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选择决定人生
8076400000008

第8章 学会选择好心态(4)

“但是今天,一切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现在,我有了一所占地2英亩的漂亮新家。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能否送我们的孩子上一所好的大学了,我的妻子在花钱买衣服的时候也不再有那种犯罪的感觉了。今年夏天,我们全家还去了欧洲度假。我们过上了真正的好生活。

“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我利用了信念的力量。5年以前,我听说在底特律有一个经营农具的工作。那时,我们还住在克利夫兰。我决定试试,希望能多挣一点钱。我到达底特律的时间是星期天的早晨,但公司与我面谈的时间是星期一。晚饭后,我坐在旅馆里静思默想,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可憎。‘这到底是为什么!’我问自己,‘失败为什么总属于我呢?’我不知道那天是什么促使我做了这样一件事:我取了一张旅馆的信笺,写下5个我非常熟悉的、在近几年内远远超过我的人的名字。他们取得了更多的权力和工作职责。其中两个原是与我邻近的农场主,现已搬到更好的边远地区去了;其他两位我曾经为他们工作过;最后一位则是我的妹夫。

“我问自己:什么是这5位朋友拥有的优势呢?我把自己的智力与他们作了一个比较,但我并不认为他们比我更聪明;而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的正直,个人习性等,也并不拥有任何优势。终于,我想到了另一个成功的因素,即主动性。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朋友们在这点上胜我一筹。

“当时已快深夜3点钟了,但我的脑子却还十分清醒。我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弱点。我深深地挖掘自己,发现缺少主动性是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并不看重自己。我坐着度过了残夜,回忆着过去的一切。从我记事起,我便缺乏自信心,我发现过去的我总是在自寻烦恼,自己总对自己说不行,不行,不行!我总在表现自己的短处,几乎我所做的一切都表现出了这种自我贬值。终于我明白了:如果连你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的话,那么将没有人信任你!

“于是我做出了决定:我一直都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二等公民,从今后,我再也不这样想了。

“第二天上午,我仍保持着那种自信心。我暗暗以这次与公司的面谈作为对我自信心的第一次考验。在这次面谈以前,我希望自己有勇气提出比原来工资高750甚至1000美元的要求,但经过这次自我反省后,我认识到了我的自我价值,因而把这个目标提到了3500美元。结果我达到了目的。我获得成功,是因为经过整整一个夜晚的自我分析以后,我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选择自信,并不要放弃自信,是给成功多加了一根保险丝。

从前,在非洲有一个农场主,一心想要发财致富。一天傍晚,一位珠宝商前来借宿。农场主对珠宝商提出了一个藏在他心里几十年的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值钱?”

珠宝商回答道:“钻石最值钱!”

农场主又问:“那么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钻石呢?”

珠宝商说:“这就难说了。有可能在很远的地方,也有可能在你我的身边。我听说在非洲中部的丛林里蕴藏着钻石矿。”

第二天,珠宝商离开了农场,四处收购他的珠宝去了。农场主却激动得一宿未合眼,并马上做出一个决定:将农场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一位年轻的农民,就匆匆上路,去寻找远方的宝藏。

第二年,那位珠宝商又路过农场,晚餐后,年轻的农场主和珠宝商在客厅里闲聊,突然,珠宝商望着书桌上的一块石块两眼发亮,并郑重其事地问农民这块石头是在哪里发现的。农民说:“就在农场的小溪边发现的,有什么不对吗?”

