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推销学全书
8123000000034

第34章 美好从声音开始(5)

真诚,就需要庄重而不能轻浮,就需要认真负责而不能花言巧语或者是信口开河。有些商人为了使人相信,往往把话说得过了头,甚至采取发誓、赌咒的方式以表示自己的真诚。这也是不可取的。笔者碰到一个在小菜场卖螃蟹小贩向围观的人吆喝道:“新鲜的、新鲜的,亏本卖啦,要不亏本我是孙子。”一位经常买菜的老太太在一旁自语说:“这人有意思,天天在这里亏本当孙子。”结果,围观的人慢慢地散开了。笔者碰到这样一件事情:山西一位建材商到上海某厂采购不锈钢装饰管。为了得到一个合适的价位,他了解了多家同类生产厂,又去浙江了解不锈钢带的价格。通过周密地调查了解,认为每吨二万二千元到二万二千二百元比较合理,双方都有利可图。于是就和上海某厂的销售经理洽谈。当价格谈到二万二千五百元的时候,在一旁的老板坐不住了。于是就从座位上站起来说:“这是最低价了。这个价卖给你,我要是能赚一分钱我就是王八。”这个赌咒无疑是让对方相信他的真诚。但是,山西建材商没有说什么,笑着就要站起来离开。销售经理还是把他们给留住了,最终以每吨二万二千二百元成交。这位老板觉得很尴尬,连招待这位山西客人的宴请也不好意思参加了。这种“真诚”有点过了头。可谓“越位的真诚”或“真诚的越位”。“真诚”越了位,起到的也是反作用。

四、要慎,就是要慎重

用当今流行的话说,就是要注意“关键词”。因为商场上的每一个关键词都涉及到利益。

1,要慎重就不能轻诺。不能轻易向对方许诺一些不该许诺的东西。商业交往中谈天说地都可以轻松愉快,谈到关键问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尽管可以用轻松的语言来讨论,表态时不能马虎。有些人在商业交往时,几杯酒下肚就会忘乎所以,在关键问题上轻易承诺了对方。事后悔之晚矣。不落实就是不守信用,落实了就要蒙受损失。有些企业因为轻易表态闹得很不愉快。

2,要慎重就不要轻易拒绝。商业交往中对方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或条件。其中有些交叉的利益关系一时难以消化和理顺。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个考虑的空间,一般不要一口回绝。这样既能够显示对对方的重视,也能利用时间争取主动。

3,要慎重就不能把话说绝,要给自己留下退路或者叫做回旋的余地。如果当场表态:这个绝对不行,那个绝对不可。再想回旋已经没有余地了。所以,商业语言要进可攻、退可守,才不至于尴尬或被动。

4,要慎重但是慎重不能外露。古人云: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要慎重得轻松,慎重得自然。商人多会察言观色,慎重的外露就是不慎。一则会让对方认为你是一个过于谨小慎微、说话不能做主的人,二是从你外露的慎重之中,觉察到了你的真实意图。

五、要巧,就是语言要巧妙

这个玩妙不是轻浮的花言巧语,而是庄重的语言技巧。巧在商业语言上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能巧妙地打开对话的大门,让对方愿意和你交流。二是能巧妙地接受和拒绝对方的意见,不论是接受或拒绝,对方都能认为是通情达理的。三是通过巧妙的语言化解双方的分歧。在《古文观止》里,有一篇《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篇“巧说”的典型案例。

战国时期,赵国的太后刚刚掌管赵国的政务,就遇上了秦国攻打赵国的大事。赵国就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让赵太后的小儿子成安君来当人质,我们才能发兵救助。许多大臣劝说,赵太后就是不肯。同时发出话说“谁要是再动员我让成安君去当人质,老妇我就吐他一脸。”,这就等于把话说绝了。大臣们谁也不敢再劝说了。

这时,已经退休的左师触龙来拜见赵太后。由于触龙资历很老,赵太后收起怒容勉强接待了他。触龙非常迟缓地走到赵太后面前,气喘虚虚地对赵太后说:“我的腿脚有毛病,走路非常困难。很长时期没有来拜见太后了。心里很挂念太后玉体的健康,今天特意来拜见太后。”赵太后说:“我每天都是乘坐车子走路,没什么不方便。”触龙又问:“太后吃饭怎么样?饮食没有减少吧?”太后答:“还可以。每天喝点粥。”触龙接着说:“我吃饭已经不行了。每天不得不强撑着走上三、四里路,这样可以增加点饮食。对身体也有好处。”触龙开始根本不谈成安君作人质的事,而且通过拉家常的办法,使太后缓解怒气,放松警惕。一步步打开交流的大门。

