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舌尖上的心理学
8120600000027

第27章 饭局中的心理学——让你五分钟成为饭局高手(1)

引子

饭局是最好的心理实验室。如果你是饭局参与者,一定可以通过对方的饭局表现看懂他的内心想法,也可以利用一些心理法则让自己在饭局中游刃有余,从而轻松玩转饭局,在五分钟之内成为饭局高手!

模仿效应——饭局之上不当出头鸟,找个榜样跟着来

很多人喜欢在饭局上出风头,尤其是当有领导或者重要人物在场的时候更是如此。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只有在饭局上充分展现自己,才能够吸引他人的眼球。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一个人越是出风头,出错的机会就越多,这不但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反而会闹出笑话,甚至成为众人的笑柄。

如果你去参加一个重要的饭局,在座的人你都不熟悉,而且很多规矩你也不太懂,这时你应该怎么办呢?此时,最高明的做法就是“模仿”。就是说,当你在饭局上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做的时候,不要盲目行动,而是先观察别人,然后选择一个比较优秀的人做榜样,并照着他的样子去做。这种模仿优秀者的做法,不仅会给在座诸人留下处事稳重、得体的好印象,而且会避免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发生。

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一同赴另一位朋友的婚宴,席间有一盘又大又美味的海蟹,大家都赞不绝口。等吃得差不多的时候,酒店的服务员给每人端上来一个精致的小银盆,银盆里装的是水,水面上还飘着几片带有香味的花瓣。我的那位朋友还以为这是酒足饭饱后的一杯花茶,于是端起来就准备品尝。我看此情景,迅速拉了一下他的衣角,示意他把手中的银盆放下。然后,我把手指放在自己的那个银盆中,做出洗手的动作。这个时候,我的朋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么高雅的一盆水,并不是让客人品尝的茶,而是让客人用来洗手的,是万万不可喝的!

婚宴结束之后,我的这位朋友万分感激地对我说:“幸亏你眼明手快,不然的话我就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了!”

所以说,在饭局上模仿别人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恰恰相反,如果你因为不懂某些规矩而让自己在饭局上出丑闹笑话,才会成为令众人嘲笑的反面教材。

在饭局上,如果你不清楚某些规矩,就不要抢着去做。如果你总想在饭局上出风头,事事都想领先于别人,这很可能让自己弄巧成拙。尤其是和领导一起参加的饭局,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事都要谨慎,不该做的事情一定不要去做,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能说,不懂的事情就要看别人怎么做,自己跟着来,这是保证自己不出错的最好方法。

在饭局里,最值得你模仿的人其实是你的领导,学习领导在饭局上的风范和气度,会让你在不知不觉间成为饭局中的焦点!为什么那些经常跟随领导左右的秘书们最容易被提拔,这正是因为他们在模仿中学会了领导的艺术。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这也是模仿效应。在饭局上,如果你遇到不懂的事情,不要愣头愣脑地去做。只有学会模仿那些优秀的人,才会让自己走得更快、更远。

共情效应——找到双方兴趣共同点,你们就可以推心置腹了

一群人围坐在一起,觥筹交错中,无非是想多认识几个朋友,扩大一下自己的人脉。吃饭喝酒是一个彼此相识相知的过程,如果你懂得“共情效应”的原理,即使对方是一个陌生人,他也会在你的引导下,推心置腹,无话不谈。

什么是共情呢?

关于共情,中文有多种译法,如“神入”、“同感”、“共感”、“投情”、“同理心”、“感情移入”等。简单地说,共情就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能力。

人是社会性动物,这就意味着,人们在做事情时,需要和他人打交道,和他人打交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交谈。彼此之间只有通过交谈才能了解对方,进而达成交往目的。两个并不了解的人之间如何能够做到没有障碍地交谈呢?此时就需要运用一下心理学中的“共情效应”。

在饭局上进行交谈时,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个足球迷定会对足球话题有兴趣,一个音乐发烧友定会对音乐充满激情,一个热衷炒股的人必然会对股市情有独钟……如果你和这些人在饭桌上碰面,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拉近你们之间的关系是最聪明的一种做法。因为他们常常会在情感上,把和自己兴趣一致的人当成是比较亲密的人,跟一个亲密的人交谈,通常不会有什么防备之心,只会感觉有说不完的话。如此一来,你们就会对彼此推心置腹,在滔滔不绝之间,你们的感情会迅速升温。凭借这种交情,以后你再找对方帮你办事时,也就方便了很多。

在这方面,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做得很好,他一直把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当成是自己获得他人好感的最有力的武器。

一次,罗斯福举办了一场晚宴,邀请很多人前去参加。等所有人都落座以后,他发现其中很多人自己不认识,他心想对于这些陌生人我该如何跟他们交谈而不至于冷落他们呢?想到这里,他便找了个熟悉所有出席宴会人员的记者,仔细询问了每一个人的名字以及兴趣爱好。等到都问清楚以后,罗斯福感觉心里有底了,便主动走到每个人的身边,同他们聊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这个方法十分奏效,罗斯福和每个人都谈得开心,丝毫没有感觉到一点儿尴尬。就这样,那些陌生人很快和罗斯福成了朋友。后来罗斯福参加总统竞选,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忠实拥护者。

