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在组织部的岁月
8105300000044

第44章 家乡门前那棵银杏树

听母亲讲,50年代末期老家门前有一棵银杏树,树干十分粗壮,三个人围抱都很困难。后来,由于全国大闹饥荒、国家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农村各种资源都十分奇缺,当时的社长为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便决定将其砍掉分给每家每户当柴火煮饭,致使老家门前变成了一块光秃秃的鸡啄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教育体制实行改革,我们一家几姊妹托党的政策鸿福,先后走上了教育、行政等工作岗位,因此回老家的时间相对较少,加之近几年来家乡的党政干部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坚持走靠山吃山之路,驱动“七个轮子”一起转,乡镇企业得以突飞猛进,市域经济日渐活跃,城市建设扶摇直上,使老家成为了城市开发的重要地段。因此,我们几姊妹商量后决定把老房子保留下来,一则可以作为教育子女艰苦朴素的活教材,二则可以作为地产进行开发。尽管房子没有撤,但我们仍旧很少回家。屈指数来,至今已有五年多时间了。今年春节,我们几姊妹互通了电话,决定集体行动回一趟老家。

老大初二这天,我们在老家逗留了一整天,先是看了看周围乡亲们家庭的变化情况,再到老家坐了一会儿。母亲无意间看到昔日被砍掉的银杏树旁原来很小的一棵树芽现已长成了小树,抑或是触景生情的缘故,母亲指着小树有点伤感地说:“要是那棵银杏树不被砍掉的话,现在不知该有多大了。”我们几姊妹也感到十分惋惜,至少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依稀记得那棵被砍掉的银杏树根特大,并且凝聚了父辈们多少的情感啊!因此他们怎么也舍不得将其烧掉,一直将其放在老家的堂屋里,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这么说,这棵银杏树,它不仅仅是一棵濒临绝迹的珍奇植物,更重要的是它在我们家族里起到了图腾和标杆的作用。

一说到银杏树,就不自觉地谈到了过去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于是,来家话家常的新任村主任顺着话茬与我们大侃而特侃起来:“昔日,农村穷,信息闭塞,群众对党的政策不是很了解,什么都可以糊弄,所以村干部是老大,说的话当圣旨,基本上是自己说了算、定了干,没有谁会反对,更没有人敢反对。现在农村富裕了,广播入了村,电视进了户,党的政策人人明白、个个知晓,干部就真正地成了群众的服务员,做啥事都得公开、讲民主,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村主任说的是基层民主政权建设,这几年中央为缓解紧张的干群关系,调动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国上下广泛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要求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增强工作透明度,主动把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由于我在组织部工作,恰恰在负责这项工作,自然十分关心工作效果如何,便穷追猛问村主任:“上面要求村务实行公开,群众参与到村上工作中来,村支两委的工作方便不方便?”

村主任似乎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话茬一下子打开了,十分高兴地告诉我:“开始推行村务公开时很不方便,我们心中有顾虑,群众心中有想法。我们的顾虑是原来村上干部说了就算数的事情,现在不行了,还必须得问问群众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群众的想法是上面又在搞形式,认为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才可能出现的事儿。”他喝了一口茶后又解释道,“后来运行一段时间后,我们村干部的观念一下子转变了过来,反倒觉得更省事,比如过去搞计划生育、推广农业技术、征收农业税等等,哪一样不组织大批人员去搞突击就无法完成。现在群众参与到村务中来,大家都了解了,只要我们开个会,传达一下上级的指示和政策,群众就知道怎么办,自然工作起来就轻松。这不仅节约了一大笔开支,而且我们村干部再不象过去那样,做了好事还逗人骂,这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真是干部、群众两头都满意的民心工程啊!”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联想到了一个问题,农村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就正如老家门前那棵银杏树吗,大家都盼望着它快点长大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