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8122000000047

第47章 中阿书缘余韵悠长(3)

黎巴嫩另一位作家奥马尔·阿布·纳赛尔,又名顾麦尔·艾布纳斯尔编著的长篇古典小说《沙漠骑士安特尔》,1981年由根弟译出,在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译名为:奥马尔·阿布·纳赛尔。198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俞山翻译的《沙漠骑士昂泰拉》是另一个译本。这两个不同的译本各有千秋,这种“复译”现象的出现,是件大好事。因为它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复译”才有进步。“复译”使阿拉伯作家作品的翻译扩大了在中国的传播范围和影响。

黎巴嫩另外一位作家乔治·易卜拉欣·胡里,其著名长篇小说《东方舞姬》,于1985年被李唯中、马瑞瑜译介到中国,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曾再版4次,印数累计达38万册,拥有多少中国读者,可想而知。

上述黎巴嫩作家的译作,在中国的读者中引起广泛的阅读兴趣,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

纪伯伦作品在中国

纪伯伦(1883~1931)是“旅美派”文学的旗手、灵魂和领袖。是黎巴嫩近现代最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小说家、散文家和画家。这样一位成就高、影响大、令人神往的作家,必然是中国翻译界和读者关注的重点作家。因此,在用中文翻译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中,除《一千零一夜》之外,纪伯伦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是译介较早、译本最多的。

纪伯伦精通阿拉伯语和英语,能熟练地运用这两种文字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因此,他的作品不仅在阿拉伯世界,而且在全世界都颇有影响,在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最早译介纪伯伦作品的是现代著作家茅盾(沈雁冰,1896~1981)。1923年,他从纪伯伦用英文写的寓言、散文诗集《前驱者》(今译《先驱者》,1920年)中,选译出《批评家》、《一张雪白的纸说……》等五篇散文诗,先后发表于《文学周刊》第八十六和八十八期上。继后,1927年,著名翻译家赵景深(1902~1985)的翻译作品《吉伯兰寓言选译》(“吉伯兰”即“纪伯伦”)又发表于《文学周刊》第二百七十九期上。由于上述这些译介性的文字传播不够广泛,纪伯伦在中国的知音并不很多。

20世纪30年代初,这种情况开始出现转机。1929年12月,北新书局将纪伯伦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寓言、散文诗集《疯人》(1918),作为该社“风满楼丛书”之一部,向社会隆重推出,不同凡响。译者刘廷芳(1891~1947)20年代曾留学美国。1925年回国在燕京大学任教时,即已开始翻译纪伯伦的作品。它的这部《疯人》译文集,共收入寓言、散文诗35篇,是该作品的全译本,也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纪伯伦作品的译本。紧随其后,上海新月书店于1931年9月出版了由冰心翻译的纪伯伦的代表作、散文诗集《先知》。这部有照片、有插图的优美散文集,将纪伯伦推到了中国读者的面前。

《先知》写一位名叫亚墨斯达法的先知,在阿法利斯城住了12年,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当他的故乡之船欲载他回去时,他应当地的女预言家、妇人、富翁、教授、律师、法官、工人、农妇等各类人的要求,分别对爱、婚姻、孩子、施与、饮食、工作、哀乐、居室、衣服、买卖、罪与罚、法律、自由、理性与热情、苦痛、自知、教授、友谊、谈话、时光、善恶、祈祷、逸乐、美、宗教和死亡,共26个问题,说明了自己的观点,阐发了人生真谛。《先知》中的先知就是作者思想和精神的忠实代言人,他借先知之口宣扬了他的人生观和哲理思想,因此,纪伯伦被人们称为“复活的先知”。《先知》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也以其睿智的东方之思,被认为是“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先知》从纪伯伦18岁时开始酝酿并写出第一批阿拉伯文书稿,至1923年,由他定居的美国纽约的一家名为克那夫书店出版了英文版,历时20余年。书中还有作者自己创作的11幅插图,给全书增色不少。冰心在《先知》的译序中写道:“这本书,《先知》,是我在一九二七年冬月在美国朋友处读到的。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利的文词,予我以极深的印象!”她还写道:“我感到许多困难,哲理的散文本来难译,哲理的散文诗就更难译了。我自信我还尽力”。冰心从1930年开始翻译这部散文诗集,同年4月18日开始在天津《益世报·文学副刊》上逐日发表,后因副刊停刊而中止。1931年全部译完以后,于9月在新月书店出版。

