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在组织部的岁月
8105300000038

第38章 家乡那条学童路

我的家乡在“双枪”老太婆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华蓥山脚下。昔日,是一个公社所在地,仅有一条100多米长的小街道,交通十分不便。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的还是那条“学童路”。

小学毕业,顺利升入省重点中学的我,由于家离学校较近,便没有办理住校手续,一直坚持“两点一线”的走读生活。我天天上学要经过的那条公路,算是当时最好的路了,由于街上行人少,且大多数是读书的学生娃,人家便戏称为“学童路”。在孩提时代,“学童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上初二的那个冬季的一天,天上下着细雨,地上一遍泥泞。为了背诵老师布置的课文,我一边默读着,一边往前走,无暇顾及脚下的路,冷不防踏进了一个泥坑里,脚上的白色运动鞋,一下子被糊得“面目全非”,裤脚也被染上了厚厚一层泥。那时,怕被同学们瞧见当笑料,一整天,只好乖乖地坐在座位上,生怕一起身,一投足,引来同学们的视线。就是那天,我的双脚冻得通红,后来脚掌上还冻出几个冻疮。但这还不算是最常见的事,最常见的是“飞车泥”。每当雨大,公路上满是泥泞,谁要是不注意,一辆飞车过来,准会让你不仅衣裳染上一层“泥花”,脸上也会长出一片“麻子”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乡的党政干部和群众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借助原有八大国营兵工厂的优势,坚持走靠山吃山、科技兴企之路,大力兴办水泥厂、石料厂、煤矿、化工厂以及铁厂等企业,积极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努力开发山区旅游资源,地方经济日渐活跃,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区域优势逐步形成。因此,国务院批准设立华蓥工农区,后又撤区设置华蓥市。因为这里矿产资源特别丰富,加之离重庆比邻,或许在重庆市委领导的运作下,1985年曾被划归重庆,月余后又划回了四川,足见家乡在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昔日的“学童路”,已经找不到了它的影子,只是原有区域同样有条大道,而且每天都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就在这条城市通途的两旁,高高地耸立起了摩天大厦,曾经我上去过这27层的大楼,站在楼顶鸟瞰这座城市,还真有点心跳的感觉,同时还建起了一座座活力四射的商贸活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