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8122000000044

第44章 丝路书香文苑撷英(4)

1937年至1947年之间,天津著名穆斯林学者王静斋(约1879~1949)将萨迪的《蔷薇园》译成汉文,题名为《真境花园》,由北京牛街清真书报社于1947年正式出版。译者在译本序言中写道“萨迪擅长文学,笔调新颖,亦庄亦谐,实开近代幽默体裁之先河故其作品极为世人所推崇,而本人也被列为四大文豪之一。”王静斋自幼学得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他不仅翻译过许多阿拉伯语的典籍,而且写过两部波斯语法书。他将《蔷薇园》译成《真境花园》是最早一部将波斯文原著翻译成汉文的作品,对波斯文学在中国的研究有深远的影响。

波斯古典文学在新中国的译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和伊朗之间友好的睦邻关系,促进了波斯古典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翻译波斯古典文学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到八十九十年代达到高峰期,研究波斯文学和中国与伊朗文学关系的学者也日渐增多,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日渐清晰。

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水建馥翻译的萨迪的《蔷薇园》。这个译本是根据E.B.伊斯特威克的英译本转译的。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文学小丛书”形式出版了上述水建馥译本的节译本,颇有市场。1958年正是《蔷薇园》问世700周年之际,全世界都在隆重纪念萨迪这位世界文化名人,因此,水建馥的译本就格外地有意义了。当年,中国文化界也召开了纪念大会。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先生在大会主题发言中指出:“萨迪乃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他深刻而现实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注1】

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潘庆舲先生翻译的《鲁达基诗选》。这个译本是译者根据1951年俄文本《鲁达基选集》选译的。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潘庆船翻译的《赫达雅特小说集》。这也是根据俄译本的赫达雅特《选集》转译的。赫达雅特(1903~1951)是伊朗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小说家。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潘庆船根据俄译本转译的《波斯短篇小说集》。小说反映了伊朗人民在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悲惨的生活境遇。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就也出版了潘庆船翻译的《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这是《列王纪》(又名《王书》)的选译本,其作者菲尔多西(941~1020)是支撑波斯文学大厦的四根支柱之一,具有世界影响。可知潘庆船先生对波斯文学作品的译介具有开先河的意义。他本人也成为中国建国后最早翻译和研究波斯文学的学者之一。

1958年,郭沫若先生早年翻译的《鲁拜集》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直至1978年,这本书印了三次之多,影响较为广泛。

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宋兆霖翻译的《鲁米诗选》。这部根据俄文译本转译的诗集,包括11首抒情诗。鲁米(1207-1273)又名莫拉维,是波斯著名苏非主义诗人,也是支撑波斯文学大厦的四根支柱之一。

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波斯语专业全体同学集体翻译的《伊朗人民的呼声》。作者拉胡蒂(1887~1957)在书中主要描写了起而反抗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和乐观精神。

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沈立中翻译的五幕剧本《异母兄弟》。它是根据作者哈·姆·比扎利和胡·扎姆什提供的俄文打字稿译出的。该剧本以20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的历史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伊朗人民的生活。

1965年,作家出版社上海编辑所出版了邢秉顺翻译的诗集《朝霞的信使》,共收16首诗。作者穆罕穆德·塔基·巴哈尔(1866~1951)在诗集中表现了自己广泛的创作兴趣和对人民生活的热切关注。

20世纪50年代以后,波斯古典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逐渐进人高潮。因此,为许多学者提供了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条件。

1980年,水建馥翻译的《蔷薇园》。在人民出版社进行第2版印刷,印数多达2万册。1984年,水建馥和北京大学教授、波斯文学专家张鸿年应伊朗政府的邀请,前去参加伊朗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纪念诗人萨迪诞生800周年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水建馥先生以他译的《蔷薇园》向大会献礼。在他们两位学者提供的《萨迪在中国》的论文中指出:“萨迪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观点与孔子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两位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但他们都有一颗爱人之心。他们都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爱护人和尊重人。他们都反对暴政提倡仁政,都强调知识的重要意义,指出教育在改造社会和人类的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在个人修养上,他们都提倡人要重视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两位东方的思想家,在各自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几乎也是一样,伊朗人民称萨迪为‘伟大的导师’,而中国人则把孔子尊为‘万世师表’。”【注2】这两位专家用比较的方法对孔子和萨迪进行了评价。中肯、准确,代表了80年代中国学者的研究水平,也标志着中国学术界对波斯作家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81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邢秉顺翻译的《哈菲兹抒情诗选》。这是中国首次译介哈菲兹(1320~1389)的抒情诗,共80首,对中国学者研究这位支撑波斯文学大厦的四柱之一的诗人有极大的帮助。

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黄呆忻翻译的海亚姆的《柔巴依集》,书中收入的101首诗是根据英译本转译的。这一年是翻译界翻译波斯文学作品较多的一年。元文棋编译的《伊朗阿凡提的故事》共158篇,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张晖翻译的《鲁达基诗集》共收入鲁达基(850~941)的各种体裁的诗歌74首,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潘庆舲翻译的古代波斯故事集《九亭宫》,包括8篇故事,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王志冲翻译的《波斯趣闻》,书中包括268则笑话,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何根惠等人翻译的《奇异的牛角——波斯民间故事》,共有15篇故事,由重庆出版社出版。1982年成了波斯文学作品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的一年。

