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决定人生
8076600000004

第4章 行动影响命运(2)

每个人都兼具理性与感性,对大小琐事都想用理智作衡量是不可能的,而且大部分行为,都是以感情为出发点,这是人性真实的一面。往往因为旁人的一句话,便耿耿于怀,动辄勃然大怒,根本无法自我控制。等到情绪过后,才来懊悔当初,这是一般人的通病。因个人某方面致命的弱点或缺陷而归于失败的人,在失败者中也不在少数。这样的人,一定要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克服浮躁的情绪。要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自己的不足,既要自我崇尚、有信心,也要自我检查、随时修正,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只有能自我克制的人,才能不为外界环境所左右,才能真正做到专心致志,专注于目标。

每天进行自省

着名的经济学家凯因斯,同时也是华尔街投资公司的高级顾问。凯因斯一生非常成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当记者问及其成功之道时,凯因斯说:“我有一个习惯,喜欢为自己制定计划。计划包括每一年的计划,也包括每一个月的计划,甚至还落实到每一天。可以这样说,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些计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间:“计划?怎么利用这些计划呢?”凯因斯说“只有计划是不行的,还要严格地执行计划,这就涉及到自我反省。我每天都要做反省,看一看今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凡是没有做好的地方,必须得想办法弥补起来。同时,再想一想今天的成绩,用它们来鼓励自己继续努力。用同样的方法,每一个月,每一年都要做这样的自省。”

凯因斯的自省,既可发现自己的缺点,又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点,帮助自己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与人生,这对于获得成功很有好处。

自省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成功学专家罗宾认为:我们不妨在每天结束工作时好好问自己下面的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改进?我是否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进自己并且过得很快乐,必然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丰富人生。

有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吉姆太太,“您需要割草吗?”

“不需要,我已经有了割草工。”吉姆太太回答道。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草丛中的杂草。”

“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吉姆太太再次回答。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我请的割草工已经做了,谢谢你,我真的不需要新的割草工。”吉姆太太认真地说。

男孩听到后,便挂断了电话。

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就是在吉姆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呢?”

“我打电话是用以自我检查,检查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是否合乎主人的标准。”男孩郑重地说。

无论面对成功或挫折,都应该像这位割草的男孩一样时刻进行自我检查与审视,每天进行“心灵盘点”,及时知道自己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从而才能够更好地生活。

培养进行自省的好习惯,必须抛弃“只知责人,不知责己”的心理。反省的立足点和取向主要是针对自己,省悟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不仅是自身素质不断完善的手法,而且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在面对问题时,如果总是以“这不是我的错”“我不是故意的”“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这不是我干的”“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这样的借口逃避责任,将永远也无法正视自身的问题。很多人因逃避或拖延了自身错误引起的不良后果而自鸣得意,却从来不反省自己在错误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不良作用。长此以往,只会让自己具备更多的坏习惯,距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远。

每个人每天早晨起床后,一直到晚上上床睡觉前,不知道要照多少次镜子。照镜子,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检查,只不过是一种对外表的自我检查。相比之外,对自身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要比对外表的自我检查重要得多。可是,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每天能做多少次这样的自我检查呢?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某一天我们没有照镜子,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也许,脸上的污点没有洗掉;也许,衣服的领子出了毛病……总之,总是都没有发现,就出了门。可是,我们如果不对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那么,我们就可能是出言不逊也不知道,举止不雅也不知道,心术不正也不知道……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不妨养成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是每当夜里刚躺到床上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每当出了问题的时候,首先从自己这个角度做一下检查,看看有什么不对;而且,还要经常地对自己做深层次的自我反省。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一定可以让自省成为一种终身习惯,并且指导你的人生走得更好更远。

摆脱依赖自立自强

自主之人,才能傲立于世,才能开拓自己的天地,得到他人的认同。自立精神是当代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基础,缺乏独立自主个性和自立能力的人,在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中根本谈不上发展与成功。

鲁迅十几岁便只身前往日本;巴金19岁便离开四川老家去上海;比尔·盖茨未曾大学毕业就在西雅图投身商海。

摆脱依赖,自立自强这是所有成功者的做法。成功者总是自主性极强的人,他总是自己担负起生命的责任,而绝不会让别人驾驭自己。他们懂得必须坚持原则,同时也要有灵活运转的策略。他们善于把握时机,摸准“气候”,适时适度、有理有节。如有时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积极奋进,有时则需稍敛锋芒,缩紧拳头,静观事态;有时需要针锋相对,有时又需要互助互爱;有时需要融人群体,有时又需要潜心独处;有时需要紧张工作,有时又需要放松休闲;有时需要坚决抗衡,有时又需要果断退兵;有时需要陈述己见,有时又需要沉默以对;有时需要掌握良机,有时又需要静心守候。人生中,有许多既对立又统一的东西,能辩证对之,方能取得人生的主动权。

其实,脱离对别人的依赖,独立地发展和锻炼自己,扔掉拐杖,走出成长的误区,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别人能够做成的事,自己也定能够做成。那么,怎样培养独立自主的习惯呢?