珠宝商非常惊奇地说:“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是一块天然钻石!”随后,他们在同样的地方又发现了一些天然钻石。后来经勘测发现:整个农场的地下蕴藏着一个巨大的钻石矿。而那位去远方寻找宝藏的老农场主却一去不返,听说他成了一名乞丐,最后跳进尼罗河里了。

财富不是仅凭奔走四方去发现的,它属于那些自己去挖掘的人,属于依靠自己的土地的人,属于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老农场主的失败缘于这样一个事实:他对自身的资源缺乏充分的了解,因而也就失去了树立自信的前提。

上面讲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生活的最大秘密——在你身上拥有钻石宝藏。你身上的钻石宝藏就是潜力和能力。你身上的这些钻石足以使你的理想变成现实。你必须做到的,只是更好地开发你的“钻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辛劳。只有傻子才肯舍弃眼前生活,而另去那个虚无飘渺的远方,作好高骛远、不着边际的追求。

最可贵的宝藏往往不在远方,而在于我们自身。这也就是我们树立自信的客观基石。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开发,去利用。

100多年前,美国费城的6个高中生向他们仰慕已久的一位博学多才的牧师请求:“先生,我们想上大学,可是我们没钱。我们中学快毕业了,有一定的学识,您肯教教我们吗?”

这位牧师名叫R·康惠尔,他答应教这6个贫家子弟。同时他又暗自思忖:“一定还会有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他们想学习但付不起学费。我应该为这样的年轻人办一所大学。”

于是,他开始为筹建大学募捐。当时建一所大学大概要花150万美元。

康惠尔四处奔走,在各地演讲了5年,恳求大家为出身贫穷但有志于求学的年轻人捐钱。出乎他意料的是,5年来辛苦筹募到的钱还不足1000美元。

康惠尔深感悲伤,情绪低落。当他走向教堂准备下礼拜的演说词时,低头沉思的他发现教室周围的草枯黄得东倒西歪。他便问园丁:“为什么这里的草长得不如别的教堂周围的草呢?”

园丁抬起头来望着牧师回答说:“噢,我猜想你眼中觉得这地方的草长得不好,主要是因为你把这些草和别的草相比较的缘故。看来,我们常常是看到别人美丽的草地,希望别人的草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却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

园丁的一席话使康惠尔恍然大悟。他跑进教堂开始撰写演讲稿。他在演讲稿中写道:“我们大家往往是让时间在等待观望中白白流逝,却没有努力工作使事情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我们常常……希望别人的草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却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

我们为什么不整治好“自家的草地”呢?该如何整治?如果你还没有具体的“整治计划”,现在就应该考虑着手制定了!

生命的流逝

有位孤独者倚靠着一棵树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萎靡,不时有气无力地打着哈欠。有一位智者从此经过,好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该做的事,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唉”,孤独者叹了一声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体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体,就是我做的所有事了。”

“你没有家?”

“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孤独者说。

“你没有你的所爱?”

“没有,与其爱过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

“没有朋友?”

“没有。与其得到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朋友。”

“你不想去赚钱?”

“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

“噢,”智者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根绳子。”

“找绳子?干吗?”孤独者好奇地问。

“帮你自缢!

“自缢?你叫我死?”孤独者惊诧了。

“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吗?”

孤独者无言以对。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满还缺而不自圆;桃李灼灼,不因秋节将至而不开花;江水奔腾,不以一去不返而拒东流。更何况是人呢?”智者说完,拂袖而去。

疾病、衰老,死亡,是生命演变的自然过程,谁都改变不了,生命的直线性让我们无法同避。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

20岁以前的生长期,男性14岁,女性12岁即达到性成熟。同时,调节人体抗病能力的胸腺激素分泌量减少,衰老开始。20岁以后,头发出现衰老现象,肌肉的力量25岁时达到高峰。

30岁,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轻微下降:皮肤失去弹性,出现皱纹。听力开始下降(最佳听力时期在10岁)。心脏的肌肉变厚。脊椎骨彼此距离缩小,身体的姿势前倾。女性达到性高峰。人体发育达到顶点。

40岁开始,可以明显看出衰老:出现白头发,发际后移。大多数男性在45岁后出现远视。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杀灭癌细胞的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杀灭其他病菌的能力也下降。体重稍有增加,身高降低。

