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人都能成功
8076300000005

第5章 要学会减轻工作负担(2)

善于合作的人最优秀

很多拥有高学历的人,尤其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过于看重自己获得的学历和十几年来学到的知识,在步入社会时表现出自负和自傲。他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凭借个人之力就可以把工作轻松做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更没有必要让别人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一杯羹,因此不屑于与人合作,甚至把与人合作看做是有辱自己身份的事情。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是最要不得的,因为你不可能独自做好所有事情。即便是那些最为出色、最为能干的人,也不可能。相反,有些人之所以杰出、之所以成就卓越,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出色的合作意识和调动他人合作的能力。就此而言,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像有人所说的“靠自己”,而是“靠别人”。

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要想开创一番事业,必须靠更多的人形成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只有与人合作,才能把工作做好。

一家大公司招聘高层管理人员,九名优秀应聘者经过面试,从上百人中脱颖而出,闯进了由公司老总亲自把关的复试。

老总看过这九个人的详细资料和初试成绩后,相当满意,但此次招聘只能录取三个人,于是老总给大家出了最后一道题。老总把这九个人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指定甲组的三个人去调查婴儿用品市场,乙组的三个人去调查妇女用品市场,丙组的三个人去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老总解释说:“我们录取的人是用来开发市场的,所以,你们必须对市场有敏锐的观察力。让你们调查这些行业,是想看看大家对一个新行业的适应能力。每个小组的成员务必全力以赴。”临走的时候,老总又补充道:“为避免大家盲目展开调查,我已经叫秘书准备了一份相关行业的资料,走的时候自己到秘书那里去取。”

3天后,九个人都把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递到了老总那里。老总看完后,站起身来,走向丙组的三个人,分别与之一一握手,并祝贺道:“恭喜三位,你们已经被录取了!”随后,老总看看大家疑惑的表情,哈哈一笑说:“请大家找出我叫秘书给你们的资料,互相看看。”

原来,每个人得到的资料都不一样,甲组的三个人得到的分别是本市婴儿用品市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其他两组的也类似。老总说:“丙组的人很聪明,互相借用了对方的资料,补齐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而甲、乙两组的人却分别行事,抛开队友,自己做自己的,形成的市场分析报告自然不够全面。其实我出这样一个题目,主要目的是考察一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看看大家是否善于在工作中合作。要知道,团队合作精神才是现代企业成功的保障!”

合作精神是一个人踏人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没有合作精神的人必然会遭遇挫折和失败。当然,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形成,也不是三两天的事。那么,怎样才能加强与同事间的合作,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团队精神的人呢?

1.善于交流

同在一个公司工作,你与同事之间一定会存在某些差别,知识、能力、经历造成你们在对待和处理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交流是合作的开始,你不但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还应多听听对方的想法。

2.平等友善的对待同事

即使你各方面都很优秀,即使你认为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解决眼前的工作,也不要显得太张狂,因为你以后肯定会碰到自己的弱项,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还是与同事做个朋友吧,友善地对待对方。

3.积极乐观的对待工作

心情是可以传染的,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愁眉苦脸的人在一起。即使遇上了十分麻烦的事,也要乐观。你要对你的伙伴们说:“我们是最优秀的人,肯定可以把这件事解决好。”

4.多为同事着想

你要努力去了解别人、理解别人,从别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又能增进友谊、促进合作。你可以试着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对方的位置,问一下自己会怎样想、怎样做。别人之所以那么想、那么做,一定有他的原因。如果你能站在同事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使你们合作得更愉快。

5.乐于接受批评

一个对批评暴跳如雷的人,每个人都会对他敬而远之。如果你能把同事当成自己的朋友,坦然接受他的批评,那么他一定会乐于与你合作。慢慢学着与人合作,你将会变成一个善于合作的人,你的业务能力将会大为提高,作出更大的成绩。

学会求助别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曾有位博士生颇有感慨地对朋友说:“在这个竞争的社会里,什么人都不能忽视。”的确,在一个大集体里,干好一项工作,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配合。可以说,团结大家就是提升自己,因为别人会心甘情愿地教会你很多有用的东西。

一个瘸子在马路上偶然遇见了一个瞎子,只见瞎子正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有人来带他行走。

“嘿,”瘸子说,“一起走好吗?我也是一个有困难的人,也不能独自行走。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气一定很大。你背着我,这样我就可以给你指路了。你坚实的腿脚就是我的腿脚;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了你的眼睛了。”

