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推销学全书
8123000000011

第11章 两种特殊的推销手段(7)

10.于特定邮件中加上密码有些特定的邮件内容会触犯他人,为免不必要的纷争,可考虑在这些邮件上加密。密码学是一个极为专门的学问,在一般的电子邮件中是不会被应用的。想要知道更多跟密码有关的讯息,许多网络系统均设计有特殊加密和解密的功能,只要详诣网络管理者即可获知。

11.勿于学术网络上从事商业行为一般学术网络是禁止商业行为的,请不要任意违反此共识。当然,张贴营利广告也是不受欢迎的,而这些附有营利性质广告包括:产品促销、自我业务推广、在特定群体中散播营利消息,及提供迅速致富的方法等等都一样。

三)养成良好传送习惯

1.注明送信者及其身分除非是熟识的人,否则收信人一般无法从账号解读出发信人到底是谁,因此标明发信人的身分是电子邮件沟通的基本礼节。有许多人将自己的身分设计成一个附着档案,每当发信出去时,此档案也将自动地贴附该讯息后面。我们希望针对“身分设计”强调两点注意事项:

(1)“身分设计”应充分代表发信者自己,无论是引用文学名作词句或以图绘表示,都必须真实且充分地反映自己。

(2)切勿过度装饰自己的“身分设计”,例如引用名作太多或图绘太华丽等等均会妨碍电子邮件的正常沟通效益。

2.遵守一般法律规定进行网际沟通时,一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亦须遵守。因透过计算机系统,要撷取、复制或篡改他人作品是相当容易的,因此在网际空间中对于智慧财产权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凡是引用或改编他人文字或图绘作品时,须要对原作者与原作品的出处详加注明,以示尊重。

3.勿任意或无心地浪费频宽传送冗长文字与大型图绘均会占用大量的频宽,造成网络塞车。为避免浪费网际空间使用者的宝贵时间,应谨慎考虑传送讯息容量的大小。

4.小心附件功能的使用在若干电子邮件系统中,由于“附件”功能的缺乏或不成熟,会造成使用者无法顺利阅读文件。使用者经常会因不便而直接去除来函,以致丧失沟通功能。如果附件内容不长时,请直接撰写于信件中。若一定要使用附件功能,也须注明附件的撰写软件,例如:“本信附件内容撰写软件为Word6.0forWindows”。

5.勿重复传送同一讯息勿一再传送相同的讯息给相同的对象,这不仅会使网络超载而降低传输速率,同时占用他人的信箱容积。此外,传送电子信件时也须注意,不要分别发送相同的讯息给多个组群(group),因为有不少网络使用者同时隶属于几个不同的电子邮件组群,如此一传送,这些使用者势必会重复收到相同的讯息。若要传送邮件给多个组群,请一次传送完毕。

6.定期检查计算机系统的时间与日期之自动标示电子邮件传送时会以所用计算机的设定日期与时刻来标示信发送的时间,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或窘态发生,使用者须定期检查计算机系统时间与日期之设定是否正确。

(二)回复电子邮件的礼仪与规范

三思回复内容

1.勿期盼他人会立即回复你的信件发信者通常会期盼所传送出去的邮件,能够让对方赶快阅读、处理,以及回复。我们不要对他人回复信件的时效性做过分期许。

2.当他人误送邮件给你时,尽可能代为传递或通知原寄送人忽视或去除他人给自己的电子邮件而不回复者,都是不好的网际行为,因为发信人通常会焦虑地等待回信,甚或怀疑信件是否到达了该去的地方如果收信者能从信件内容看出正确的收信者,应迅速转送出去。若无法辨认,也应即刻回复发信人并简单解释传送的错误。在网际空间中,要有宽容互助的心胸,原谅别人无心的错误并热心协助。

3.情绪高涨时避免立即回复讯息人们习惯于面对面的口语传播,脸部表情与身体语言都会辅助沟通的效益。然而,使用电子邮件沟通却缺乏这些看得到或听得到的辅助,极易造成误解。有很多的字句在日常口语沟通时并不会冒犯他人,例如有人以“三字经”作为见面时打招呼的口头禅,但若将其写入邮件传送给不明究理的人,恐怕将引起不可预期的纷争。当来信引发个人情绪高涨时,此时应等心情平静后再看一遍,恢复正常理智时,解读信件内容的方式或许全然不同。

4.谨慎处理恶意中伤的邮件在网际空间中,恶意中伤或会引起争端的邮件通常被称之为“Flames”。对于Flames的处理要非常谨慎,以避免中计而造成连锁反应的污蔑行为。应付Flames最好的方法为:忽视它!离开屏幕继续过着自己正常而理性的生活。

5.阅读信件时应设法厘清建议与意见如同撰写传送邮件时须注意厘清建议与意见一般,阅读他人邮寄来的信件也须注意这项原则。详细辨明来信到底只是表达看法、反应需求还是提出方案、鼓吹行动如此,才能适当地回复来信。

6.避免非相关主题性的言语网际空间具有“八卦”传播与间聊的特性,切勿让自己无心的言论变成他人嘲弄或攻击的话题。因此,回复他人建议与意见时,必须扣紧主题,并提出相关的实证予以说明,尽量避免非相关主题的言论涉入回复信函的内容中。此外,要回复他人信件时,请使用“Reply”的功能,不要另起标题而造成对方的混淆。

7.将同一主题的所有后续意见阅读完毕,再回复自己的意见在回复某一特定信函之前,请先阅读所有已回复该信的内容,也许你原定的回复内容已有十个人讲过相同的意见。若真如此,只须轻描淡写地表达即可,无须重复大家已觉厌烦的意见。在网际空间中,长篇大论往往不会引发他人阅读的兴趣,反而是那些精简有力的言论会吸引群众。