等赵太后的态度稍为缓和后,触龙就对她说:“我有一个最小的孩子叫舒祺,也没有什么本事。现在我老了,心里就是不放心这个最小的孩子。想托托太后,能不能在皇宫警卫队那里给他安排个工作。我死了也就放心了。”赵太后说:“可以呀,这孩子今年多大了?”触龙说:“今年十五岁了。虽然还很小,我还是挂念他。希望在我没有进入坟墓之前,能给他安排个好的差事。”赵太后很惊奇地问:“你们男人也疼爱最小的孩子吗?”触龙说:“比你们女人疼爱得还要厉害。”太后听后笑了起来。接着说:“还是我们女人最疼爱小儿子。”触龙反驳说:“在我看来,你疼爱你的女儿燕后远远超过成安君。”太后说:“你看错了,我对成安君还是疼爱得更多一点。”触龙说:“父母爱孩子,就要为他们长远的前途考虑和谋划。当年燕后出嫁的时候,你持踵而哭。因为女儿远嫁了,你非常悲哀。但是,走得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每当癸祀的时候还祈祷她千万不要回来。你这是为了她的未来考虑。希望她在那里生个儿子能继承王位。”太后说你说得对。

触龙又接着说:“三世之前,赵国刚刚建立。那时的诸侯王的子孙们,现在还有享受王侯爵位的人吗?”太后想了想说:“没有了”。触龙又说:“不仅仅是赵国。除了赵国之外其他诸侯国有这样的人吗?”太后说这我就不清楚了。触龙说:“这些人都是虑事短浅的缘故,近的祸患自身,远的殃及他们的子孙。不是他们的子孙都不好,而是由于他们没有功劳却得到了很尊贵的权势,没有功劳享受着很丰厚的待遇。

多是借重前辈的权势和功勋。现在你封给成安君尊贵的位子,封给他许多肥沃的土地,又给了他很大的权力。这些都不如让他为国家立功。一旦你百年之后,他靠什么来掌管赵国的政权呢?老臣认为你为成安君想得太短了,还没有为你的女儿燕后想得长远。”赵太后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当场就同意成安君去齐国作人质。全篇来看,触龙始终没有动员让成安君去当人质的话。却以拉家常的方式,实现了说的目的。这就是语言之巧。

六、要和,商场上讲究和气生财

这个活,一是要和气,和蔼才能可亲。二是要灵活。说话的要根据时间、地点、气氛、态势、主客双方的身份,关系等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战国时,齐威王为了抵抗楚国的进攻,就派淳于髡到赵国请求支援。临走时,齐威王为他准备了一百两金子,十辆配有四匹马的车子作为礼物送给赵国。淳于髡一看,仰天大笑。齐威王说问,你是不是嫌我备的礼物太少?淳于髡说,我不敢说礼物太少。齐威王说,那你笑什么?淳于髡说,我今天来的时候,碰见一个种田人,他在路旁放上一个猪蹄,一盅酒。在那里祈祷,希望他能正谷丰登,粮食满仓。他就那么一点供品,却想得到那么大的好处。所以我感到可笑。齐威王听了,马上把礼品增强到“黄金百镒、白玉十双,车马百驷”。淳于髡拿这些礼品去了赵国。圆满地完成了请兵支援的使命。这就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方法。三是灵活地把握时机,如果时机不对,也不能达到说的效果。

当年,春秋战国的外交家苏秦到秦国游说时,他那一套说的策略没有什么不对。说词也很有艺术,说理也很到位。但是,还是被秦王婉言谢绝了。后来他的老同学张仪到秦国去,就很顺利地说通了秦王,当上了秦国的宰相。不是他比苏秦高明,而是时机对头。汉文帝时,洛阳才子贾谊曾给汉文帝提了许多合理化建议,也是因为时机不到,不能实施。最后还是把他贬到了长沙。贾谊感到不得志,年纪轻轻就死去了。现在有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或从海外归来的人,到一个企业往往就会发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就向老板或企业领导人提出这样那样的改革方案或建议。以为只要按照他的方案和建议,企业就会旧貌换新颜。一旦不被采用,就会有人闹情绪、说怪话。埋怨他们不重视知识、不重视人才。也许你的方案和建议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些年轻的俊才恰恰忘了一点,那就是这些老板的企业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坐到这个位子上,说明他们既不是傻瓜也不是笨蛋。可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考虑问题更为全面。因为时机不到,还不能实施你的方案或建议。只不过有些情况不便告诉你罢了。

据传说,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当年秘密来华,谈判之余与周恩来闲聊时说:“世界上总理有‘铁嘴’之称,你能不能把我从这间客厅里说到门外去?”周总理笑着说:“我没有那样的本事。但是,你如果站在大厅外边去,我可以想办法把你说回来。”基辛格说:“能把我说回来也行。”说着就径直走到大厅外边去了。这时,周总理笑着说:“回来吧,我已经把你说到外边去了。”基辛格听了也佩服地笑了起来。

由此可见,商场上的语言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如果掌握了这门艺术,说不定这张“好嘴”真能起到“好胳膊好腿”都起不到的作用。

