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立体栽培蔬菜
8109600000045

第45章 什么是霜霉病?如何防治?

霜霉病又叫“跑马干”、“干叶子”等,主要危害黄瓜、大白菜、油菜、甘蓝、萝卜、芥菜、榨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国内各地普遍发生,是三大病害之一。

(1)症状:黄瓜成株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叶片正面产生水渍状淡绿色或黄色小斑点,后渐扩大,由黄色变成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的病斑,在叶片背面病斑处生成紫灰色霉层。潮湿时霉层呈黑色。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死亡。白菜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茎、花梗、种荚。幼苗期发病,子叶背面出现白色霉层,真叶发病与子叶相同,叶正面没有明显症状,发病早而严重的幼苗常常枯萎死亡。成株受害,先从外叶开始,在病叶的正面出现淡绿色至淡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由于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的病斑。甘蓝和花椰菜发病后,病叶正面出现微凹陷的黑色至紫色的点状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叶背病斑出现白色霜霉。花椰菜的花球被害,顶端变黑,变黑部蔓延到全花球时,花球失去食用价值。

(2)发病条件:该病为真菌病害。病菌在保护地内越冬,翌春传播。也可由南方随季风而传播来。夏季可通过气流、雨水传播。

(3)防治方法:①品种。尽量选用抗病品种。②种子消毒。播种前,用干种子重量0.3%~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显性粉剂进行拌种,以消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孢子。③栽培管理。培育壮苗,苗床增施有机肥料,尽量采用营养钵育苗,防止幼苗徒长和老化,提高幼苗抗病力。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远离温室、大棚的地块栽培,减少传染源。深翻和整平土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生育期控制灌水,雨季及时排水,降低空气湿度。及时摘除病、老、黄叶,加宽行距,改善通风条件。保护地内加强通风,铺设地膜,利用无滴薄膜,降低棚内空气湿度。④轮作。栽培地应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隔年轮作,邻近地块也应避开发病严重的作物,以减少侵染源。⑤生态防治。控制棚、室内的温度避开适于发病的温度范围。白天迅速增温至28℃以上,傍晚迅速降至11℃~12℃。以此抑制病菌的发展。⑥高温闷棚。闷棚前一天浇水。在晴天上午闭棚提高棚、室内的温度至44℃~46℃,保持2小时,后适当通风,恢复常温。隔3~5天重复1次,可抑制病情的发展。⑦清洁田园。收获后清理病株残体,深埋或烧毁。收获后,每公顷撒300千克石灰粉消毒。⑧药剂防治。生长中后期,用尿素0.25千克,加糖0.5千克,加水50千克,配成溶液,每5天喷一次,连喷4~5次,可提高植株体内液的氮、糖浓度比值到2以上,以此促进植株旺盛生长,提高抗病力。发病初可用:25%瑞毒霉800倍液;50%克菌丹500倍液;64%杀毒矾M8的400倍液;77%可杀得500~800倍液;72.2%普力克800倍液;47%加福农600~800倍液;72%克露750倍液,上述药之一,每7~10天一次,连喷3~6次。保护地内可用40%百菌清烟剂,每公顷3000~3750克于傍晚闭棚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