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8天出口成章
808700000035

第35章 第27天 遨游智慧之海 (1)

第27天 遨游智慧之海 (1)

“口之所吐无非是心之所藏。”

——塞万提斯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俗话说:“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这句话中的“米”,就是

各种各样的知识。广博、严谨的知识结构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培根在

他的《论学问》中说:“学问变化气质。”在“狮城舌战”中,复旦大学队在半决赛对悉尼

队时,获得了热烈的掌声。除了必要的自然科学、政治思想理论、经济、法律、历史等知识

外,还应学习心理学、逻辑学、文学、语言学,特别是语法修辞知识。正如培根所说:“史

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

辞使人善辩。”

当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多于周围其他人时,他就对该方面的问题取得了发言权,

并且有充分的自信心。因此,只有我们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发言权。要

求一个人什么都懂,也许并不现实,但至少对自己本专业和职业知识有足够的了解

,假如你博览群书,尤其多掌握一些文史哲学方面的知识,这样,你就能出口成章,言之有

物。

知识丰富会扩展一个人的想像力,而想像力会为思维和语言插上翅膀,要在语言表达中“飞

”起来,就非通过学习和实践长上这样的翅膀不可。“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努力去学习

知识”。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好的企业家或者商人,都应该充分掌握产品或商品方面的知识

,成为内行,甚至专家。惟有如此,你才能迅速而又准确无误地解答顾客的疑问,使你的产

品或商品在顾客的心目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而轻易做成一笔生意。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著名的口才家,就要像蜜蜂那样,终日在生活的百花园里采撷;要

像淘金的老汉那样,在沙砾中发掘出真金。中国历代的丰富语言宝库,五湖四海的优秀语言

财富,鲜明生动的民间语言,精雕细琢的书面语汇,都是我们应开掘的“富矿”。

首先,可直接从生活里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语言丰

富起来,就要从生活中去汲取。一个闭目塞听、与民众毫无接触的人是无法获得知识的。学

习语言也一样,没有生活就没有语言。老舍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

学习语言要博采口语。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称赞农民是语言的“大

家”。语言的“天才”,的确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比如我们讲话常用程度副词“很”字,

如“很黑”。在人民群众的口语中,却用更精确、更形象、更简练的表达法:“漆黑”。

学习语言还要多看,即勤于观察、体验,真正熟悉你的对象,掌握他的声调、声色等,而不

是生搬硬套。

其次,要多读中外名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是大家都熟

悉的。它告诉人们要学习口头语言,提高口才技巧,就应多读名著。“穷书万卷常暗诵”涵

咏其中,心领神会,自会产生强烈的兴味;摸熟语言的精妙之处,就能唤起灵敏的感觉;熟

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可以获得丰富的词汇,那么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会不招自来。

这件事并不是办不到的。只要潜心苦读,持之以恒,勤记善想,不断地应用,久而久之就可

以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了。

再次,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是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水浒》作者不懂

得江湖勾当,不知开茶坊的拉线、收小、说风情、做马伯六及趁火打劫的种种口诀,他就不

可能绘声绘色地写出那个成了精的虔婆王干娘;如果《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没有相应的词汇

来描写贾府上上下下的规矩,内内外外的礼教,王熙风的泼辣、干练、狠毒的性格肯定不会

刻画得如此淋漓尽致。这些例子生动地说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学习语言是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的。

功夫在“讲”外。优秀演讲者张健为了准备好演讲稿,曾先后翻阅上百册书,千万余字,摘

录了7万多字的资料。为熟记地名、人物,他在家里挂上地图面壁演讲,他的爱人便是第一

位忠实的听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长的时间里,讲稿中的133个地名、94个年代,131个

数据,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脱口而出。他为使演讲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平时认真的学习群众语