冰心的《先知》译本问世以后,作家、评论家施蓄存(1905~)写了一篇题为《<先知>及其作者》的文章(见1937年开明书店版,散文集《灯下集》),开篇就写道:“亚刺伯的哲人、诗人和画家喀利尔·纪伯伦的著作,我最初读的是1920年出版的那本《先驱者》。那是一本精致的小诗集,从别人处借来以后,以一夕之功浏览了终觉得不忍释卷。因为篇幅并不多,而且那时恰又闲得没事做,从第二日起便动手抄录了一本。这可以算是我唯一的外国文学的手抄本,至今还妥藏在我的旧书筐里。看到他的另一著作《疯人》,也觉得十分满意……他的名著《先知》(The forenmner)出版以后,广告的宣传与批评的奖饰,使我常以不能有机会一读为憾,直到如今,冰心女士的谨慎的译文,由新月书店之介绍,而使我得以一偿夙愿,感谢无已。”【注1】由此可见《先知》一书的译介出版在文坛所引起的巨大反响。

1944年3月,冰心所译《先知》一书又在桂林开明书店出版,1948年5月在上海再版,1949年2月在上海第二次再版。1945年11月,重庆的开明书店也发行了这个《先知》译本的东南1版。这种屡屡再版的现象充分表明,《先知》在广袤的中国大地还是颇受读者青睐的。

20世纪30年代末,纪伯伦散文诗集《疯人》的译者刘廷芳又和他女儿刘俪恩合译了1928年纪伯伦出版的散文诗《人之子》(又名《人之子耶稣》),发表在教会刊物《真理与生命》月刊上。1941年,著名学者朱维之先生曾在新作《基督教与文学》一书中,对纪伯伦的作品以及刘廷芳父女的译文进行过中肯而又准确的评价。他认为:“刘廷芳、刘俪恩父女所译的叙利亚【注2】画家诗人吉布仑(khalil Gibran)底《人之子》是最富丽而别有生趣的散文诗,根据当时人底记述,拟想耶稣底生涯,特别是从生后到开始传道以前的一段,别人无以下笔的地方,他却写得有声有色;原书有作者亲笔绘的插图多幅,更增精彩;译笔也清丽可诵。”【注3】这说明至40年代初,中国学界对纪伯伦的作品已经开始评介了。

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冰心所译《先知》的新的单行本。冰心在“前记”中再一次高度评价了纪伯伦的这部力作。1981年,冰心又译出纪伯伦1926年所写的散文诗集《沙与沫》,并在《外国文学季刊》上予以发表。1982年,冰心所译《先知》和《沙与沫》,被湖南人民出版社列入“诗苑译林”丛书合订出版。第1版书名为《先知》,后改为《先知、沙与沫》。此书1984年至1986年又出版印刷了第二版。两版总印数近五万册,相当受中国读者的欢迎。冰心在译本序中畅谈了半个世纪以来,自己对纪伯伦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她深刻地指出:“一般说来,年轻时都会喜欢泰戈尔,而年纪大了,有了一段阅历之后,都后转向纪伯伦。应该说,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与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在艺术上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不过,由于泰戈尔的一生比纪伯伦要顺利,生活也不像纪伯伦那样清贫,所以,我总觉得泰戈尔在《吉檀迦利》中表现的似乎更天真、更欢畅一些,也更富于神秘色彩。而纪伯伦的《先知》却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年轻人讲些处世为人的哲理,在平静中流露着悲哀。”冰心这番从比较的角度认识纪伯伦的精彩话语,是她半个世纪以来翻译、介绍、研究纪伯伦作品的思想结晶。

1994年12月,黎巴嫩总统艾利亚斯·赫拉维鉴于冰心女士在翻译纪伯伦的代表作《先知》和《沙与沫》的工作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亲自签署命令,授予她黎巴嫩国家级雪松骑士勋章。表彰她为增进中国和黎巴嫩两国之间的文化、文学交流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所表现出的高尚精神。1995年3月7日,黎巴嫩驻中国大使法里德·萨玛赫代表黎巴嫩政府向冰心女士授勋,将雪松骑士勋章佩戴在冰心的胸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在贺词中向冰心女士表示祝贺,并强调这种高尚的荣誉不仅属于冰心女士个人,也属于中国文化界全体。冰心女士则热情表示,“这荣誉不仅是给予我的,也是给予12亿中国人民的”【注4】。

