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在,发现你的职场优势
8116200000021

第21章 完美的执行(3)

“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营业部,但是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年纪,怎么能经受如此折腾呢。”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一种折腾,而不是一种机会呢?”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本部有那么多职位,却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医生无法确认这位先生是否真的得了心脏病,但他已经知道了这位先生的“病根”,那就喜欢在困难面前为自己找借口。

于是,医生给他讲了一个与他的情形截然相反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体育界的成功者罗杰·布莱克。

罗杰·布莱克杰出并不在于他非凡的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他曾经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400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米接力赛金牌。而更让人心生触动的是,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他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取得的。

除了家人、亲密的朋友和医生等仅有的几个人知道其病情外,他没有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带着心脏病从事这种大运动量的竞技项目,不仅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第一次获得银牌后,他对自己依然不满意。如果他告诉人们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即使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也会获得人们的理解的。但是罗杰却说:“我不想小题大做。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想将疾病当成自己的借口。”作为世界级的运动员,这种精神一直存在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

医生刚讲完罗杰·布莱克的事,这位中年先生就自己走出了医生的治疗室。  那些认为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寻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地工作而不是浪费时间寻找借口。要知道,公司安排你这个职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对困难的长篇累牍的分析。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他们经常为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各式各样的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这个工作做起来难度太大。”“客户不回信我有什么办法。”“这段时间实在太忙,把这件事给忘了。”“这么大的工程只给这么点时间,怎么可能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条件出什么样的活。”等等,听上去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但不论借口是多么的冠冕堂皇,借口就是借口,它所能带给你的后果,一点也不会因你的借口如何完美而有丝毫改变。

在工作中找借口是最愚蠢的人都能想到的办法,更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总能找出借口。找借口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出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加以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你的工作就会拖沓,以致没有效率。借口变成了一面挡箭牌,事情一旦办砸了,就能找出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以换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谅。一般情况下,我们找借口无疑是为了把自己的过失掩盖掉,心理上得到暂时的平衡。但长此下去,借口成习惯,人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设法积极进取了。

有多少人因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有多少人因为工作不努力、不认真,一见困难就找机会推脱,一出问题就找借口掩盖,而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挑战自我争取成功的机会!

罗斯是公司里的一名老员工,专门负责跑业务,业绩一直不错。只是有一次,他负责的一笔业务突然被别的公司抢先拿走了,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事后,他向公司领导解释说,因为自己的腿伤发作,比竟争对手晚去了半个小时。公司领导知道他工作一直很卖力,而且腿伤也是因前几年出差伤的,所以并未对他有任何责备之意。

其实罗斯的腿伤并不严重,只有仔细去看才会觉得他有点跛,但根本不影响他的形象,也不影响他的工作。可不幸的是,罗斯自此次用借口将责任推脱过去后,心理得意极了。以后每当公司要他出去联络一些困难较大的业务时,他都有他腿不行,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为借口而推诿。

公司领导开始还挺注重他的能力的,因为他经常推脱,时间一长,遂渐渐将他忘了,一有重大任务便委派别的业务去做。罗斯见领导不再将一些困难的任务交给自己,心里还暗自庆幸自己的明智。心想,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任务,谁爱做谁做去,完不成任务那才丢人呢。

如此种种,罗斯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如何寻找更合理的借口上,一碰到难办的业务能推就推,好办的差事能抢就抢。而无论什么样的业务一旦没有完成,他就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

一年后公司按绩效施行裁员,罗斯列在被裁名单的第一位。

公司领导将他叫进办公室,对他说:“你为公司负过伤,以前干得也不错,公司最不该裁的就是你,但是你这一年都干了些什么?绩效几乎是零,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老员工,你已在公司内部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公司只能让你走。”

罗斯刚要张嘴说什么,公司领导立即说道:“你不要再对我讲什么理由,这一年我听够了,你到财务办手续去吧。”  在任何一家公司或者企业中,那些企图靠种种借口来蒙混公司、欺骗管理者的人,最后只能落得像罗斯一样的下场。他们不尊重自己,却企求别人对他的尊重;他们不尊重工作,却梦想从工作中得到一切。这种毫无责任心的人在社会上也不会被大家信赖和尊重。

借口是对惰性的纵容。每当我们要付出劳动,或要作出抉择时,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这时借口总是在我们的耳旁窃窃私语,告诉我们因为某原因而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潜意识地认为这是“理智的声音”。假如你有此类情况,那么请你做一个实验,每当你使用“理由”一词时,请用“借口”来替代它,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心安理得了。

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那些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的人,虽然成功的因素各不相同,也并非都有超凡的能力和超凡的心态,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从不为自己的工作找借口。

怎样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恐惧导致拖延,而拖延则会导致更深的恐惧。拖延者常常被工作的分量和复杂所吓倒,他们害怕自己无法完成任务,结果就会不自觉地把工作一拖再拖。

这种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锁,是一种消极、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弱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开始,并以自我消沉、自我埋没告终。

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改变这种缩手缩脚的自卑心理。每个人的潜能都是非常大的,越相信自己,你所能完成的工作就越多,做得也就越好。

勇于冒险,敢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的潜能画地为牢,最终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

许多人虽然具备种种取得成功的能力,但是却有个致命弱点:对自己不够自信,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他们以为,要想保住工作,必须保持熟悉的一切,对于那些颇有难度的事情,还是躲远一些好。所以当他们面对不时出现的困难工作时,总是一躲再躲,而不敢主动发起“进攻”。如果困难的工作“不幸”轮到自己的头上,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拖延。结果,终其一生,也只能从事一些低层的平庸工作。

遗憾的是,多数员工谨小慎微,惧怕未知与挑战,而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员工少之又少。

但是,我们从美国成功的广告人杰克身上,却会找到挑战的巨大魅力。

1972年,汉斯刚刚高中毕业,他想找份工作,打算从销售工作开始。他梦想拥有公司配的又新又好的汽车,一份丰厚的薪水外加佣金和奖金,每天西装革履地上班,还有出差的机会。

一天,汉斯偶然发现了一则招聘广告:一家出版公司的全国销售经理要在本城待2天,只为了招聘一位负责4个州内的各书店、百货公司和零售商的业务代表。汉斯梦想在将来成为作家或出版家,所以“出版”二字对他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广告又说,起初月薪2000美元到2500美元,外加佣金、奖金、公务费和公司配车,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

然而,不幸的是,他去面试时,那位全国业务经理很客气地向他解释,他不是他们要找的人。一是汉斯太年轻,二是他没有工作经验,三是他没念过大学。这份工作显然是为年龄在30~40岁之间、大学毕业并具有相当丰富经验的人准备的,高中刚毕业的他显然不适合。该公司已有几位应聘者待定,尽管汉斯竭力毛遂自荐,但招聘者态度坚决——他就是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