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先交朋友后做生意
8122400000023

第23章 生意人要更加通晓人情世故(3)

人各有长短,对方水平再差,也有比你强的地方;你水平再高,也有弱的地方。因此,不妨常在某些方面让对方表现一回,让对方也舒畅一把,感受一下比别人强的滋味。

例如,有人在业务上或写文章上比不了你,但他的象棋下得好,那么,你不妨经常在象棋方面向他请教,结果当然是你被杀得落花流水,以至于片甲不留,看着你的狼狈相,就会显示出他的成就感。

要求别人办事儿,你不这么做是不行的,你如果表现得比对方还要出色,对方在心理上就会有挫折感,这样一来,该帮你办的事就办不成,更不用说不该帮你办的事了。

要想别人帮自己办事,就要想法子满足他的虚荣心,每个人都要懂得这种微妙的心理。

赵鹏和孙虎两个人都是某领导的秘书,并且二人的才干不相上下,都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两个人的做法不同。赵鹏很善于领会领导的意思,写出的稿子往往是一锤定音,领导便再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而孙虎则显得似乎有些笨拙低效,每次初稿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每次都要请教斧正。文章经领导一点拨,立刻就能改得漂漂亮亮。

几年后,人们发现,赵鹏仍在那个秘书的位置,而孙虎早已被重用,高升一步了。有人问孙虎其中的奥秘,早已不再是秘书的他微笑着说:“如果你的水平能与领导一样高,甚至比领导还高,那要领导干什么?”

孙虎主动贬低自己,以请教来突出领导的高明,从而使领导获得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感到孙虎太能领会自己的意图了,而且似乎只有通过自己的一番开导孙虎才能写出好文章。这的确使领导有一种成就感,而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孙虎获得了自己的成功。

善于满足对方是许多生意人交朋友、做生意的妙招。当然,请教对方也是有讲究的。虚心请教好为人师的人,要注意拣别人的长处或爱好方面请教,并且要做到不露痕迹,这会让对方觉得全身都舒坦,请教得好,做得到位,自然好办事。

一次,一个青年人到一位擅长书法的局长家求局长办件事。他们的话题很快就落到书法上。小青年谦虚地对上司说:“李局长,这些年我虽然努力练字,书法水平却提高很小,恐怕主要是不得要领,请你稍稍泄露点秘诀如何?”

李局长很兴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书法“经”,他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练字无字胜有字,就跟令狐冲练剑一样,平时心中多揣摩,多看多记,关键在于心得,不一定非整天坐在那里练字不可……”

青年人很高兴地说:“现在得您‘真传’,以后用心练习,定会大有长进。”王局长很高兴,临别时还送了他几幅字让这位青年人临摹。不用说,该办的事也成了小事一桩,稍带着就办妥了。

由此可见,你不妨对好为人师者虚心请教,就是对方没有自己高明,也不要显露出来。在让对方满意的同时,你面前的一堵堵墙就会化为无形,露出一条坦途来。

对别人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人的一生总在得得失失、对对错错中走过,给身边的朋友以大度的宽容与理解,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一切就会有更好的结果。谁都有自己的生活与个性,谁都有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有时候,即使你不赞同,你也应该试着去接受。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持以包容、宽厚的态度,会被他人视之为美德,是人格中闪闪发光的一束。你要能够容忍别人不经意的触犯,包括态度上的不恭谨,接受和自己观念相左的意见,常常想到他人的优点等等。对别人抱有一颗宽容的心,就可以在许多时候互相通融,使彼此更加和谐。从而在稳定中更加密切。

李春玲是一个生性严谨的人。她对自己要求很高,对别人要求更高,常为小事苛责朋友,四周人全都让她挑剔个遍。李春玲并不是个无理取闹的人,她的挑剔都是有原因的。问题是人非圣贤,谁能一点错都不犯呢!李春玲的挑剔苛责让人们都对她敬而远之,除非不得已,否则没人愿意接近她。年初的时候,李春玲家换了套房子。正好与一个朋友隔壁,刚搬进去的时候,朋友还拿了礼物来拜访,可一个月后,两家人再见面就横眉冷对了。不愉快还是李春玲惹起来的:有一天早上,李春玲一家人正在睡觉,但却被门铃声吵醒了,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走错门了,要去的是朋友家。按理说这件小事对方说声“对不起”也就算了,但李春玲却不依不饶地追到朋友家抱怨了一通,还在自家门旁贴了张纸条:“请勿敲错门,面斥不雅!”还有一次朋友不小心把垃圾袋忘在了自家门口,李春玲指责人家没公德心。此外,让李春玲挑剔的事还有很多:朋友在楼梯间大声说话了;朋友的孩子在她家门前打闹了……终于有一天,朋友为了报复她,在她家的门前放了一只骨灰盒。打开房门时,李春玲先是愤怒,随后是震惊。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做法竟然引起对方这么深的仇恨,她仔细检讨了一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在做人方法上出现了问题。第二天,她把自己种的一盆杜鹃花放在了朋友家的门口,一场纠纷烟消云散,两家成为了好邻居。同时,李春玲对自己身边的人也改变了态度,不再苛责而是以宽容去待人,结果她发现自己突然多了许多好朋友,人们变得更愿意接近她了。

