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推销学全书
8123000000044

第44章 成功法则——销售技巧(4)

2)具有浓厚的感请色彩女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感情丰富、细腻,心境变化剧烈,富于幻想、联想,因此购买动机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看到某种儿童服装新颖漂亮,马上会联想到自己孩子穿上这套服装会是什么样子。

3)购买动机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女性心理活动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商品广告宣传,购买现场的状况,营业员的服务,其它消贵者的意见等。例如,许多商店为了招徕顾客,用耀目大字标明“减价商品”、“处理商品”、“出口转内销”等,这些往往对女性具有特别吸引力。

(第二节)利用客户心理

闲着也是闲着,生意又难做,好容易逮着个客户,哪能轻易让他跑掉(狰狞地笑)首先肯定要报个价。报价的尺度根据客户询盘的情况来判断,常规产品价位中等,新品略偏上。初次接触,最好不要用quote这样正规的词来报价,轻描淡写的price足矣。甚至不出现price字样亦可。

一、一定要留个尾巴来“钓”客户。

1.规定一个最低订货量(作为以后讨价还价的筹码之一)。

2.最重要的,后面要补充说明,上述价格为参考。如您所能理解,根据订货量、交货时间和付款方式的不同,价格会有很大的区别有时甚至会有高达10%的折扣。云云当然这都是虚的。

3.除报价外,尽可能在回信中附上一些关于产品的资料,比如包装情况、集装箱情况、产品图片等等。我们的理念是,首先给客户一个关于价格的概念,以及关于产品的基本情况,让客户强烈感觉到跟你接触,无论是否成交都能够了解产品信息,“值得联系”。

其次,在你对客户心理价位不了解的情况下,报价的同时给客户留下讨价还价的兴趣和空间。和钓鱼同理,既不能只白白地撒饵,也不能冷冰冰甩个空鱼钩过去。总之,初次与客户打交道,成交是第二位的,细水长流,设法激起客户“保持联系”的欲望才是最主要的。又及:所谓的明确意向。不能坐着干等客户表示明确意向,要设法引客户说出他的目的。比如,泛泛地报个FOB价之后,告诉客户“请告知您所需要的目的港,我很乐于折算一个CNF价格给您做参考。”又或“请告知您可能的定购量和交货时间,我看看是否能给您一个好价格或折扣。”等到客户把这些资料给你之后,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拿着去向老板请示了。

否则业务员就成了夹心饼干:老板不报价,客户就不给“意向”;客户不透露详情,老板又不肯松口。生意就僵持了。做业务员的,不但要跟客户斗,还要跟老板周旋,可不能傻等机会噢。如先前所说,报价时候留个“尾巴”钓客户,是常用的招数。所谓低价,指的是接近成本价格,利润不高的报价,靠跑量来维持;高价则是预期较高利润的价格了。作为新手,很难自己估算成本价,老板也老是闪烁其词支支吾吾,索性,去翻翻老客户的交易数据,老客户通常利润低,老客户的真实交易价格往往比较接近老板的心理承受底线。“低价留尾”,就是报个低价,但规定一个比较大的起订量,甚至大大高于你所估计的客户可能的订购量也没有关系,关键是用低价钩起客户兴趣,又为将来的涨价提供依据-订量不够嘛当然要贵一点点啦(广东腔)。“高价留尾”,就是报高价后,故意规定一个小的订货量(估计客户不难达到的量),并许诺如果超过此量,价格会有折扣。

此外,如前贴所说,表示根据付款方式等的不同,可给与较大优惠云云。总之,漫天要价,但鼓励客户就地还钱。用低价法还是高价法,视客户的情形而定,或者说根据业务员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准确性靠的是火候,慢慢熬,急不来的。不过一般说来,可以先在网上检查一下客户的情况,如果发现客户有大规模的网站和分支机构,或者在网上大肆散布求购信息,这样的客户最好用低价法,因为你会有很多竞争者,刚开始价格一高,客户理都不理睬你。反之,对那些不熟行的中间商,可以用高价法,并且在往来信函中主动介绍“内行的”产品技术情况,故意把情况搞复杂,给客户一种“这个产品很有讲究,外行容易上当”的感觉,最后,争取利用客户“花钱买个稳妥”的心态,多挣一点。

推销人员对客户信息的搜集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条件,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法都可以。

