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明的成长
8121400000046

第46章 “书”的闲话

我喜欢逛书店,但买书很少,这原因即是书价与我过不去。一本蛮不错的《寓言词典》,翻到末页一瞧书价,不啻于一瓢冷水兜头而下,于是,“饥肠辘辘佯为饱,热泪汪汪强作欢”,昂首挺胸空手而归。

不过,买不起许多书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孟老夫子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话确能安慰人心。况且,书多也并不就意味着知识丰富。《俗说》中就有这样一例:东汉左丞傅迪“大读书而不解其义”。刘柳谓其“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终当祝就厄”呢。至于藏书颇多却又难得翻阅几本而至生书囊者,也大有人在。所以,与其让书生虫,莫如“一贫如洗”。

平心而论,真正买不起所需之书的人也不见得多。就拿我来说,总也在书与过滤嘴之间徘徊,最终往往屈服于后者,买书破费则不及其1/3;倒是书价的迅涨,使得人们不得不对书的质量愈加挑剔。有时你有了钱,却不一定能买到你所需的书。为买一套《鲁迅全集》,我跑遍了几乎所有书店,终究一无所获。还有一次我领七岁的小儿去买书,满书架全是这“鬼”那“神”,这“妖”那“怪”,唯有一本供大孩子读的《雷锋的故事》。儿子非要《孙悟空大战怪物岛》,我偏选择《雷锋的故事》,爷儿俩最终闹个不欢而散。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确实有一些书构成了我的生活,或者说,是这些书‘产生’了我。如果不是这些书,我不敢说自己现在是什么样。”我国古代左思的《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可今日之书能达此境者太少。我想,当年孟子说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大抵也多少与书之质量有关。既然我的精神营养还十分的不足,又不能违背“经济规律”使书价降低,那么,只好寄希望能有更多的好书问世。

199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