言,还研究评书演员刘兰芳说评书的技巧,探讨艺术家们的演讲艺术等,终于使自己的演讲

技能不断提高。

记得林肯曾答复过一位急欲成为一个“成功的律师”的年轻人说:“只有努力地研读,勤奋

地工作,才是一条成功的捷径!”要是你真愿意听我的话,照做了,那么,结果会怎

么样呢?——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你的修辞会变得美丽,你的言语会变得动人;你的作风

,也渐渐有些名人的风格了!正如德国大哲学家歌德所说:“请你告诉我,你阅读些什

么书,我就可以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人!”不过,请你千万不要忘记,你应该要有恒心,要有

毅力,并且要随时利用闲暇的时间,实行读书计划;那么我们深信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的。

不错,书就是真正秘诀的所在啊!你要增进自己的知识,充实你讲话所用的词句,你应该先

多多阅读书本啊!英国大政治家约翰?伯莱特怎么对我们说呢?他觉得每逢走进图书馆,就愤

恨人生太短促了,使他不能将心爱而珍贵的书,去遍览一次!我告诉你,伯莱特15岁就被

迫辍学,到一家棉纱厂去做工,从此他便再没有返回学校的机会!可是他不但英语讲得流

利纯熟,并能对拜伦、弥尔顿、雪莱的长诗熟读深思,又能将莎士比亚名剧背诵得熟练,他

每年总要温习一遍“失乐园”来充实他的字句、他的能力,终于他成为英国19世纪最伟大

的演说家。

再说英国18世纪的著名政治家毕特,他的自修方法,是每天读一两页希腊文或拉丁文的作

品,读过以后,再试译为英文。他这样努力了10年,于是他夸口说:“现在,我已获得一

种无与伦比的能力,不必费思想,就能把恰当意见,合宜字句,排列成序,决不会有一些

紊乱或谬误……”

二、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话也是这样,读

书破万卷,出口能成章。

古今中外,看无数风流人物,凡成大器者都善读书。我国古代帝王大都把读书视为治国之本

,立国之基。

唐文宗李昂,从小热爱读书,即位后仍然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并且经常写诗作赋,整日不

倦。当时,侍臣看他政务繁忙,还如此用功,就劝他说:“陛下不要无止无休地读书,把精

力花在不适当的地方,而影响自己的健康。应该留着健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来处理国家

大事,这是天下人民所希望的。”唐文宗听了很不高兴,回答道:“如果不是一夜处理政务

,另一夜读书学习,怎么可以做君王天子呢?”在朝廷之中,他把读书当作一件大事,每次

宰相、大臣、学者商讨政务,总是要称赞那些有才能的学者。所以当时学风大盛,很多学者

因有文采而被朝廷重用。他经常召集一些读书人到内廷讲经,并且还和他们一起讨论分析文

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全国性的科举考试,他亲自出题目,亲自到考场察看。在他的影响下

,整个朝廷读书学习的气氛非常浓厚。

宋太祖赵匡胤,有勇有谋,知兵善断,在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据说他读书非常用功,嗜

书如命。有一次,他跟随周世宗柴荣出征淮南,私载重货好几车。有人怀疑他贪污金银财宝

,向世宗告发。世宗派人去查,原来这些车里装的并非财宝,而全部是书籍,以备行军途中

学习之用。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做了大宋皇帝,他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书,要各地给

宫中史馆献书,献书的人经学士院考核,合格的还可以赏以官职。灭了南唐,他立即派人赶

到金陵,没收南唐后主李煜的藏书,立即送往京城。赵匡胤执政后奉行重文轻武的方针,促

进了宋朝文化事业的兴旺发展。

读书的益处真是数不胜数,说到书的价值,英国的罗斯伯里勋爵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

“书籍有可能本身就是最终的目的,那就是在劳累过后帮助人恢复元气。当读者

意气风发,驰骋于幻想世界,世事纷扰皆抛脑后,这时书籍的意义就远非工具二字所能形容

了。它本身就成了目的,它使人神清气爽,逸兴遄飞。无论是参考书还是学理作品,爱书之

人在疲惫不堪的时候走近它,倒在某个伟人作家的双臂之中,被他托举进一个崭新的人地,

在那里他忘了伤痛,悉心调养,再返回这个世界时,他的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了。”

