弓一朝拉满,定会像义无反顾的箭矢一样,向着确定的靶心迅速飞去,而不会因任何纷扰耽搁了生命中精彩的“十环”。

2.欲望简单,我们便不会被炽烈的欲火焚烧了生命的庄园

俗谚曰:“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一旦与无节制的欲望牵了手,就会完全受欲望摆布。如果拥有一颗寡欲的心,我们的生命自然就会清静如一潭碧水,波澜不惊;拥有一颗寡欲的心,我们的人生自然就会轻松如一缕轻风,去留无意。让欲望简单,莫让沉重的欲望之石压弯了你的脊梁。

3.心绪简单,我们便不会被繁芜的小事拖垮身心

人生之路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一个人在步人生命幽谷的过程中,难免会被重重艰险与挫折羁绊了前行的脚步,使原本豪情满怀的人生之旅变得怨声载道。但是,让心绪简单,心便如无缰之马、不系之舟,心中始终装着生命幽谷的终点,激流勇进,而不会在意坎坷航程里的磕磕绊绊。

4.情谊简单,我们便不会被纷纭的世态削减了心灵的真挚

哲人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真正深厚的友谊,并不是诗来歌往的吹捧,也不是觥筹交错的聚宴。真正稳固的爱情,也不用时刻把山盟海誓挂在嘴边,“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形影不离固然是情深的表现,但是有时候,距离也会让爱情更加美满,真情若水,大爱无言。

简单才能“减担”。不简单的旅人总是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袱上路,沉重的负荷使他既不能享受到沿途的花香满径,也不能感受到沿途的鸟语风声,徒增许多疲惫与烦恼,甚至导致自己心力交瘁。如若这样,我们的人生之旅怎能轻松地步入辉煌的殿堂?

简单才能“减担”。须知,简单是一种智慧。一个真正智慧的人,一定是懂得在人生之旅的起点就对“包袱”有所抉择,又懂得在途中对这些“包袱”有所放弃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简单给心灵松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生命的自由诗挥洒歌唱。

简单即“减担”,复杂即“袱杂”,每一位富有智慧的人都深谙此道。看来,在我们的人生路上,还是简单为妙。

化繁为简

最容易不过的是忙碌,最难不过的是有成效地工作。而化繁为简、善于把复杂的事物简明化,是防止忙乱、事半功倍的法宝。

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善于把复杂的事物简明化,办事又快又好,效率高;而有的人却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迷惑于复杂纷繁的现象之中,使复杂的事物更复杂,结果只能陷人其中走不出来,工作忙乱被动,办事效率极低。其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高与低,就在于会不会运用化繁为简的工作方法和艺术。

前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唐纳德·C·伯纳姆在《提高生产效率》一书中讲到提高效率的“三原则”,即为了提高效率,每做一件事情时,应该先问3个“能不能”,即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把它与别的事情合并起来做?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来取代它?根据这个启示,我们在检查分析每项工作时,应该首先问一问以下6个问题。

(1)为什么这个工作是需要的?是根据习惯而做的吗?可不可以把这项工作全部省去或者省去一部分呢?

(2)这项工作的关键是什么?做了这件工作之后会出现什么过去没有的新效果?

(3)如果必须做这项工作,那么应该在哪里做?既然可以边听音乐边轻松地完成,还用得着待在办公桌旁冥思苦想吗?

(4)什么时候做这项工作好呢?是否考虑到放在效率高的宝贵时间里做最重要的工作?是否为了能“着手进行”重要工作,用了整天的时间去使其他工作“条理化”,结果把时间用完了,而所处理的只不过是些零零碎碎的事情?

(5)谁做这项工作好呢?是自己做还是安排别人去做?

(6)这项工作的最好做法是什么?是应抓住主要矛盾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是应采取最佳方法而提高效率?

然后在对每一项工作分析检查之后,再采取如下步骤:

(1)省去不必要的工作。

(2)使工作顺序合理,干起来得心应手。

(3)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工作能够合并起来做的就合并起来做。

(4)尽可能使烦琐的事务性工作简单化。

(5)预先定好下一项工作的程序。增强工作预见性,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决策过程的时间并尽可能使决策无误。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就必须下决心放弃不必要的或者不太重要的部分,用简便的活动代替那些费时费力的活动。

例如,有的人尽量减少头脑的储存负担,以提高头脑的处理功能。会读书的人,能很好地区分必读的书、可读可不读的书和不该读的书,做到多读必读书,以增加收益。有的人在生活中还采取摆设不求齐全,以减少整理的时间;穿戴不过分讲究,以减少换洗保存时间;食物买能直接下锅的,以减少烹调时间,等等。

一次一件事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工作繁重,人们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情,时时想着这事要做,那事也要做,最后被纠缠在各种事情当中,疲惫不堪。

如果你恰好是这种状态的话,那么,有位军医对他的病人说过的话对你也许会有所帮助,那就是——“你要把人生想成一个沙漏,上面虽然盛满了成千上万的沙粒,可是它们只能一粒一粒缓慢地通过细细的瓶颈,你我都没有办法让一粒以上的沙子通过瓶颈。我们每个人都是沙漏,每天早上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如果我们不是一件一件地处理,像一粒一粒的沙子通过沙漏瓶颈的话,这就可能会对自己的心理或生理造成伤害。”

是的,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事。如果你贪多求快,认为同时处理好几件事能获得更高的效率的话,那你就错了。事实证明,很多事情纠缠在一起,最后往往会把自己搞得很狼狈。你会发现,虽然投入的时间不少,但却见不到什么成效。