所有人都想成为交际高手,而成为交际高手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学会和对方交谈。在中国,无论是谈生意还是会朋友,人们都喜欢在饭桌上解决问题,于是饭桌就成了一个彼此联络感情的最佳场所。在这些饭局上,每一个参加饭局的人都想借此机会拉关系,办事情。此时,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些跟你不大熟悉的人,就需要运用“共情效应”,找你们都感兴趣的话题聊一聊。

小李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职,由于工作原因,他常常要出去和客户谈生意。公司规定员工每签一个订单,可获得相应的提成。一直以来小李都是公司里拿提成最多的人,不仅同事羡慕,领导也很赏识。有人就很纳闷,小李又没有三头六臂,他怎么就能次次签单成功呢?其实,小李的秘诀就是在谈话时找双方兴趣的共同点。

大多数交际高手都是很会拿“兴趣”做文章的人。在他们眼里,这不仅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最愉快的方式,还是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古人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在谈论起自己的兴趣时,即使沉默寡言的人也会变得滔滔不绝。如果你找到了双方的兴趣共同点,即使说上千句万句也不会嫌多。当你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达到了目的。

爱因斯坦曾提出一个成功的公式即“勤奋+方法=成功”,其实在人际交往上也有一个公式叫“态度+方法=成功”。饭局对于那些交际高手来说,是深化关系、拓展人脉最好的场所。获得对方的好感,与对方拉近距离是讲究方法的,运用“共情效应”找到双方的兴趣共同点就是一个最佳方法。

移情效应——如何让别人快速把你当作自己人

何谓“移情效应”?

所谓“移情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人把对某种特定对象的情感转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者事物上,从而引起他人的同类心理效应。

我们都知道“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爱屋及乌就是移情效应中最为典型的表现。这个词的表面意思是,因为爱这座房子,所以也爱上房子上的乌鸦。它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说,如果爱一个人,就会爱护所有和这个人有关的人或者物。

那么,关于移情效应的具体运用,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让对方认识到你跟他是同一阵营的战友。在饭局中,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站在自己这一边,所以你要用自己的真诚让对方知道你跟他是同一个阵营的战友。比如,某位领导提出了一个有关公司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你若表明自己对这个意见的支持和赞同,这样他会把你列入同一阵营。

第二,从大人物身边的人入手。想让别人快速地把你当做自己人,决不能“强攻”,只能一点点渗透。很多人不懂迂回策略,总想一下子把某人搞定,这是不正确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无利益的买卖,谁都不愿意白忙活。如果你跟老板去饭局,想让老板把你当作自己人,就要先从他身边的人入手。饭局里,和老板关系最密切的人是谁 ?当然是他的助理或者秘书。所以,先接近他们,让他们帮你传达肯定比你自己表达要有效得多。

饭局上,大人物的专职司机、经纪人、健康师等也不容忽视,他们有机会跟大人物接触,所以,跟他们接触你也能让那些大人物注意你。如果进饭局,你可以选择跟这些人坐一起,因为论级别你不一定能够跟大人物坐一起,所以跟他们的司机、经纪人坐在一起是很明智的。

可以说,如果跟领导身边的人搞好关系,领导自然而然也会把你看作自己人。

第三,要取得对方的信任。

要取得对方的信任,就要了解他的爱好、生活习惯、信仰等。一旦他在饭局上谈到某个话题,你能正确地回答,这样就会取得他的关注和信任。我们知道,在京剧表演中,最讲究“脸谱”的效果。表演者如果画上一张“好脸”,能对观众产生强烈的暗示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想取得别人的信任,不仅需要一张“好脸”,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真心。时刻把对方的事放在心上,了解他的需求,真心跟他谈心,那么,很快他就会把你视为知己,当成自己人。

第四,要让别人快速把你当作自己人,一定要学会观察。

当然,我们不提倡阿谀奉承,只是希望你能在饭局上有“眼色”。什么叫有“眼色”?该让座的时候让座,该敬酒的时候敬酒,该布菜的时候布菜。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你要注意,别人办不成的事情你要办成……这就是有“眼色”。

总之,在饭局里,移情效应其实就是以情动人,让他打心眼里接纳你,这样你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

曝光效应——寻找饭局中的最佳曝光点

经常关注娱乐圈的人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明星总会以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曝光率。比如出席各种时尚派对、剪彩仪式、慈善活动,甚至还有人专门以各种绯闻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明星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其实,他们是在利用“曝光效应”扩大自己的名气。

什么是“曝光效应”呢?“曝光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常常会偏好自己比较熟悉的人或物。社会心理学又把这种效应叫做熟悉定律。

心理学家赛安斯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准备了12张学生的大头照,然后从中抽出几张照片让学生们看。在实验刚开始时,赛安斯示意学生这个实验是关于视觉记忆的实验,目的是测定每个人对所看大头照的记忆能保持多久。其实,他的真正目的是想弄清楚观看大头照的次数与产生好感度的关系。他规定学生们观看每种大头照的次数分别为0次、1次、2次、5次、10次、25次,按条件各观看两张大头照。随机抽样,总计86次。实验结果表明,观看次数与产生好感度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当这种心理现象被实验证明了其科学性之后,它便成为了一个抢手货。对这种效应运用最多的就是广告。

众所周知的“脑白金”广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消费者对脑白金的广告起初都没有好感,然而由于这个广告天天在电视上播放,人们看得多了,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

如果你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让别人记住你,那么这种曝光效应就能帮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