8.确认将要回复的对象是谁在网际空间中进行公众事务的讨论时,请再三思考虑回复的对象到底是谁有必要将自己的意见广播吗?或许,只须回复意见给发信者,并加注说明:“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将这个意见广播给大家,敬请传送无妨!署名”。署名代表着回复者对其言论负责的态度,也让回复者因其精辟的言论有所赞誉回馈。

9.切勿在未经同意前,将他人信函转送给第三者若要把他人的来函转送给第三者之前,要先征询来信者的同意,否则犯了网络礼仪的大忌!对来信者而言,邮件内容是针对收信者所撰写的私人信函,不见得适合他人阅读。

10.考虑替代性的沟通管道回复电子信件前,再思考一下:为何不拿起电话与对方聊聊或约个时间当面签覆别忘了,电子邮件的沟通缺乏太多人类熟悉的沟通辅助(如表情、肢体语言等)。见面三分情,即使是使用电话,状况也会完全不一样的,更何况目前太多的人都是以非自己母语的英文进行电子邮件沟通,误解与纠纷自然在所难免。最后,要提醒所有新新的计算机族群们,当你们成为优秀的好国民时,千万要遵守“因特网”的礼仪,不要认为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看见你,就可以为所欲为哦!

(三)让电子邮件成为你的强力推销工具

在新型营销环境中,电子邮件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过去两年来,因为传输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电子邮件逐渐被营销经理人当作了一种强有力的营销工具。但是,这种新媒体自身在成熟的过程中,其威力会逐渐淡化,营销经理人必须快速行动,及早利用电子邮件带来的机遇,发挥电子邮件的威力。利用电子邮件和客户建立较强的关系人们关注电子邮件,归功于其两大功能:

首先,大部分公司都能通过电子邮件实现较高的反馈率:用电子邮件开展的营销活动反馈率超过了15%,而传统直邮方式实现的反馈率却只有1-3%。另外,有很多公司还指出,电子邮件有“品牌”的效应,尽管有些客户不对电子邮件作出直接反馈,但是他们看了电子邮件后,比不看的情况下更有可能采购。研究还表明,“品牌”效应产生的价值占电子邮件促销活动产生的总价值的20%。

第二,更重要的因素是,电子邮件能够帮助企业改进自己的流程和关系利益,这两种利益再加上功能利益,就构成了差异化的三个领域1。在流程层面,企业能够利用电子邮件简化和客户互动的过程。例如,亚马逊公司就创新地利用一次点击式系统,大大简化了原本费时劳神的网上购买流程。有些航空公司,如联合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也利用电子邮件,简化、改进操作流程,降低飞行成本,升级出票通知流程。企业还可利用电子邮件和客户建立较强的关系。

例如,惠普公司在客户采购后,成功地与客户建立了牢固的关系。另外,惠普公司还发送个人化的跟踪邮件,向惠普产品的购买者提供各种服务或产品的建议,例如,为选定产品提出维护建议,延长其保修期,此举增加了惠普公司的产品销量。比如,由于有些女性反应自己日照过多,宝洁就在一次促销活动中,给她们发送如何保护皮肤不受伤害的建议。还有,借助电子邮件,企业可以设计、推出各种检测方法,并可用几乎实时的方式衡量结果,作出相应调整。研究表明,80%以上的电子邮件回复,是在48个小时内接收到的,有些公司甚至做到了以小时为单位,衡量、跟踪、优化营销活动。

虽然收益惊人,但电子邮件这种媒质成本却异常低廉,每封电子邮件的成本在3至4美分之间,而一般信函的成本为75美分到2美元之间,打电话的成本为1至3美元之间,都比电子邮件贵得多。另外,电子邮件促销活动不仅能产生回复率数据,而且还能提供退回率、阅读率、退订率等信息。显然,很多企业开始把电子邮件当成网络营销的“法宝”。很多企业,特别是直接营销业务部门非常强大的企业,开始积极考虑如何把电子邮件转化为营销沟通计划的核心工具。

1.未来的5大难题虽然电子邮件功能强大,优势显着,该媒质的前景却阴云密布,稍有不慎,其有效性就会灰飞烟灭。由于以下因素的作用,该趋势还将上扬。

1)对新媒质的厌倦。对新媒质的兴趣总是很难持久。网上广告条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一开始,因为广告条的媒质效果丰富,反馈率一度很高,但是没过多久,反馈率就开始直线下降,因为消费者已经厌倦了这种媒质。这对电子邮件来说无疑是前车之鉴。事实上,html格式和文本格式邮件的反馈率差距正在缩小,这也说明电子邮件有可能重蹈覆辙。

2)邮箱爆炸。1999年,消费者每个月平均收到三封促销邮件。朱庇特传播公司指出,由于各类企业都将意识到电子邮件营销的显着经济效果,到2005年,消费者每个月预计会平均收到130封邮件。但是,到了电子邮件多如牛毛的时候,现在的阅读率(40-60%)就难以维持了。在2000年的三四季度之间,金融服务企业的电子邮件“阅读率”就已经下降了10%。

3)消费者将简化自己的互动行为。大部分网络用户看重的是互联网的方便和直接,反而把“货比三家”放到次要位置。因此,到了电子邮件多不胜数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把收件人的选择缩小到少数几个他们信赖的公司。

4)过滤软件的出现。面对广告邮件的狂轰乱炸,消费者将利用过滤软件(如Yahoo公司现在提供的过滤器),自动排除不想收阅的邮件。

5)限制性法规。政府和立法机构将制定严格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律,继续加强立法监督,使得客户数据库的建立越来越难。面对上述难题,营销经理人必须快速反应,制定并强化电子邮件营销的方法,把电子邮件的营销潜力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