七、推销语言的原则和形式

1.主要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原则

(2)“说三分,听七分”的原则

(3)避免使用导致商谈失败语言的原则

(4)“低褒感微”原则

(5)通俗易懂,不犯禁忌原则

2.推销语言的主要形式

(1)叙述性语言:语言要准确易懂;提出的数字要确切;强调要点。

(2)发问式语言(或提问式):一般性提问;直接性提问;诱导性提问;选择性提问;征询式提问法;启发式提问

3.推销语言的表示技巧

(1)叙述性语言的表示技巧;对比介绍法;描述说明法;结果、原因、对策法;起承转合法;特征、优点、利益、证据。

推销员在叙述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要先说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讲座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如果有多个消息告诉用户,应先介绍令客户喜悦的好消息,再说其它;谈话内容太长时,为了引起客户格外注意,应把关键内容在放在结尾,或放在开头;最好用顾客的语言和思维顺序来介绍产品,安排说话顺序,不要将自己准备的好的话一股脑说下去,要注意顾客的表情,灵活调整;保持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命令或乞求语气,尽量用顾客为中心的词句。

(第三节)推销员语言的禁忌

推销员在与顾客谈话中,说话要有技巧,沟通要有艺术;良好的口才可以助您事业成功,良性的沟通可以改变您的人生。我们与顾客交流时,要注意管好自己的口,用好自己的嘴,要知道什么话应该说,什么话不应该讲。

不知道所忌,就会造成失败;不知道所宜,就会造成停滞,我们在谈话中,要懂得“十忌”。

一、忌争辩

营销员在与顾客沟通时,我们是来推销产品的,不是来参加辩论会的,要知道与顾客争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招致顾客的反感。

营销员首先要理解客户对保险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容许人家讲话,发表不同的意见;如果您刻意地去和顾客发生激烈的争论,即使您占了上风,赢得了胜利,把顾客驳得哑口无言、体无完肤、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您快活了、高兴了,但您得到的是什么呢?是失去了顾客、丢掉了生意。

时刻不要忘记您的职业、您的身份是做什么的。忌讳争辩。

二、忌质问

营销员与顾客沟通时,要理解并尊重顾客的思想与观点,要知道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他买保险,说明他有钱并有保险意识;他不买保险,说明他有原因,切不可采取质问的方式与顾客谈话。如营销员所言:

1.您为什么不买保险?

2.您为什么对保险有成见?

3.您凭什么讲保险公司是骗人的?

4.您有什么理由说保险公司交费容易,赔钱难?

诸如此类等等,用质问或者审讯的口气与顾客谈话,是营销员不懂礼貌的表现,是不尊重人的反映,是最伤害顾客的感情和自尊心的。

记住!如果您要想赢得顾客的青睐与赞赏,忌讳质问。

三、忌命令

营销员在与顾客交谈时,微笑再展露一点,态度要和蔼一点,说话要轻声一点,语气要柔和一点,要采取征询、协商或者请教的口气与顾客交流,切不可采取命令和批示的口吻与人交谈。

人贵有自知自明,要清楚明白您在顾客心里的地位,您需要永远记住一条那就是——-您不是顾客的领导和上级,您无权对顾客指手画脚,下命令或下指示;您只是一个保险营销员,他的一个理财顾问。

四、忌炫耀

与顾客沟通谈到自己时,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稍加赞美即可,万万不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地自吹自擂、自我炫耀自己的出身、学识、财富、地位以及业绩和收入等等。这样就会人为地造成双方的隔阂和距离。要知道人与人之间,脑袋与脑袋是最近的;而口袋与口袋却是最远的,如果再您一而再再而三地炫耀自己的收入,对方就会感到,你向我推销保险是来挣我钱的,而不是来给我送保障的。

记住您的财富,是属于您个人的;您的地位,是属于您单位,暂时的;而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却是属于您的顾客的,永恒的。您在顾客面前永远是他的一个保险代理人、服务员。

五、忌直白

营销员要掌握与人沟通的艺术,顾客成千上万、千差万别,有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群体,他们的知识和见解上都不尽相同。我们在与其沟通时,如果发现他在认识上有不妥的地方,也不要直截了当地指出,说他这也不是?那也不对?一般的人最忌讳在众人面前丢脸、难堪,俗语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忌讳直白。

康德曾经说过:“对男人来讲,最大的侮辱莫过于说他愚蠢;对女人来说,最大的侮辱莫过于说她丑陋。”我们一定要看交谈的对象,做到言之有物,因人施语,要把握谈话的技巧、沟通的艺术,要委婉忠告。

六、忌批评

我们在与顾客沟通时,如果发现他身上有些缺点,我们也不要当面批评和教育他,更不要大声地指责他。要知道批评与指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招致对方的怨恨与反感。与人交谈要多用感谢词、赞美语;要多言赞美,少说批评,要掌握赞美的尺度和批评的分寸,要巧妙批评,旁敲侧击。

七、忌专业

在推销保险产品时,一定不要用专业术语,因为保险产品有特殊性,在我们每一个保险合同中,都有死亡或者是残疾的专业术语,中国的老百姓大多忌讳谈到死亡或者残疾等等,如果您不加顾忌地与顾客这样去讲,肯定招致对方的不快。

八、忌独白

与顾客谈话,就是与客户沟通思想的过程,这种沟通是双向的。不但我们自己要说,同时也要鼓励对方讲话,通过他的说话,我们可以了解顾客个人基本情况,如:工作、收入、投资、投保、配偶、子女、家庭收入等等,双向沟通是了解对方有效的工具,切忌营销员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个人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