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舌尖上的心理学
8120600000019

第19章 酒场细节决定饭局成败——饭局中的敬酒、劝酒、拒酒法则(1)

引子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会敬酒的靠语言艺术,善斗酒的靠游击战术,装醉酒的善于玩骗术,灌不醉的肯定防身有术。我们如能熟练掌握敬酒、劝酒、拒酒的法则,必将在酒场上做到细节完美,游刃有余。

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在饭局上喝酒是有讲究的,敬别人酒更是有说法,不能想怎么敬就怎么敬。多人敬一个人,那是宾客敬主人,下属敬领导;一人敬多人,那是主人敬客人,领导敬下属。如果你不是主人或者领导,千万不要一人敬多人,这是喧宾夺主,犯了敬酒的大忌。

刘某是建筑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平时为人积极热情,挺招大家的喜欢,但是通过一次饭局之后,人们对他的看法有了变化,觉得他不懂人情世故,不会看势行事。

那是一次公司内部举办的饭局,每年的固定时间都会举行,虽然饭局没什么特别意义,但所有员工和领导几乎都在场,所以大家并不把它当作普通饭局,都格外看重,不敢掉以轻心。每个人在饭局上举手投足都会小心谨慎,生怕出现考虑不周的事情,影响自己在公司内的形象,尤其是给领导留下不好印象。

刘某却没有领会到这些,在饭局上不懂得收敛,把他平时的那股子热情原封不动地搬到了饭局,以至于出了不小的问题。

饭局开始后,刘某积极热情,拿着酒杯先是敬了领导,领导非常高兴,准备敬大家酒。可是就在领导准备举杯敬大家的时候,他又端起了酒杯,向另一位同事敬酒。敬完这个人之后,领导觉得应该可以了,大家也已经做好了举杯迎接领导的敬酒了,没想到他又斟满一杯,开始敬接下来的一位同事,那位同事很尴尬,因为他知道这是不合时宜的,但是没办法,出于礼貌还是和他喝了。就这样,刘某挨个把桌子上的人敬了一遍,敬的时候还喋喋不休,把大家的神经都绷紧了,因为大家已经明显感觉到领导不高兴了。

领导当然不能在这样的场合大发雷霆,而且是遇上这种事,怎么开口也不合适呀。但是心里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被完全忽略了,本来还有很多话要讲,结果气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表情很僵。从此,这位领导对这个喧宾夺主的刘某失去了好感,再不愿正眼看他一眼。大家也都埋怨刘某办事太鲁莽,在那种场合胡乱敬酒,不仅把他推向了绝境,还把大家连累,个个对他没好感,大家待他再也不像先前那样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以一敬多。

在当今的社会,一定要学会这些为人处世的细节,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小的得体的举动可以让你青云直上,一个小小的错误的举动,也可以影响你的仕途前程。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领导少而群众多,所以只有领导才可以在饭局上以一敬多。所以切记,在饭局上可以多人敬一人,绝不可以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自己敬别人,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

在饭局上免不了喝酒,喝酒就自然免不了相互敬酒,当别人敬自己的时候,要大大方方端起酒杯来,不管能不能喝,起码在礼貌上要做到位;自己敬别人的时候,就不能像接受别人敬酒那样了,敬别人酒,自己必须要喝,而且决不能比别人喝得少。

既然你选择主动敬酒,就必须勇敢面对,千万不能已经决定敬别人了,拿起酒杯的时候又后悔了,说“我能不能不喝呀?”或者说“我少喝点儿……”那你只能贻笑大方了。这就好比是你先拉着对方要干某件事,结果到了真正干的时候,你却退缩了,要让对方一人承担,对方能不生气吗?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

在一家电器公司工作的小宫,平时工作卖力,但总是无法得到领导赏识,得不到提拔,于是就想到了请客吃饭。但是领导总是很忙,经常看不到人,于是他就从领导身边的人下手。他知道领导很器重小李,经常带他一起出差,是领导的心腹,所以把小李搞定就算是成功了。一天,他找到一个机会,向小李表示想请他吃饭,小李不好推辞,就答应下来。

吃饭那天,小宫先是恭维小李,然后又夹菜又敬酒,特别殷勤,照理说,在这样周到的服务面前,小李怎么也该满足了,可是小李从酒楼出来以后,非但没有给小宫引荐,没有在领导面前替他美言几句,反而对他还有一点小小的意见……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天吃饭时,饭是管够了,就是酒没喝好。要是小李是个不怎么喝酒的人,那倒也罢了,可不幸的是,小李偏偏是个酒鬼。那天小宫端起酒杯要敬小李,小李高兴得很,迅速拿起酒杯来跟小宫碰杯,小宫在碰杯之前却说,他自己是不能喝酒的,只能喝一点儿,小李一听,就很不高兴,勉强说了句“好的,不勉强你”就坐下了。小李原本以为这只是个小插曲,谁知到后来小宫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用小李自己的话说就是“小宫越来越不像话了”。因为他第一杯的时候还喝了差不多半杯,越往后越少了,最后少到只抿一小口,就这样,他还不停地敬小李,因为他知道小李爱喝酒,但他自己只管敬酒,却不喝,这让小李大为扫兴,越喝越没劲,直到饭局散场也没提起兴致来。

当然,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了,一顿饭吃成这样,还替你办事,那不是脑子有病吗?