1983年,潘庆舲编的波斯古典诗选《郁金香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只一次就印刷了17500册,读者很多。书中精选了鲁达基、菲尔多西、海亚姆、内扎米、萨迪、鲁米、哈菲兹、贾米8位最著名的波斯古典诗人的100多首诗,共5000余行。译者在书的卷首所写的《绚丽多彩的波斯古典诗歌》一文中,提纲挚领地总述了波斯古典诗歌的发展史,而在每一位诗人所选的诗前面又都有对该诗人生平创作的简单评介,这种史论结合、总分清晰的编写体例,使这部书颇具特色,并适合阅读,因此颇受欢迎。正是在这种译介、研究的基础上,潘庆船先生才得以完成他的学术专著《波斯诗圣菲尔多西》,并由重庆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填补了中国学术界研究菲尔多西无专著的空白。

1984年,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张鸿年教授走出学者的书斋,进人翻译家的行列。他翻译的伊朗作家扎赫拉·恒拉里编著的《波斯文学故事集》,共有18篇故事,作为《东方文学丛书》之一,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又出版了他翻译的内扎米的名著《蕾莉与马杰农》,这两部译作各印了1万多册,很受读者青睐。

张鸿年教授(1931~)是中国波斯文学专家,长期在北京大学东语系讲授波斯语言文学。早在1982年,他就在北京大学《国外文学》刊物上连载了《波斯文学介绍》的文章,具有波斯文学简史的性质。199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编著的《波斯文学史》一书。这部中国目前仅有的一部波斯文学史,代表了中国研究波斯文学的总体水平。其学术视野开阔,有理论研究深度,具有开创性,是研究波斯文学难得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1989年,张鸿年翻译的萨迪的又一部名著,《蔷薇园》的姊妹篇《果园》,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此,他的译作一发不可收。进人90年代,他翻译的欧玛尔·海亚姆的诗选集《波斯哲理诗》,1991年由北京文津出版社出版。伊朗著名学者、德黑兰大学教授巴赫堤亚尔博士在为译本写的序中,高度赞扬张鸿年说:“我深知张鸿年教授确切地掌握了波斯语及波斯文学,并且知道他成功地翻译过多部波斯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毫不怀疑他能顺利地把本书译成中文。”他指出:“中国人民与伊朗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和长期的文化交流。……翻译文学名著、沟通文化交流乃是促成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加强友好关系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张鸿年没有辜负伊朗友人的殷切希望。

1991年6月,他翻译了波斯古典文学名著、菲尔多西《列王纪选》,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列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出版。译者在“译本序”中指出:“《列王纪》(又译《王书》)是波斯诗人菲尔多西(940~1020)所创作的一部六万双行的波斯民族史诗。本书选译了这部史诗的代表性篇章,即‘四大悲剧’。”1994年11月,相同版本《列王纪选》又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丛书”出版,原版本的“译本序”在新版时改为“前言”。两次共印刷了2万4千册之多,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1995年,张鸿年编选的《波斯古代诗选》也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列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出版。编选者张鸿年、邢秉顺、张晖、元文祺四人是中国目前翻译、介绍、研究波斯文学的领军人物。他们直接从波斯原文翻译了20多位波斯古典诗人的代表性诗篇,是继潘庆船《郁金香集》之后中国学术界译介、研究波斯古典诗歌向纵深发展、开掘的必然结果。

2000年,湖南文艺出版社以超前的思路和过人的胆识出版了《波斯经典文库》。这部由中国著名东方学家季羡林和伊朗著名学者赛义德·夏希迪担任顾问的丛书,将出版《果园》(一卷)、《蔷薇园》(一卷)、《鲁拜集》(一卷)、《鲁达基诗集》(一卷)、《列王纪全集》(六卷)、《玛斯纳维全集》(六卷)、《哈菲兹抒情诗全集》(二卷)。前3部作品由张鸿年独自一人译出,现已出版。译者在每部译著前的“译者序”中,分别介绍、评价了“波斯大诗人萨迪和《果园》、《蔷薇园》”、“波斯大诗人海亚姆和《鲁拜集》”。这两篇长文是译者多年研读这些作品的心得体会,代表了中国学者研究波斯古典文学和作家的新高度。其他各种波斯经典文库译著的出版,将带给中国学术界一个评论、研究、学习波斯文学的阳光灿烂的春天。

其他波斯文学作品的译介还有不少,如1983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由忻俭忠、宋东方译的《魔堡》;1984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元文棋编译的《三王子与大鹏鸟》;1985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由饶毅编译的《波斯民间故事选》;1986年,湖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饶毅翻译的《少女的奇遇》等。这些波斯民间故事让广大的中国读者从更广阔的视野里认识了波斯作家、作品和波斯人民。

【注1:萨迪著张鸿年译:《蔷薇园》,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2页。】

【注2:萨迪著张鸿年译:《蔷薇园》,湖南文艺出版社,Z000年,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