50至55岁,衰老速度比较快,皮肤松弛,皱纹显而易见。味觉迟钝。多数女性月经停止,生育能力丧失。胰脏的胰蛋白酶和胰岛素分泌减少,易患尿崩症。拇指指甲生长缓慢。

55至60岁,衰老变得更加剧烈,脑细胞机能低下。男性说话声音更高,并且声音发颤。肌肉及其他组织退化,体重减轻。但由于新陈代谢低下引起体内脂肪积蓄,因而体重减少并不明显。而男性仍保持一定生殖能力,但精液量减少。

60至70岁,衰老速度相对减慢:身高比青年期降低2至3厘米,味觉更加迟钝,只有青年期功能的30%-40%。肺活量较青年期下降50%。60岁的人,肌肉力量只有25岁时的一半。

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无法抗拒时间在我们身上刻下一道道印记,更无力改变生命终归会结束的现实。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悲观,因为我们可以改变对待生命的态度,改变自己的心理年龄。

据报道,有一位名叫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老人,在过完61岁生日之时,郑重地向家人宣布:他决定徒步穿越俄罗斯。家里人都坚决反对,因为这一路要经过漫长的人迹罕至的山林,并且大多数时间都要与冰雪相伴。面对这一艰险的行程,即使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不敢做决定,一个老人又怎么能完成呢?

但是老人的信心丝毫没有动摇,他最终说服了家人,同意了他的这个决定,但接下来的难题是,必须找一位朋友相伴。

刚开始,有一位挚友陪伴弗拉索夫老人一起行走。但是,那位朋友只坚持到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大约行程5000公里,便告退了。

此后,弗拉索夫老人孤身一人,在西伯利亚旷野上跋涉。

经过艰苦跋涉,他到达了俄罗斯最东端的萨哈林岛。但是,他并不满足这一壮举,而是继续北上,终于到达了与阿拉斯加隔海相望的楚科特加半岛。弗拉索夫老人总共花费了13年的时间,徒步3万公里,横穿了俄罗斯,从而创造了个世界奇迹。

记者在采访他时问:“你这么大的年纪,为什么还要做出这么一个常人难以承受的决定呢?”

老人的神情非常平静,微笑着回答说:“我只是用行动来证明,一个人在退休和进入70岁高龄之后,仍然可以生活得朝气蓬勃。只要你的信念不老,那么衰老的只是年纪。”

的确,变老的,只是年纪!

契柯夫在他的《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这样写道:“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着火了,那你应该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是要喜气洋洋地叫道:很好,幸好来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该高兴:幸好不是满口的牙痛。

“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很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到眼睛里!”

契诃夫在文章最后写道:“以此类推……朋友,照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点燃希望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的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叫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惟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生存的支柱,有了希望,生命之树才会常青!

很多人就是因为对治愈疾病一直抱有希望,才会忍住病痛的折磨,坚持着活下来。而当你心中的希望之火熄灭了,停止了追寻生命的步伐,死亡之神的脚步也就近了,

从前,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老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瞎子,每日里靠弹琴卖艺维持生活。一天老瞎子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小瞎子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小瞎子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但你千万记住,你必须在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小瞎子流着眼泪答应了师父。老瞎子含笑离去。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瞎子用心记着师父的遗嘱,不停地弹啊弹,将一根根弹断的琴弦收藏着,铭记在心。当他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小瞎子已到垂暮之年,变成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双手颤抖着,慢慢地打开琴盒,取出秘方。

然而,别人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泪水滴落在纸上,他笑了。

老瞎子骗了小瞎子。

这位过去的小瞎子如今的老瞎子,拿着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为什么反倒笑了?就在拿出“秘方”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了师父的用心,虽然是一张白纸,但却是一个没有写字的秘方,一个难以窃取的秘方。只有他,从小到老弹断一千根琴弦后,才能了悟这无字秘方的真谛。

那秘方是希望之光,是在漫漫无边的黑暗摸索与苦难煎熬中,师父为他点燃的一盏希望的灯。倘若没有它,他或许早就会被黑暗吞没,或许早就已在苦难中倒下。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盏希望的灯的支撑,他才坚持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他渴望见到光明,并坚定不移地相信,黑暗不是永远,只要永不放弃努力,黑暗过去,就会是无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