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决定人生
8076600000003

第3章 行动影响命运(1)

立即行动不拖延

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时间是生命;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时间是资本;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财富,是资本,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然而,有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在有限的生命中时间是如此宝贵,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做事常常犹豫不决、一拖再拖,稍有不顺利就放下不干了或等待明天再干,这样致使许多原本很重要的事情就被拖延了下来,大好的时间也被白白浪费掉。

英国着名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对做事拖拖拉拉、浪费时间的表现有一段生动的描述:

“一位闲来无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的工夫:找明信片要一个钟头,寻找眼镜又花了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做文章一个钟头零一刻;然后,准备送往邻街的邮筒时又开始考虑究竟要不要带雨伞出门,这一考虑又用去了20分钟。照这样.,一个人在3分钟里可以办完的事,在另一个人却要一整天的犹豫、焦虑和操劳,最后还免不了被折磨得疲惫不堪。”

只有效率高的人才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情,这也是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内容之一。而提高办事效率,则有赖于“立即行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下两点是可以参考的方法:

1.克服做事拖拉的毛病

每个人都有惰性,事情不急时,都爱往后拖一拖。然而,这种“以后再做”的想法,往往会使计划落空,生活一片混乱。自责、后悔、烦躁的情绪也会随之而来,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进步,还容易由于混乱而不能发挥应有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提高做事的效率,所以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克服自己做事拖拉的毛病。

(1)今日事,今日毕

无论你今天有多累,无论你明天的时间有多充足,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如果你想尽快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那就在每天为自己列个事情明细单,要求自己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要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拖拉的结果只会让你有待处理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多,身心越来越疲惫。

(2)合理安排整块与零散时间

事情有先有后,不要避重就轻,先集中时间,把最重要的先完成;利用好零散的时间做事,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繁琐的杂务。

(3)制定一个能胜任的工作或学习计划

制定的计划一定要是你能胜任的,时间也要较宽松些,适合自己的作息习惯。这一步重要的是让你有能力和信心坚持做成一件事,在事情成功后可以为你带来愉悦感和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4)做好自我监督

一天结束时,做一下自我总结,检查一下自己的做事效率。

(5)让他人帮助监督

你可以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别人,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可以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压力,促使自己按步执行计划以按时完成。

2.经常思考。找到最快的解决问题方法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掌握了正确的做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会又准确、又节省时间的高效率达成目标,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并不是所有具有拖延习惯的人都是不负责任、懒散工作的人,相反,在拖延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做事勤恳卖力,但最终效率却是极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要做的事缺乏全局计划性,做事不分轻重缓急,如果能够合理调控时间,分轻主次,就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

一天,一位教授为自己的学生讲课。

“我们来个小测验。”教授拿出一个装水的罐子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鹅卵石,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鹅卵石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瓶子满了吗?”

所有的学生应道:“满了。”

他反问:“真的?”说着他又从桌子底下取出一袋碎石子,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壁使碎石子填满鹅卵石间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

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一位学生说:“可能还没有。”

“很好!”他伸手从桌子下又拿出一袋沙子,把它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鹅卵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

“没满!”学生们大声说。

这时,教授又拿起一壶水倒进了玻璃瓶中,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教授望着学生意味深长地说:“这个室验告诉我们,当你先放进了鹅卵石之后,还可以把碎石子、沙子和水放进去,这样瓶子可以装下满满一瓶东西;如果你不先把鹅卵石放进瓶子里,而是先装满碎石子或者沙子、水,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鹅卵石放进去了。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要切记先去处理这些大的‘鹅卵石’,否则你会因那些次要的、小的事情而错过了做重要事情的时机而留下遗憾。”

同样的空间,放置东西时的先后顺序不同,结局就大相径庭;同样的时间,工作安排的顺序不同,结果也千差万别;同样的人生,如果不先处理与目标密切相关的要事,你的空间就会被一些琐事或是次要事务挤满。

做事需要章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按事情的轻重缓急,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做事效率才能提高上来,你才有更多的精力同时间赛跑,取得人生更多的成就。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理查斯·舒瓦普,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忧虑,于是去找效率专家艾维·李寻求帮助,希望李能卖给他一套思维方法,告诉他如何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

艾维·李说:“好!我10分钟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提高效率50%的最佳方法。”

“把你明天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最重要的排在首位,以次类推。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直到你下班为止。即使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了第一项工作,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每一天都要这样做。在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的公司的人也这样做。”

“这套方法你愿意试多久就试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并填上你认为合适的数字。”

舒瓦普认为这个思维方式很有用,不久就填了一张25000美元的支票给艾维·李。舒瓦普后来坚持使用艾维·李教给他的那套方法,5年后,伯利恒钢铁公司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最大的不需要外援的钢铁生产企业。舒瓦普对朋友说:“我和整个团队坚持拣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认为这是我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因此,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全局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将总体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将事情分出轻重缓急,这样取得的成效就会完全不一样。如果始终坚持这种从全局统一规划,并坚持“要事第一”的做事原则,久而久之便会培养起自己的“先做重要的事”的良好习惯。

排除次要事务

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要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如果进入行动状态后,全力以赴地向前迈进,这样就容易成功。如果不断地被一些次要的事务所干扰,那么就会阻碍向目标前进的脚步,有时甚至会误导方法,因为这些事务而耽误了做重要的事情的时间。

美国潜能大师史蒂芬·柯维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任师生关系部主任时,曾聘用一位极有才华又独立自主的撰稿员。有一天,史蒂芬·柯维有件私事想拜托他。

撰稿人说:“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不过请先了解目前的状况。”

撰稿人指着墙壁上的工作计划表,显示超过20个计划正在进行,这都是早已谈好的。然后他说:“处理这些急事至少要占去几天时间,你希望我放下或取消哪个计划来空出时间?”