1983年,为纪念纪伯伦100周年诞辰,中国的学术界、文化界和出版界都积极行动起来。许多报纸和刊物都纷纷发表有关纪伯伦的纪念文章和研究论文。出版界也出版和再版了不少纪伯伦的优秀之作。198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仲跻昆、李唯中、伊宏翻译的纪伯伦散文诗选《泪与笑》。其中共收散文诗120首,是从纪伯伦原作的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集》(1920),《珍趣篇》(1923),《心声录》(1927),《行列歌》(1918)中选译出来的。这是中国首次翻译纪伯伦阿拉伯语原作,也是第一部从阿拉伯原文翻译的纪伯伦作品集。

198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译林》编辑部编辑的《折断的翅膀——纪伯伦作品选》。其中主要包括由郭黎翻译、朱威烈校对的最早出现于阿拉伯文坛的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以及杨孝柏、王复、王伟等人翻译的短篇小说、散文、故事和文学评论等。

1986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了吴岩翻译的以纪伯伦晚年所写的寓言集《流浪者》为书名的纪伯伦作品选。上卷包括《在庙门口》等12篇散文诗,是纪伯伦青年时代的作品,由别人译成了英文。中卷《先知图》是《先知》的继篇,这篇纪伯伦晚年的作品,“是东方的人道主义者纪伯伦所能达到的最高最新的思想境界了”【注5】。下卷《流浪者》是一部寓言集,所收的寓言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出作者晚年思想探索的新高度。

此后,各出版社又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纪伯伦的诗集。有198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绿原翻译的散文诗集《主之音》;有1993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伊宏主编的《纪伯伦散文诗全集》;以及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纪伯伦诗文选》等。

1993年,借纪伯伦诞辰110周年之机,中国多家出版社相继推出纪伯伦大型诗文集,堪称是“纪伯伦年”。其规模之大、译品之精、辑录之全,都是前所未有的。

1994年3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伊宏主编的《纪伯伦全集》。全集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收阿拉伯文作品,中卷收英文作品,下卷收书信和佚文。书后附有较为详细的纪伯伦年谱,总字数达一百二十八万之多。各卷还配有纪伯伦的绘画作品和照片。此全集目前是中国国内最完整的纪伯伦全集。

1994年6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精装五卷本的《纪伯伦全集》。全集分为“阿拉伯文卷”和“英文卷”两大部分。第一、二、三卷为阿拉伯文卷,由关俩主编。第四、五卷为英文卷,由钱满素主编。书后也附有《纪伯伦生平著作年表》,总字数达八十一万之多。

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精装五卷本的《纪伯伦全集》。各卷内容分别从阿拉伯文和英文译出。书中插入一些纪伯伦的绘画作品。全集总字数一百余万字。

上述三种《纪伯伦全集》集中了中国翻译界的精英之作,是中国文化界全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国广大读者对纪伯伦作品的阅读热望。尤其将纪伯伦所有重要的阿拉伯文作品、英文作品及书信结成“全集”出版,这在全世界也是空前的。充分说明中国人民对纪伯伦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文学作品,不断高涨的精神需求。

新世纪伊始的2000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郭黎翻译的《阿拉伯现代诗选》一书。书中选译了纪伯伦四首诗。译者高度评价了纪伯伦在阿拉伯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以及和中国的关系,是中国阿拉伯学学者的最新评价。他指出:“他(纪伯伦)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在阿拉伯现代文学中是独树一帜的。”“纪伯伦的作品已译成五十四种文字,在东方和西方都拥有大量读者,是阿拉伯文学家中屈指可数的几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人之一。”“在中国,大多数读者除《天方夜谭》外正是通过纪伯伦而窥见阿拉伯文学这一尚未为人深知的领域的绚丽与多彩的。”【注5】

【注1:参见王向远:《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48页~149页。】

【注2:黎巴嫩、叙利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是一个整体,它们与现在的巴勒斯坦、约旦合称为沙姆地区,亦称大叙利亚地区。这种称谓曾延续了一段时间。】

【注3:《民国丛书》选印,朱维之著:《基督教与文学》,上海书店出版,1992年,第39页。】

【注4:《人民日报》,1995年3月8日,第4版。】

【注5:[黎巴嫩]纪伯伦译、吴岩译《流浪者》,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83页。】 【注5:郭黎译《阿拉伯现代诗选》,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84页、85页、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