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00个历史故事
808200000043

第43章 3土尔扈特部千里东归

第五章3土尔扈特部千里东归——祖国才是真正的家

一个民族的形成是有血脉相连的因素,而割不断的文化渊源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所在。

土尔扈特部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本来游牧于天山以北地区。大约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其所部及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的一部分向西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土尔扈特部逐步被沙皇俄国控制,被迫向沙皇俄国提供兵员,自身事务也要受到沙俄当局的干涉。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俄土战争爆发,沙皇政府强征大量土尔扈特人参加战争,在战争初期死伤即达七八万。但残暴的沙俄政府计划再从土尔扈特征兵,甚至要16岁以上的男子都开赴战场。土尔扈特首领、年轻的渥巴锡汗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终于做出决定,率领全族返回祖国。

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流域期间,也一直没有中断同祖国的联系。他们同我国西北地区的其他厄鲁特各部始终关系相当密切。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土尔扈特首领亲自参加过制定《蒙古厄鲁特法典》的会议。土尔扈特部与清朝中央政府也有一定的联系,在顺治和康熙朝都曾数次入贡。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还派遣图理琛率使团穿越俄国,跋涉万里去看望土尔扈特部。由于同祖国有长期不断的联系,土尔扈特部始终保持着对故乡土地的眷恋,在遭到沙俄政府残酷压迫的时候,终于被迫发出了呼吼:“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决心举族东迁。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秋,渥巴锡汗从俄土战场回到本部,同他的侄子策伯克多尔济等人秘密部署重返祖国的行动。他们本来议定,待伏尔加河结冰之后,河左右两岸的全体部从一起出发。但这年冬天天气温暖,河水迟迟不冻,而沙俄的阿斯特拉罕省当局和驻土尔扈特的官员又得到了一些土尔扈特部将要东返的消息,加紧了对其动向的监视。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渥巴锡决定先率东岸的近17万人出发。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控诉了沙俄对土尔扈特部的压迫,发出重返祖国的号令。第二天,全部族一万多户陆续出发,踏上东归之路。殿后的一万多名战士点燃了渥巴锡的木制宫殿和无数的村落,还杀死了住在那里的上千名俄国官员和商人,表示了同沙皇俄国彻底决裂的决心。

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得知土尔扈特部向东迁移的消息后大发雷霆,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士兵进行拦截、追击。土尔扈特部在越过乌拉尔河,进入哈萨克草原后,遭到哥萨克的一次突然袭击,损失达9000人。此后,渥巴锡率军在奥琴峡谷歼灭了一支拦截的哥萨克部队,才基本上粉碎了追堵。

土尔扈特部的男女老幼们驱赶着畜群,驾着马车和雪橇,带着帐房和用具,在荒凉的草原上长途行进,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在摆脱掉哥萨克之后,哈萨克人和巴什基尔人又不断对土尔扈特的队伍进行袭击,掠夺牲畜、人口和财产。不断的战斗、艰苦的行军和疾病的流行造成东归队伍人口锐减,牲畜也大量死亡。在接近中国边境的时候,土尔扈特的东进队伍只剩下八九万人,而且非常饥饿疲惫,但他们以坚强的意志,继续向东方前进。

经过半年时间,土尔扈特人终于进入了中国境内。乾隆帝对土尔扈特的归来非常重视,在最初得到其东迁的消息后就确定了“接济产业,分定游牧”的方针。同年农历六月初,渥巴锡等人率部来到伊犁河畔,清廷特派参赞大臣舒赫德前往伊犁,主持接纳安插事宜。清廷还从各地调集了牲畜、粮食、茶叶、棉布、毡庐等大量物资,优恤历尽辛苦的土尔扈特部众。渥巴锡也在致清方的信中表明了“向居俄罗斯地,久愿为大皇帝臣仆”的意思,希望准令入觐,以伸积诚。渥巴锡还进献了其祖先受明永乐八年汉篆封爵玉印一颗,表示归顺清朝的决心。

在归来的土尔扈特部首领中,有一个叫舍棱的,本来依附于准噶尔部,曾经参与过准噶尔部的叛乱,失败后率残部投奔渥巴锡。清廷中一些人对于舍棱随众归来颇存疑虑,恐怕他怀有什么诡计。乾隆帝根据当时的形势做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归顺之事十之九,诡计之伏十之一”,决定对舍棱一体加恩,不究前罪。乾隆帝的这一系列正确措施对安定土尔扈特的首领和部众起了积极作用。

智慧解读:

什么样的力量使士尔扈特冒着死亡的危险,重回祖国呢?是一种文化的根源,亲情的呼唤。中国人具有相同的民族气质和民族心理,黄土文明是我们的根,任何时候不要忘记我们拥有“同一种肤色,同一种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