撰稿人的工作效率一流,这也是为什么一遇到事情史蒂芬·柯维就会找他的原因。史蒂芬·柯维衡量再三,无法要求他放下手边的工作,因为比较起来,正在进行的计划更为重要,结果,史蒂芬·柯维只有另请别人完成那件私事了。

史蒂芬·柯维的训练课程十分强调分辨轻重缓急以及按部就班行事。他常问受训人员:你的缺点在于:(一)无法辨别事情重要与否?(二)无力或不愿有条不紊地行事?(三)缺乏坚持以上原则的自制力?答案多半是缺乏自制力,史蒂芬·柯维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那是因为“确立目标”的功夫还不到。而且不能从骨子里接受“事有轻重缓急”的观念,自然就容易半途而废。

芭芭拉·格罗根指出:“无论做任何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人们在努力向自己的目标靠近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的干扰。有时候是家庭的,有时候是来自经济方面的,这些诸多方面的因素就是对你把握重要事务的能力的挑战。如果你因为这些次要事务而停止了前进的步伐,甚至因此而偏离了目标的方向,那么你就会离成功的目标越来越遥远。

专心做好每件事

还未被磁化过的针会指向各种方向,一旦它们靠近磁铁而获得特殊的力量之后,便会指向北方,而且从此以后都会一直坚定不移地指向北极。人也同样如此,要想干好一件事情,作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为自己既定的目标努力。

世界上许多伟大事业的成就者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而不是那些表面看起来出类拔萃、多才多艺的人。这是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一种情况。很多人对此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里排名末尾的学生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人生的旅途中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呢?其实,那些看起来智力平庸的人,往往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某一事业,井长期耕耘不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而那些所谓的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总是喜欢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等到蓦然回首时,仍旧一无所有。

有人曾问狄更斯:“你到底是怎么取得成功的?”狄更斯是这样回答的:“对于那些应该全力以赴的事情,我从来不掉以轻心。我在写作上所取得的一点成就,与我所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是完全分不开的。

我对那些非常普通甚至最不起眼的事情能够进行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一天都不会间断,对于完成的书稿,我也会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反复地进行斟酌推敲。”

同样,约瑟夫·格鲁尼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无论做什么事,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游戏,你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你一定要记住,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要见异思迁。”

人生中之所以有很多的梦想无法实现,就是因为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涉足的领域太多了,因此就很容易分散精力,阻碍自己的迅速发展,使得最终一事无成。如果能够集中精力于某一领域,就很可能成为某一领域所向无敌的专家;如果总是四处出击,什么事都是浅尝辄止,不管做什么,最终只能了解一点皮毛而已。因此,只有专注才能善于抓住事物的细节,把握其中的重点,从而比他人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突破口。

麦肯利还是一名从俄州亥俄来的国会议员时,胡佛总统便对他说:“为了取得成功,获得名誉,你必须专注于某一个特定方向的发展。

你千万不可以一有某种情绪或者方案,就立即发表演说,把它表达出来。你固然可以选择立法的某一个分支作为你学习的对象,但是,你为什么不选择关税作为你的学习对象呢?这个题目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都不会被解决,所以,它将为你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

这些话语一直萦绕在麦肯利的耳边。从此,他开始研究关税,不久以后,他就成为这个课题上最顶尖的权威之一。当他的关税方案被参议院通过时,他达到了自己事业上的顶峰。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并不在于他们各自做了多少事情,而是在于他是否专注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从中挖掘出多少自身的价值,来为这个目标服务。假如一个人总是把精力分散到许多事情上,对待眼下迫切的事情不认真,不将敏捷的判断力、准确的逻辑推理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所做事情的具体细节联系起来,只会不断地增加错误的发生几率,严重时还会因自己的疏忽大意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最终也将一事无成。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不是把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于一个特定的事情上的。

那么,怎样养成专注的习惯呢?

1.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

每次只做一件事,并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事情,放弃其他所有的事。把你需要做的事情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你所要做的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事情,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的那个抽屉。一旦你把抽屉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才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大事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

2.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想成就大事的人不能把精力同时集中于几件事上,只能关注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从事并不迫切的事情而分散了我们的精力。中国古代的铸剑师为了铸成一把好剑,必须在深山中潜心打造十几年。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专注能够保证做事效率的最大发挥,为了专心做好一件事,必须远离那些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集中精力选准主攻目标,专心致志地向你的目标努力,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

3.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