我们可以在夜深人静、辗转难眠时与最伟大的作家进行对话,此时的书籍会像在其他任何时

间一样乐意与我们为伴。通过书籍,我们可以触及伟大文学世界的角角落落;可以拜访历

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而无须预约,更无须利用我们的私人影响力、无须刻意打扮或是遵守繁文

缛节。无须他人的通报,我们就以去造访弥尔顿、莎士比亚、爱迪生、朗费罗等等震感人心

的思想者,而且还会受到最热情的款待!

“从宽泛意义上讲,身在一个大的图书馆就等于进入了一个社会,其巨大的好处就在于免却

了许多不必要的介绍和应酬,更不用胆战心惊。”盖基先生说,“你可以尽情地从那大量的

书中选择你喜欢的伙伴,在这些不朽作品那寂静的书页里,没有任何的骄傲与虚伪。在这些

书中,最高贵的思想为最卑微的人服务,而且无比谦恭。你可以自由地同任何人对话,而丝

毫不必有低人一等的顾忌;因为书是极有教养的,它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它没有任何的偏

见,更不会伤害任何人的感情。”

“一本书可以成为终身伴侣。朋友们总是聚聚散散,但书籍却常伴你侧,为你消忧,为你解

困”。“在我第一次读到一本好书时,”戈尔德史密斯说,“感觉就像获得了一个新朋友;

而当我反复读一本过去细读过的书时,感觉就像在与一个老朋友交流。”

弥尔顿说:“一书弥足珍贵,它受生活智慧的滋养,是生活智慧的精华——好书是滋养伟大

精神的宝贵精血,应当刻意珍藏起来,把它留给生命之外的那个生命。”

“书是理想的伙伴,”亨利?比奇说,“它总是在你渴望它时出现,却从不纠缠你。你心不

在焉时,它并不生气。你的兴趣转向绿叶、服装或是矿石时,它也不嫉妒。它默默地为灵魂

服务,却不索取报酬,也不是为了获得爱意。因此,书籍显得更加高尚。……书籍的灵魂与

精神会涌入你的心中,并像精灵一样俘获你的记忆。”

古今中外,嗜爱读书的伟人数不胜数。众所周知,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读书成癖。他最大

的嗜好是读书,最大的乐趣也是读书。毛泽东跟书形影不离。在他的卧室、办公室、游泳池

休息室里,到处都堆放着书。他外出时首先是考虑带什么书。在轮船上、飞机上、火车上,

他都坚持读书,就是在战争年代,在长征路上、延安窑洞里,他都坚持读书,亲自撰写文章

及讲话稿。毛泽东的读书范围极广,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经济学等,无所不读。毛泽

东读书有时连续几个小时不休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要读书。1976年9月7日,毛

泽东生命垂危,不断昏迷。在最后一次清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想读书,但他不能用语言来表

达,只好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了个“三”字,然后用手敲了敲木头,这时,秘书猜出主席的

意思是想要日本首相“三木”的书。毛泽东看了几分钟后,就昏迷了过去。《三木武夫》成

为毛泽东读的最后一本书。

从中外名人的评价也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博古通今和博学多才。

周恩来评价说:“读古书使他知识更广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

在美国历届总统中,读书最多的是西奥多?罗斯福。有一次他说,没有书可看的话他哪儿都

不去,“连非洲的丛林也不去”。出去打猎的时候他也在鞍囊里或者衣服口袋里放一两本书

,一有机会就取出来读。“我在华盛顿的丛林里也是这么做的”。

大家都知道,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学识渊博,领导才能卓越。但是,少年时代的丘吉

尔是一个学习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的劣等生,而后来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家元

首。从劣等生到首相、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令人难以相信。然而,这个巨大的差距却被丘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