李春玲因为过于苛责别人,结果无法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招来了别人的厌烦和憎恨,等她明白了宽以待人才能有好人缘的道理后,她才又赢得了人们的喜欢。谁都想自己能有个好人缘,都希望能有个相对轻松和谐的环境,因此,你一定要能够宽容对待别人的错误,得饶人处且饶人。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看似非常浅显,可就是有许许多多十分聪明的人弄不明白这个道理。

刘强有位才华、品德都很出众的朋友,他们俩相识已有十余年了。初时他们同在一家公司打工,分任两个部门的经理,后来他们先后辞职开辟自己的天地,一直保持着较紧密的联系。刘强的公司越做越大。本以为凭他朋友的能力,对方的公司定会很快上一个台阶,过不了几年,肯定会干得比自己强,殊不知,他做得一直都不顺利。

为什么呢?刘强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朋友对人太严厉了。

每次和朋友见面聊天,总在听他抱怨、指责别人,这些人包括他的合作伙伴、客户以及下属,他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人的缺点和不足,然后抱怨同这些人共事有多么困难,他总也找不到令他满意的伙伴和员工。

刘强相信他说的话,相信他是对的,也总在劝他:许多人并不是故意同你作对,只不过是个性、习惯的原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是用人还是与人相处要尽量地看人长处,用人长处,不要老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等等。

说归说,下次见面依然如故,他的公司事业依然没有起色。

有不少优秀人才可能有着与刘强这位朋友同样的毛病。他们自恃清高,自律甚严,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人身上全是毛病,他们在用自己的标准、好恶去衡量和要求别人。结果每个人都讨厌他们,不与他们合作。他们不乏精明,但少了一份应有的糊涂和容人的胸怀。这样的人才会是具体业务的能手,但绝不是好的管理人才;他们也很难找到朋友,找到愿意帮助他们的人。

人总是喜欢和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的,正所谓“宽则友众”。

宽以待人要求我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论语·颜渊》又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在一定意义上,成人之美也是成己之美,即使对有错误的人也不要嫌弃,应给人提供改过的宽松条件,原谅别人的过失,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正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胸襟开阔者能成大事,大度者自然精神舒畅,生活也会轻松愉快,多一份宽容的胸襟就会使双方的友谊向好的方向发展。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宽容的一种境界。拥有了一颗宽容的心,就拥有了一个无法比拟的人格魅力。

战国时期,赵国国王从渑池回国,因为蔺相如的功大,就封为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廉颇以为自己战功甚多,而蔺相如仅仅靠耍嘴皮子,官位反而在自己之上,心中不服。他对人说:“我见了蔺相加,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不肯参加朝会。每当早朝,就称病不去,以免与廉颇发生争执。不久,蔺相如从家里坐马车出来,望见廉颇,急忙拐弯避开他。相如府中的属员们见蔺相如这样低声下气,纷纷要求离他而去。相如挽留他们,问:“你们认为廉颇比秦王如何?”都说:“不如秦王。”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蔺相如敢在他的大庭之中怒斥他,羞辱他的群臣;即使我能力低微,还能害怕廉将军么?我这样做,是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就因为我们两人还在。如果我们两虎相斗,其结果必不能共存。我躲避廉将军,是先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而将个人的私利放在后面呀。”廉颇听到这些话,脱去上衣,光着身子,背负荆杖,让门客领到蔺相如家中请罪。从此,廉颇、蔺相如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宽以待人,严于责己”的做人准则。宽容朋友的过错会使别人敬重和倾慕你的人品,会使人人都乐于和你交朋友。也会给你带来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