那么,在向对方敬酒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如果你能喝,那就好办了,直接和对方对饮就行了。对方想喝多少,你就敬多少,直到对方说不喝为止。

其次,如果自己不能喝,那就不要一直向对方敬酒。你可以在开始的时候敬对方几杯,在后面的时间里,可以说明自己酒量小的事实,让对方随意喝。只要你能够在言语和沟通上让对方高兴,没有人会计较你陪他喝了多少酒。

最后,如果对方非常爱喝酒,无酒不欢,那就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总之,在敬对方酒的时候,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否则,对方会感觉你缺少诚意。

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随便给领导代酒

陪领导喝酒不是一件简单的差事,因为你要时刻照顾领导,这其中,给领导添酒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外,还要学会给领导代酒。但是代酒时要把握好时机,要在领导确实不能喝的时候代酒。

我的一个同事小王在给领导添酒和代酒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以至于领导对他有了依赖性,每次赴饭局必须把他带上。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从原来的普通员工很快上升到总经理助理,实际的权力更是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可谓前途光明。

他在陪老板出去吃饭的时候,时刻注意老板的一举一动,注意老板喜欢吃什么菜,什么时候喝酒比较痛快,等等,一看见老板酒杯里没酒了,马上给添上。同时注意观察客户,什么时候需要添酒,也会及时添上。另外,他还能把握饭局的节奏,当他发觉客户好像有点不胜酒力了,而老板似乎对喝酒也失去了兴趣,就赶紧给大家布菜。过了一会儿,等到该喝酒的环节时,马上站起来给每个人添酒,老板和客户们都很高兴,酒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除了在合适的时候给老板和客户添酒之外,他还会在适当的时候给领导代酒。有一次,客户中有几个能喝的,几杯酒下肚后,他看见老板明显不胜酒力了,但是客户还要敬酒,他于是挺身而出,说自己对这位客人仰慕已久,想借着这次吃饭时机,向他敬酒略表敬意。客户早已看出他是老板身边红人,自然不敢怠慢,一口应允。老板也非常高兴,免掉了几杯酒,可以缓一缓了。喝了几杯之后,客户又想敬老板酒了,他看到老板还是很勉强的样子,又赶紧拦下,说自己一直希望得到这次见客户的机会,怎么能这么轻易就结束呢?才喝了几杯而已,还得多敬您几杯才行。老板也赶紧说,他是我们公司难得的优秀员工,可以代表公司的形象,我们也应该提拔后辈……结果他又跟客户喝了几杯,然后又不失时机地请教客户一些拿手的问题,客户也很耐心地一一解答,结果就拖到该结束的时候了。这样既替老板解了围,还给客户留下了好印象,老板以后每次出去,必定要带上他。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至少可以学到以下几点:

第一,多给领导和客户添酒,可以提升自己在领导和客户面前的受欢迎指数。

第二,添酒也要看情况而定,不能一味地只管添,而不注意对方是否真的需要。

第三,给领导代酒,要瞅准时机,不露痕迹,这样才能既给领导解围,又让主客双方面子上过得去。

第四,要是能把对方的酒杯拦下,让自己和老板都免于喝酒,更是上上策了。

如果能做到上面的几条,老板不喜欢你都不行,你就等着加薪晋职吧。

碰杯时杯沿最好低于对方,如果你是领导,一定不要放得太低

饭局浓缩了做人的艺术。在饭桌上,你可以领略一个人独特的战略眼光,也可以欣赏一个人非凡的领导才能;你可以寻觅到与你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的朋友,更可以体会到明争暗斗、笑里藏刀、口蜜腹剑,仿佛这社会的缩影你都可以在饭局里找到。即使是这小小的碰杯,也能牵扯出很多的故事与哲理,供人细细把玩品味。

说到碰杯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传说古希腊人在席间举杯畅饮之时注意到,人们在饮酒时,鼻子、眼睛、舌头都能感受到酒所带来的享受,唯独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聪明的希腊人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将杯子发出的清脆响声传到耳朵中。这样,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也能享受到喝酒的乐趣了。当然,这个故事以轻松、愉快的方式阐述了碰杯的来历。

关于碰杯起源的另一种说法,就显得不这么“和谐”了:相传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力,人们之间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们习惯于饮酒,以表相互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的,所以为了防止心术不正之徒在对方的酒中投放毒药,人们想出了一种防范的方法,即在竞技前,双方要碰一下杯,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酒杯中倾注一些。以后,碰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礼仪。

