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再利用农业废弃物
8108700000041

第41章 禽畜粪便肥料化的技术的要点是什么?

(1)选定堆积场所。有顶棚的堆积场舍最理想。如在户外露天堆积,则需有适当覆盖,以防雨水冲刷。另外,必须考虑水分取得、翻堆空间、通风情形及肥水收集等问题。

(2)准备材料。堆肥材料的选择,应先了解作为堆肥主体材料的碳氮比属于高还是低,以适宜碳氮比的材料作为配合。如以稻草类为主体,可配合含氮较高的鸡粪、猪粪、豆粕、鸟粪等;如以猪粪类碳氮比低者为主体,则选择碳氮比高的木屑、废弃菇类堆肥、谷壳等作为配合材质。但无论任何材料,都应以来源丰富、容易获得、成本低廉为原则。

(3)假堆。通常碳氮比高的有机材料,其材质都较坚硬且容积密度低。在混合材料堆积前需事先单独加水使其纤维软化,容积密度增大,以利后续堆积发酵,称做假堆。

(4)混合及水分控制。先将粪便风干至水分达30%~40%,将粪便与稻草(切碎)等膨松物按质量100∶10混合,每100千克混合肥中加入1千克催熟粉,充分拌和均匀,堆肥材料经过充分混合均匀有利于发酵。堆肥材料混合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调整含水量。以手紧握堆积材料则水能沿指缝点滴成型,或用棍棒插入堆积材料中,棍棒拔出时棍棒端湿润为标准。水分含量不足时,添加水分时需注意不要让肥水流失,以免损失肥分,应经由肥水沟收集后重新加入堆肥中。堆积材料水分含量过多可加木屑、谷壳等调整。

(5)堆积。根据堆肥的温度变化,可以判定堆肥发酵的腐熟程度。当气温15℃时,堆积后第3天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可达70℃,堆积10天后可进行第1次翻混,翻混时,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可达80℃,几乎无臭。第1次翻混后10天,进行第2次翻混,翻混时,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为60℃。再隔10天后,第3次翻混时,堆肥表面以下30厘米处的温度为40℃。翻混后的温度为30℃、水分含量达30%左右之后不再翻混,等待后熟。堆积的体积越大,越容易发热升温,但在初期60℃以上的高温期需维持7~14天,这种高温,可把粪便中的虫卵和杂草种子等杀死,大肠杆菌也可大为减少,达到有机肥无害化处理的目的。此后,应调整到50℃~60℃,其方法为加强翻堆及通气,以散去发酵热能,否则温度过高,堆肥分解发酵周期将延长,而且容易损失氮成分。堆积的体积过小,温度不易升高,不能达到杀菌及发酵的目的。一般堆肥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5米,堆积的体积则应视气候条件及通气设备来考虑,温度将是很好的参考指标,在气温低及有通气设备时,可酌量增加堆积的体积。

(6)覆盖。覆盖的目的在于防止水分散失、保温,使堆肥水分及温度均匀分布,而且有促进发酵的作用。其次,覆盖也可以防止蚊虫产卵、病原菌和杂草种子侵入,以维持堆肥品质。覆盖物的材质以麻布类稍具通气性者为上品,其次为稻草、秸秆类、草席等,塑料布仅适于户外防雨使用。

(7)摊开(后发酵)。后熟一般3~5天,最多10天即可。后熟完成,堆肥即制成。当堆肥发酵温度降至40℃左右,即使翻堆也不再升温,且堆肥色泽变黑,没有臭味,材质脆软,可将堆肥摊开呈高约20~40厘米平铺状。此时微生物转为低温后发酵作用,堆肥成分趋于稳定腐熟。同时可让水分自然蒸发,以减少日后搬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