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已经上小学了,起床、睡觉还得大人货她帮忙穿衣、脱衣,不消说,别的一些事情,依赖于父母的程度就更大了。她不是独生子女,而且就我的理论与实践,也不过分对她特殊地宠爱。她所以有依赖,一是她的母亲给予了她过多的“母爱”;二是上学前班以来的两年里,她在独生子女占绝大比例的环境中耳闻目睹了别的孩子的许多生活情景。于是,在她那朦胧的潜意识里,就有了一个她不能明确的印象,这印象,自然也就影响着他的行货以至于品格和意志。
独生子女带来的问题的确是相当严重的。同事带儿子探亲回老家,一个月的时间里,只要不是他领着,任何亲戚朋友就别想能从他身边把儿子带出家门口去玩耍,他对谁也不放心。另一位同事的儿子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干什么事,必须打电话到单位向爸爸请示汇报。物质生活上,尽可以由了孩子的心愿去满足。生存上,事事处处呵护体贴关怀无微不至。独生子女们,便处在了一个畸形温软的生活空间,中国的“小太阳”们,在他们父母的眼中,大抵是熠熠生辉甚至光辉灿烂的,然而他们一旦走出家门进入社会,无数的“小太阳”放在一起,那情景必然是别一种样子了。不过,很可以欣慰的是,不但社会看到了这个问题,就是“小太阳”的父母们,也在先在后地发现了。不少的家长都在说:“这一个孩子,将来可怎么活呢?!”倘再更深地一琢磨,便不是谁家的孩子将来可怎么活的问题了,而是中国将来可怎么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了。曾有文章以《少儿跨世纪素质培养不能等了》货题指出:中国少年儿童“目前的整体素质出现明显缺陷,特别突出的是生存意识、实践能力及意志品格等方面。”(1994年3月21日《报刊文摘》)那么,这“跨世纪素质”怎么培养呢?文章没有告诉我们。然而必须要有人告诉我们,不仅因货“不能等了”,还因货那些遗憾和叹息的父母们,愈是放心不下孩子将来的生活,就愈是视孩子如掌上明珠一般,愈加地对他们实行着爱护加关心的“培养”。这恶性的循环可怎么得了呢!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既如是,孩子便不仅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国家和社会就有义务和责任对他们的未来负责。我所想到的是,针对独生子女的中国儿童的社会现状,我们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乃至中学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少年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在实施教育中,从理论(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订)到实践(具体教学计划的实施),都要把生存意识、实践能力和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养列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