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是人生一件有趣味的乐事。但必须是在自愿随意的情况下,如果饮酒而又强人所难,酒之趣大抵是不会有的。吾性好饮,每于酒场中见劝酒情景,便以为是苦不堪言的事情。
以今日饮酒风气的普及,少有人不曾涉身于酒场,承蒙主家看得起,有幸叨陪末座。既是陪座,酒是必要喝的,何况主人一边不断地劝:诸位赏光,今儿一定要喝个痛快。这一番劝让,自然谁也不好再推辞,也为着感谢主人盛情的款待,便一杯杯地喝,然究竟人各有异,酒各有量,觉着轻飘飘朦胧胧了,只好向主家道:对不起,我不能再喝了。这怎么行,你这不是不给我面子吗?主人立起身来,大觥加劝,好言相逼,于是,宾主间酬酢不休,主强劝而客巧避,竟能斗智一番,终是这般盛情任谁也不好意思再推却,硬起头皮来又倒进肚里两杯,天旋地转了,口舌麻木了,凭你巧言善语也是劝进那酒水儿了。主人灵机一动,软劝不成,来硬劝:猜拳行令,谁输谁喝!大凡赌赛之事,赢家获利,缘何独饮酒一事输家获利,难得其解。好胜心与侥幸心理便也随着酒精升腾了,来就来!伸拳头扯嗓门,口中的水星儿溅在哪里全然不管,直把全副身心投入到殊死的较量中。看双方那阵势,我总疑心他们暗中都隐藏了不可告人的杀机。不知不觉又是二三两入了腹内。主人满意了,谢诸位今天捧场,酒足饭饱,到此罢休。可再瞧那位,“先生一醉万事已,哪知身在尘埃里”,已经趴在油污的餐桌上再也抬不起脑袋了。吾观时下劝酒,其目的,总是在于非劝倒几个誓不罢休,而今人辄饮即醉,大抵也多因为劝酒所致。
劝酒之事古已有之。详情不知,但读明清笔记小品,有“致欢欣而止,非必欲其酩酊酕醄,淋漓几席尔后为快也”之类的记述,明人周宪王有《拟不如来饮酒歌》一首,可以看作是古人劝酒之一法,其中有云:“莫向忙中去,闲时自养神。功名一场梦,世界半分尘。日月朝还暮,时光秋复春。不如来饮酒,醉里乐天真。”文字虽嫌消极低沉,然就其劝酒而言,较之今人也还算文明雅致。酒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斑斓辉煌之一部分这不待言,但我以为似该剔除劝酒这一个疵点才好。而中国人历来信奉中庸之道,谦让容忍平和安详,乃处世之一般规则。然由劝酒此一斑又可知,中国的人性,实在还有别一面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