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809800000022

第22章

第4章隋唐何以如此多娇

在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中,隋唐宋被称为“第二帝国”,而隋唐本身又是“中国历史上突出的一段时期。”他更指出“7世纪初期是帝王将相树立功业的黄金时代。

隋朝虽然只维系了短短37年,隋炀帝又荒淫无道,其行不堪入笔,但这个王朝却基本奠定了大唐帝国雄伟的轮廓。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抬得更高,看得更远,唐帝国无疑有令人羡慕的好运。但只是运气好还不足以托起这个令时人无限赞美、令后人无比畅想的伟大帝国。它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足以代表这个国家的民族气质与内核。

贞观之治丰满了这个帝国的肌体,武后柄国,则继续维持了唐太宗的繁荣,而所谓的“开元盛世”不过是继承与发扬罢了。人们魂牵梦绕的是太宗的伟岸与功绩,那个年代真正体现了民族的青春。它不仅是各路英雄的演武场,也是多情儿女的热血地。生活安定,人民富足,熔铸出多姿多彩的隋唐风采。

第1节阳谋圣手隋文帝

他于公元581年宣布隋朝成立之前,北周宇文家五十九个王子皇孙均遭惨死”的事件当然也留下了他的身影。是否杨坚因自卫而行动,或者是他的阴谋,志在将宇文家室斩断杀绝?”

——黄仁宇

黄仁宇先生谓杨坚因“承袭父业”,成为“北周朝中位有权威的武将”。按照现在的说法,杨坚显然是“富二代”,所以,在他40岁登基,为隋朝创业之主前,尤其是在青少年时代,他的个人履历才放射出令人艳羡的光芒。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15岁,获封成纪县公;16岁,迁骠骑大将军;不出一月,又被授职为右小宫伯,进位大兴郡公。

小小年纪,勋贵如此,当然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得志往往容易与猖狂相联系,尤其是像杨坚这样的“富二代”,但正如80后也有所谓“鸟巢一代”的担当与奉献,“富二代”也不缺头脑清醒,智慧加身的人物。

杨坚的父亲杨忠原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取代西魏后,又为大元帅、上柱国、隋国公。地位显赫,权重如山。以日后我们所见的事实而言,正因出身豪门,才使杨坚具备了对政治洞若观火的能力。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地加分过程中,才奠定了他日后成功的基础。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形让杨坚明白,政治的本质就是如何驭人驾术,具体来说,就是联合所需,反对所恶。要有铁哥们,要有好姐妹,要有自己的政治力量。综合多种历史资料来看,杨坚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彼可取而代之’的伟大志向”。父亲的榜样就在眼前,天资聪慧的杨坚有样学样,而且学得很不错。用古代的术语来说,这是“门阀相亲”,在现在,可以称为“强强联合”。他的强强联合是从婚姻开始的。

557年,17岁的杨坚迎娶了14岁的独孤伽罗,也就是后来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家庭背景比杨家深厚得多。其父独孤信在西魏时任都督三荆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车骑大将军,河内郡公,在西周奠基人宇文泰手下任过太子太保、大司马、柱国大将军、卫国公。独孤信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老丈人,他的长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后,四女儿嫁给了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的儿子李昞,婚后生下一子,便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七女儿就是独孤伽罗,可谓盘根错节。

杨坚娶独孤伽罗,不仅勾连了孤独氏,也同时拉上了李氏的关系。杨坚能顺利登上帝位,这两家出力不少。如果说解决个人问题,是为了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那么等他有了众多儿女,他们的婚姻就成了杨坚获得话语权的最直接的方式。

573年,32岁的杨坚将自己嫡出的13岁女儿杨丽华嫁给当时的太子宇文赟为妻。与皇室联姻,对杨坚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个意义虽然是从事后观察的角度得出,但我们似乎也不能说以下发生的事情只是一个偶然,而与杨坚毫无关系。这些“事情”,黄仁宇先生已为我们指出:“公元577年,他随着北周宇文家里的皇帝攻取北齐。一年之后皇帝驾崩,杨坚之婿以太子嗣位。此人也只活了两年。无人能够确定地说出此三年之内西安宫廷内的实况。”

黄先生谈及的这两件事对杨坚都有利无害,宇文邕死,即位的是他的女婿,一家人好说话,无形中又加重了他对朝政的影响力;而女婿病入膏肓之际,因着同僚与同学的谋划,成为辅政大臣,独揽朝纲,女婿死后第二年,杨坚就代周自立,成了天下的新主人。

所谓阴谋阳谋,都是有计划的达到一定的目的,不同的是,阴谋是暗地里干坏事,稍有不慎,就会露出破绽,招人白眼,斥为小人,身败名裂;阳谋则是随势而动,随势而发,无迹可寻。它看上去似乎没有秘密,一切的行为、思想都处于阳光之下,实则它是最隐秘,最具有破坏性,也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不可揣测。

显然,在走上人生制高点的路上,杨坚充分运用了阳谋。在众人面前,他是那么的宽厚仁慈,深具同情心,有仁君之相,更有人君之德。但谁又能看透其内心的一二呢?他少娶勋贵之女,联结豪门望族,又嫁女入皇家,有国戚之份,这在当时为时代的风尚,也是上流社会保持所谓“高贵血统”的方式,时人从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问题,自然对杨坚的行为也不做妄想。他权高位重,虽有父荫,但多数乃军功所得——时人坚定地相信这一点,否则那么多皇亲国戚,百代贵族,为何偏偏他一人得道?

以现在作为支点,我们可以说杨坚是个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以当时而论,杨坚确为拿捏阳谋的高手,不露痕迹间天下已在囊中。黄仁宇先生指出的“他于公元581年宣布隋朝成立之前,北周宇文家五十九个王子皇孙均遭惨死”的事件当然也留下了他的身影。“是否杨坚因自卫而行动,或者是他的阴谋,志在将宇文家室斩断杀绝?”黄先生虽用问句,但答案其实已在句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阳谋”就是杨坚的生存方式。他要留名,但不是“遗臭万年”,而是“流芳百世”。他明明可以直接登位,但却偏要做做姿态——“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 周静帝宇文阐是杨坚的外孙,时年9岁,“禅让”不久,宇文阐去世。

黄仁宇先生为我们描绘了做了领袖的杨坚的行事作风:“他能看到百姓的食物内杂糠渣而流泪;他的百官穿布制的袍服。他命令亲信以贿赂引诱自己手下的官僚,其中计者必死。”这依然逃不脱“阳谋”的范畴。尤其是“以贿赂引诱官僚”。由于自己本身里表不一,故而认为百官也是如此,看上去个个清廉如镜,实则包藏祸心也未可知,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看来隋文帝的心理不太健康。黄仁宇先生以“残酷而兼带道德”的评语概括杨坚的品性,实为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