另外,从心理上说,当一个人了结了一件事情时,往往会有一种解脱感和满足感,甚至是成就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证另一件事做好的必要前提。

所以,不管有多少事情在等待你处理,你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彻底完成一件事后,再开始做下一件事。这样不仅能提高你的效率,还能让你不至于陷入混乱,不会同时被许多事情搞得焦头烂额,身心疲惫。

现在,就请你抛开心中杂念,专注于眼前这一件事。在你听音乐的时候就不要撰写工作报告,全心全意地体验一下那份闲适;度假的时候就不要想着工作,全心全意地体验一下那份轻松喜悦。这样,你就会感到生活原来是这样简单明了。

只专注一个目标

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边,有一群羚羊在悠然地吃着青青的水草。一只猎豹隐藏在远远的草丛中,竖起耳朵四面旋转。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于是悄悄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来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觉,开始四散逃跑。猎豹像百米运动员那样,瞬时爆发,像箭一般地冲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

羚羊跑得飞快,但豹子跑得更快。在追与逃的过程中,猎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更近的猎物,而是一个劲地朝着那只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去。那只羚羊已经跑累了,豹子也累了,在累与累的较量中,最后只能比速度和耐力。终于,猎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倒下了,豹子朝着羚羊的脖子狠狠地咬了下去。

可以说,一切食肉动物在选择追击目标时,总是选择那些老弱病残的,而且一旦选定目标,一般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中途转向其他目标会使精力有所损耗,从而使其他的目标更难达到,最后的结果也必定是一无所获。

人类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动物的这种智慧。既然选择了一个目标,就不要让这个目标轻易地失去。一旦你确定了方向,就应该专注于一件事情。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真正的赢家会把精、气、神集中于一击”。

就像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回答说:“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

如果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好,那他最终只会一事无成。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完成一流的事业,他就必须要有所选择、有所坚持、有所放弃,集中全部精力专注地去做一件事。

订书钉是我们工作中很常用的办公用具,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上百张纸摞在一起,连非常锋利的刀也不容易一次性穿过,为什么那短短细细,看起来一点也不坚硬的订书钉,居然能够一下子穿透那厚厚的一摞纸?真正的原因是订书钉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了两个点上,集中用力。

有很多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忙忙碌碌,能够同时做很多事情。他们给人感觉非常能干,能力很强。可是往往到最后,这些人并不能真正做成什么事。反而,这世上有许多人,看起来很一般,也没什么特别出众的才能,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都是因为他们能像订书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彷徨,不迟疑,奋斗到底。

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围着他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他。浅尝辄止、见异思迁是收获不到成功果实的。当你选择好属于自己的“一件事”时,你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一件事”上,不轻易放弃也不轻易改变方向,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所收获。

寻找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认为要做A事,必须得去做B事为A事做准备,要做好B事,又必须得去做C事。他们喜欢追根溯源,直到把原始的目的淡忘得一干二净。这些人看上去终日忙碌,很是辛苦,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是刚开始时雄心勃勃,到最后却筋疲力尽或偃旗息鼓。有这么一个故事:

B到A家里去做客,A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画已经在墙上扶好,A正准备钉钉子,B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面。”

A便按照他的意思去找木块。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B又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A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刚锯了两下,B又说:“不行,这锯子太钝了,得锉一锉。”B家正好有一把锉刀,拿来一看没有把手。为了安把手,B又去树丛中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他又发现斧头锈得不能用。为此他又去街上找一位铁匠,说铁匠家有现成的。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

那幅画,还是A一边一个钉子把它钉在了墙上。

有不少人,由于过分追求完美,看到一个小问题,就想把它解决掉。如此到最后,眨而迷失了最初的目标和方向。过于追求完美,有时反而会延误工作,把自已搞得筋疲力尽。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一个刚进公司不久的年轻人,使用一个软件的版本,该版本在网上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暴露出来一个问题,即某个判断语句少了一个判断条件,这个问题处理起来本来较为简单。可是,这个年轻人兴师动众,三番五次地到测试部打探测试的步骤和原理,又几次找来原设计人员,研究设计原理和思路,后来干脆抱来几大本厚厚的电脑宝典,仔细地研读起来,直到身体疲惫不堪,还没有解决问题。

无可否认,追求完美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还是应该头脑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的目的是什么,该怎样完成?从而找到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毕竟人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应该把能量用在“刀刃”上。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你是习惯按自己的决策行事还是凡事听别人的话?

这是很多人最容易养成的一种可怕习惯——遇到任何事情,虽然已经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做了周密的考虑,但仍然犹豫不决,不敢立刻动手去做,拿到各处去征求意见,直到最后各种想法越积越多,毫无头绪,不知怎样做才好。最后,精力渐渐分散,导致完全的失败。

一个有计划、有主见、有信心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计划反复与他人商议不决。正确的做法是事先仔细地研究,正如前线将官在作战之前仔细研究地势、军机,然后拟订一个作战计划,开始进攻一般。一个头脑清楚、具有判断力的人,他的意志一定十分坚定,不会模棱两可,更不会投机取巧。他们永远不会徘徊犹豫、东探西问,或是赌气退出而导致前功尽弃。只要计划好了,主意定了,他们一定不会因别人的阻碍或劝说而徘徊不前。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了正确的判断之后,就应该立刻作出决策,并付诸行动。这里就要讲到决策,正确的决策对事情的顺利解决有非常大的帮助。所有正确的决策,都是在运用真实和全面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如果你所作出的决策建立在一种不全面的或不真实的信息基础上,那就毫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