于是,瘸子将拐杖握在手里,趴在了瞎子那宽阔的肩膀上。两人步调一致,获得了一人不能实现的效果。

你不具备别人所具有的才能,而别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优势,通过互补便能弥补相互的缺陷。

据说非洲有一种体积很大的鸟,能像鹰一样高高地飞翔。可是在无风的天气,人们却可以轻易地抓到它,因为它们飞翔时是要借助一定的风力的,没有风的时候它们是飞不起来的。只有凭借风力,它们才能飞得又高又远。

可见,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外力才能完成和实现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和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借助外力会使事情完成得更好。但是求助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也是要逐渐去学习的,因为你不能什么事都去要求别人帮助,也不能随便求人。求助也是一门学问,要在合适的时间求助合适的人。至于什么时候求助什么人才适合,那就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和总结了。

需要指出的是,求助别人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只是一种合作方式,生活在社会大群体中,谁也不是独立的,都是彼此相连的,所以,求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求助是一门学问,求助有许多好处。在工作中,求得别人的帮助,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求助既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还能结识一些人,减少与别人的陌生感和距离。彼此求助一些事情,增进沟通和交流,可以使互相了解得更多。陌生人之间的求助会一下子缩短距离,让人熟悉起来,互相得到帮助甚至是温暖。所以,需要的时候,大胆地求助别人吧,不要害羞,不要顾虑,即使可能被拒绝,但还是求助成功的情况多。只要你真挚、大方、坦诚,相信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帮助的。

要会借用别人的脑子

一个人的智慧虽然是无限的,但能够开发的部分还是有限的,一个人的价值判断、社会阅历、人生经验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呈现出不足之处。此外,一个人的专长也是有限的,当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这些基本条件就不够用了。因此只好“借用”别人的智慧。

“借用”别人的智慧,可以弥补自己智慧的不足。另外,“借用”别人的智慧还有其他好处。

(1)把别人的智慧转化成自己的智慧。也就是说,自己在“借用”别人的智慧的过程中,别人智慧的启发可以使自己得到成长,这正是一种学习!

(2)平庸的人“借用”了别人的智慧,可使事情做得更周全。换句话说,一个只有六十分能力的人,如果借用了别人的智慧,就可能做出八十分以上的成绩。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借用别人的智慧,也可使借用者和被借用者之间产生一种亲密感。这对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大有好处的。

很多成功的人和企业都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像有些公司就专门聘用高级顾问,作重大决策之前必先开会讨论,遇有特殊事件,必找专家研究,这就是在借用别人的智慧。

你也应该培养一种“借用别人智慧”的习惯,你可以与若干不同行业的朋友保持联系,把他们组成一个“智囊团”。你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参加各种演讲、座谈,以获得他人的真知灼见。而最方便的莫过于读书,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本来就是要送给读者的,“借用”这种智慧,岂不太方便了!

而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还可以使你避免主观和武断!主观、武断虽然可能做出大事,但失败的概率相对也较大,这也就是一些自视为强者、不听他人之言者最大的悲哀!

尽管你才高八斗,虽有别人不能及之处,但也有不及他人之处。那就借用别人的智慧吧,这样做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那么应该怎样借用别人的智慧呢?请看下面几点建议。

1.书中智慧无限

每一本书都倾注了作者甚至更多人的智慧,凝聚了某一领域的知识,而且这种“借用”方便简单,每天读读书就可以获取。

2.聘用自己的顾问。组成“智囊团”

如果你在某一行业和领域不很内行,就可以找到这方面的专家,请他们为你服务。这种“借用”的代价虽然高一点,但值得!比起为你创造的价值来讲,这一代价就不算高了。

3.借用朋友的智慧

找朋友帮忙,可说是最简单的了,一个电话,也许你做不到的事,他们就帮你解决了,这不也是借用其智慧了吗?

4.多多观察别人的成功模式。

然后予以借鉴

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利用他人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就可避免一些失败。

总之,这种“借用”并不一定要履行一个“借”的手续,有时你可以随手去“拿”。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放下面子求人

俗话说,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懂得寻求他人的帮助,借他人之力,成就自己。求人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该求人时就求人,用合适的方法、向合适的人求助,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助成功一臂之力。

有个人,他不会任何乐器,不会唱歌,更不会作曲。然而,他却是一家国家级音乐刊物的总编辑,是全国知名的音乐评论家。每当有人问起他是如何走上音乐评论这条道路的时候,他总会讲述一个他自己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