1.生活自理

这是一个人的独立意识和能力的起始点。你可以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几个方面来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中国的传统古训告诉我们,如果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我们都不能自理,那么将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又将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未来国家的建设栋梁,如果因为生活上的无能、低能,失去了在高等学府继续学习知识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即使读完大学,也根本不可能在社会中立足,更别提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而且,缺乏自立能力的人,只能成为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

2.在困难中锻炼意志

每当面对生活中的“障碍”和“困难”时,暗示自己不要求助于别人,而是鼓励自己独立去思考、去解决。一旦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困难,你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养成独立的习惯。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外部的帮助都已被切断之后,他就会尽最大的努力,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奋斗。而结果,他会发现:自己可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沉浮。

被迫完全依靠自己、绝没有任何外部援助的处境是最有意义的,它能激发一个人身上最重要的意志,让人全力以赴。一旦人不再需要别人的援助.自强自立起来,他就踏上了成功之路。如朱拭们决定依靠自己,独立自主,就会变得日益坚强,距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

3.主动承担任务和责任

在工作中主动为领导和同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大胆承担别人托付的任务。通过这些活动,你可以增强自己的责任心,也能够从中体会到一个独立的人不仅能够让自己不断进步,还可以为他人、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4.摆脱对别人的依赖心理

遇事不要等别人拿来主意,要自己设计,自己决断。发表言论,不要老是附和别人的见解,要表现你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要追赶潮流,要有走在潮流尖端的勇气。困难面前,不要等待别人的援助,要自己想办法克服,挺过去。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孤立的境地,“破釜沉舟”,逼出自己的潜能,挑战自己的极限。当你放弃依赖别人的念头,决心自强自立,你就走上了成功之路,你将实现你梦想不到的奇迹。控制了依赖心理之后,一个人才会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找到生活的方向,自己靠自己获得事业的成功。

善于与人合作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则要了一根鱼竿。他们带着得到的赐品,各自分开了。

得到鱼的人走了没几步,便用干树枝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好好体味鲜鱼的香味,就连鱼带汤一扫而光。没过几天,他再也得不到新的食物,终于饿死在了空鱼篓的旁边。

另一个选择鱼竿的人只能继续忍饥挨饿,他一步步地向海边走去,准备钓鱼解饥。可是,当他已经看见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水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上帝摇了摇头,决心再发一回慈悲。于是,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同样得到了上帝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的鱼。这次,这两个人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互相协作,一起去寻找有鱼的大海。

一路上,他们饿了时,每次只煮一条鱼充饥,以有限的食物维持他们遥远的路程。终于,经过艰苦的跋涉,在吃完了最后一条鱼的时候,他们终于到达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居住的海边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渔村。村里人都承继了两位创业者留下的传统,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渔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同样的赏赐却是不同的结果,究其原因,失败的两个人,是因为它们不肯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所得,不肯合作互助前行;而成功的两个人则充分发挥了合作的优势,互相帮助,这便是合作的力量。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与人合作,才能够弥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合作是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因此,凡是成功人士,都力图通过合作的方式完善自己。

清末名商胡雪岩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哲学,归纳起来就是“花花轿子人抬儿”他善于观察人的心理,把土、农、工、商等阶层的人都聚拢起来,以自己的经济优势,与这些人协同做事。由于他善于与人打交道,所以很多人被他的行为所打动,对他产生了信任感。他与漕帮协作,及时完成了粮食上交的任务;与王有龄合作,使王有龄如愿做官,胡雪岩也有了机会在商场上发达。

如此的互惠合作,使胡雪岩这样一个小学徒变成了一个执江南半壁钱业之牛耳的巨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效地与人合作,善于团结协作的人,是一个领袖人物。

21世纪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因为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不可能再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要学会与人合作,掌握这种才能,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向前再向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你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想让别人知道你很有能力,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你的行为总是会令他人感觉你是一个很狂妄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在团队中的威信,也就无法令他人心甘情愿地与你合作。

谦让而豁达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把你的每一位合作伙伴都当成你的好朋友,尊重他们其实就是帮助你自己。正如法国一位哲学家所说:“要是我想树敌,我只要表现得处处比他强,处处都压着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同别人交朋友,你就一定要让你的朋友超过你。”所以,与他人相处时,一定要谦虚地对待你周围的人,鼓励和认真倾听他人谈他们的成就,而不要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那些功绩。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追求,都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希望别人关心自己,自己少说一点,把优越感让给他人,这实际上对你有益无害。

另外,在合作中,难免会发生冲突,也许整个事情完全是他人的错,但你这时也应保持镇定,不要冲动,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指责与争吵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你却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做一个宽容的人,考虑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苦衷,这样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合作。

为了与他人合作,你需要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能力:

1.积极参与

在团体活动中,如果你喜欢让别人出头露面,而自己却静静地坐在那里,做一个感兴趣的旁观者。结果是,你无法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无法赢得团体中其他成员对你的尊重,无法对团体的决定施加影响。既然你同样对团体的最终决策负有责任,与其保持沉默,不如态度积极地贡献你的聪明才智。如果你不敢展示自己的观点或者觉得你的观点不如他人的有价值,那么,你需要意识到你的想法或许是不合理的,你需要迫使自己迈出第一步。万事开头难,随着你不合理的怪念头的减少,以及你自信心的增强,你就能积极地参与到团体的活动中来,为团体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具备有效讨论的能力

参与团体的讨论需要与一对一的讨论相似的技能,只不过前者需要你应对更多的参与者。

(1)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并提供支持的理由和根据;

(2)认真地聆听他人的意见,努力了解他人的观点;

(3)直接地对他人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而不要试图简单地阐述你自己的观点;

(4)提一些相关的问题,以便全面地探究所讨论的问题,然后设法去回答问题;

(5)把注意力放在增加了解上,而不要试图不计代价地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3.尊敬团体的每一位成员

这是保证合作成功的基本准则。虽然你可能确信你比其他的参加者更有知识,但重要的是,你要让他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要随意打断或表现出不耐烦,做到这一点对于团体正常地发挥功能是很有必要的。也许在某些场合,其他成员不同意你的分析或结论,即使你确信你是正确的,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你需要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接受现实,尽你所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力争使他人能够接受。

4.鼓励他人提出多样化的观点

除了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外,你还应该鼓励其他成员也提出他们的观点。当他人提出自己的观点时,要做出积极的和建议性的反应。

5.客观地评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