碰杯的习俗虽然从古代遗留了下来,但不难发现,其作用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当你与对方碰杯时,心里想的已不是如何将自己的酒溅入对方杯中,而是如何将自己的诚意撒播到对方心中。其中,对于碰杯时杯沿位置的“纠结”更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

中国有一种习俗,那就是碰杯时杯沿要比对方低,尤其是向长辈、领导敬酒时,如果杯沿高于对方,则会被视为不懂礼貌。在古代的中国,人们在碰杯时习惯右手执杯,左手托底,将双手前伸与肩齐。右手执杯是因为在中国以右为上,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双手齐肩则是为了让对方看到自己腰间并没有暗藏凶器,是向对方表示友好。这样的饭局礼仪充分体现了对对方的尊敬和友好。杯沿的高低则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自己的身高。不过这样一来,一些身材矮小的上层人士就会不舒服,因为敬酒时酒杯很可能只够得上对方的腰带。所以,有些聪明人就想了一个解决的办法——按照辈分和地位的高低碰杯,辈分高、地位高的人的杯沿在上,辈分低、地位低的人的杯沿在下。这样,身材矮小的上层人士在饭局碰杯中就找回了面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办法慢慢普及开来,并最终成为了饭局礼仪中的重要一环。

而我们在饭局中碰杯时,为了更为礼貌,也要注意以下两点小技巧:

第一,如果你是饭局中的领导,那么你与他人碰杯时杯沿一定不要放得太低。试想,你作为领导还把酒杯放得很低,那么其他人是不是要弯腰跟你碰杯呢?作为一个领导,不该谦让的时候就不能谦让,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了。

第二,如果你与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地位相近的人碰杯,一定不要与对方争着将杯沿放到对方下面。当你碰到这种情况时,为了避免争执,可以提议杯沿同高度碰杯。这样既不会让对方觉得你没有礼貌,也能够使饭桌上的气氛更加融洽。

饭局上的座位安排和敬酒顺序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奉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这一原则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即使在饭局上,也依然遵循着这一原则。因此,饭局上的座位安排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饭局上的座位安排有什么讲究呢?

饭局中,所有入席人员分为主、客两方。主方至少要有两个人,一人是“主陪”,另一人是“副陪”,而且一般“副陪”和“主陪”之间是朋友、亲人、同事或部下关系。在安排座位时,“主陪”要坐在正对门的位置,以尽地主之谊;“副陪”要坐在“主陪”的正对面,即靠近门口的地方,以方便招待宾客;主陪的右边是主宾,左边是副宾;副陪的右边是宾客中第三位重要人物,副陪的左边是宾客中第四位重要人物;其他的人则可以随意入座。

如果到场的人比较多的话,还可以另外安排一个或者两个边陪。其中一位边陪坐在主陪左方、副陪右方中间的位置,另一位边陪则坐在主陪右方、副陪左方和第一位边陪相对的位置。这样,主陪、副陪和两位边陪的座位如果连成线,会呈十字交叉的形状。其余宾客坐到边陪旁边的位置。

可以说,这种坐席安排适用于接待贵宾,即有重要人物在场时的坐席排序。这种安排座位的方法不但符合我国传统中“以右为上”的思想,又有利于主客双方的沟通、交流,从而拉近了主客双方的感情。

除此之外,酒桌上的敬酒顺序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在敬酒的过程中,有的地方习惯是先主陪全场敬三杯,然后是副陪按照顺时针的顺序依次敬酒;有的地方则是按端上来的菜中鱼头的指向敬酒,对着鱼头方向的客人要敬三杯,对着鱼尾方向的客人敬两杯,这是因为鱼头指向的位置,一般是主宾所在的位置。

在某些不太讲究的场所,酒桌上排座的顺序可能不太严格,我们无法根据座位的排序来判断宾客的尊卑。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按照座位的顺时针顺序敬酒,即“先左后右”的顺序敬酒。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座的人都属平辈,不分主客、尊卑;二是在座的所有人之间不太熟悉,不清楚对方的社会地位和年龄。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场合,在敬酒前,一定要先打听一下对方身份或留意别人如何称呼他,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避免尴尬局面的发生。

敬酒原则: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在一场饭局中,敬酒是宴会中的重头戏,也是主人和宾客互动的重要环节。敬酒这件事看似简单,好像在座的人相互举杯、喝酒就可以了,其实敬酒中大有学问!

那么,在饭局上我们应该如何敬酒呢?一般情况下,酒桌上是按照在座诸人年龄的大小、职位的高低和主宾的身份来敬酒的。在敬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到尊卑有别、主客分明、长幼有序。如果酒桌上有自己不熟悉的人,一定要事先了解此人的身份和称呼,然后再视具体情况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