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明的成长
8121400000043

第43章 说古谈今话人才

对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人们或褒或贬,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总之,算是近来的一个热门话题了。

这话题中,还有一个方面似乎也值得说几句——虽然说起来也未免老生常谈。这就是:人才问题。曹操与诸葛亮,“三国”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不但对垒于两军,且性格迥异,各有特点。然二者却有一共同的美德——唯才是举。曹操曾言:“天地间,人为贵。”“为国失贤则亡。”为实现一统天下之抱负,他曾三下求贤令。他那脍灸人口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句子,更是表达了要以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真诚得到更多贤才的心情。正由于他重视贤才,不拘一格,他的周围才谋臣似雨,猛将如云。诸葛亮的“治国之道”是“务在举贤”。他给后主刘禅的秦疏《出师表》,举贤荐能,语言恳切周详,为历代所推崇。他的人才六等级,识别人才的七种方法,为充分发挥人才观,使得蜀汉政权下的志士仁人纷纷云集在他的周围,形成恶劣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团。

说古,实在无趣得很,还是谈谈今吧。

宁夏的人才流失,近来颇为有志之士们感慨良多。“孔雀东南飞”已成了人们嗟叹人才难留的口头禅。诚然,人才的获得,需要一个适合于他成长发展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环境。仅此而论,宁夏这环境是差了一些。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仅此而论,宁夏这环境是差了一些。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那在人才成长环境方面曾经远不如宁夏的地方,不是照样吸引了众多的人才而获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发展速度吗?在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上,我们恐怕还缺乏曹操和诸葛亮那样的贤者。我知道的一件事。某人由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就是不愿回到宁夏。凭了她在中央电视台实习时的节目主持,留到了京城。其间,不曾听到宁夏有什么人为她的去留作过认真考虑,只由她去了算了。每看电视节目中宁夏那几个老面孔的主持人,我就会想到这一件事。多少的人才,便是在这样无人关心、无人过问的情形下出走或不归的。就我身边的熟人,近年以优厚待遇和人尽其用的条件而被挖走者已不在少数。

奇怪的是,一个在宁夏不为重视庸庸碌碌的人,到外面几年便做出了大业绩,偶然来到了宁夏,宁夏人又要吹嘘了:某某曾经是宁夏人,是宁夏培养出的人才,是由宁夏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唉唉,我真要替那吹者脸红替那被吹者不平了。

更为奇怪的,往往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有着深入透彻的敏锐判断,但一俟实行起来却就变了样。举贤荐能,需由贤能者为之。如诸葛亮,倘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他大抵是不会出山的。“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而谁来举贤,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这问题不解决,人才,还是留他不住的。

199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