利用有效客户信息揣摩客户的购买心理

通过对客户信息的搜集和整理,销售人员可以分析出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购买意向,有时还可以了解客户的购买能力。虽然销售员可以按照这些分析结果寻找到目标客户,但是如果不了解客户的购买心理,即使找到目标客户,最终也难以促成交易。

不同的客户其购买心理是不同的,了解客户的购买心理有助于销售人员在沟通过程中投客户所好、把握成交机会。种种客户信息透露出来的客户心理各不相同,常见的一些客户心理如下:

(1)实用主义心理。

那些表现理智的客户在购物时往往更追求“实用”,比如他们更在意产品的效力、使用期限、售后服务等。这通常可以从他们的办公室或家居布置、正在使用的产品特点等方面反映出来,当然也可以从沟通过程中他们的关注焦点得到体现。

(2)追求品牌的心理。

现在有很多客户在选购商品时都十分关注品牌,这一点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在年轻客户群体和收入水平较高的客户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针对这一心理,现在很多商家都运用多种方式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如增强广告宣传攻势、利用名人效应等等。在与这些客户进行沟通的时候,销售人员可以利用各类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也可以不断强化企业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加深客户对本企业的品牌认知度。

(3)审美心理。

有些客户在衡量产品优劣时,其个人审美意识总是情不自禁地占据上风,所以他们更注重产品的视觉效果。敏锐的销售人员几乎从这些客户平时的生活习惯中就可以掌握他们的这一心理。比如,他们平时肯定对自身穿着和使用物品的包装、款式、造型等相当在意。因此,销售人员可以从鲜艳的包装、新颖的款式、个性十足的造型以及具有艺术美的整体风格着手,以此激起客户积极的视觉体验,从而做出购买决定。

(4)猎奇心理。

一些客户尤其对那些新奇事物和现象产生注意和爱好,这些客户喜欢主动寻求新的产品信息。如果你的产品具有某些新功能、新款式,可以为客户提供新享受、新刺激,那就要尽可能地将这些新奇特点展示给客户。像“经久耐用”等推销专用语,对这些客户来说往往不会发生任何积极效果。

此外,还具有:

1.警惕、戒备心理:准备拒人于千里的状态。有上当受骗的经验,会提出一些诸如“你的产品是不是假的?”、“你的公司在哪里?”、“质量不知好不好?”、“价格给我是不是比别人高?”等话。

2.拒绝心理:推销员推销时,第一次到客户处往往会受到客户的断然拒绝,所表现的态度是对推销员的不信任,因为客户根本就没有去了解产品。

3.厌恶心理:有些客户虽然对产品有好奇心态,但由于不喜欢直接上门式推销,宁愿自己去批发商拿货。以上三种是需要推销员不断拜访和诚意去打动顾客,单凭推销技巧没有诚意,是得不到客户信任。即使购买了第一次,客户也未必尽力介绍产品。客户的信任是推销活力的源泉。

4.有兴趣想买心理:对产品有一定认识,用技巧,一般容易推销成交。

5.占有心理:不一定熟悉产品,抱着人有我有心态,较易接受推销员的产品。也有购买心理分为七大阶段:

(1)注意;

(2)兴趣;

(3)联想;

(4)欲望;

(5)比较;

(6)确实;

(7)决定。

以上论述中,并非独立,而是联系或同时产生的,推销过程是千变万化的,不要被书本理论套住,只有临场注意观察、发挥、随机应变把握机会,才能灵活促成交易。

二、诱发欲望

推销前要有相信客户的购买能力的信心,一次的拒绝并不等于永远拒绝,拒绝的因素可能是对人有成见,或产品质量,服务跟不上等等,要成功地把产品推销出去,就要想办法引起客户的购买欲,如营造气氛,通过商谈技巧让客户顺着自己的思路顺畅交谈,完成交易。

跟顾客介绍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说明,适当时机,不妨赞美奉承客户,婉转的赞美能让顾客开心,使对方强硬拒绝的态度软化,消除戒心。在价格年,让顾客相信最实在的价钱,推销过程中,可用一些东西做道具,如产品介绍或实物、香烟等,洽谈中出现僵局时,利用小道具调节,引开话题或视线,多些时间思考,说话时要用充满自信的身体语言和语气感染客户,使顾客能感受到热情和对产品的信心。有时可通过攀比心理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如:“这价格已经是最低的了。”双目注视着客户表情。“张老板,您附近的鸿发商店刚订了两箱货,已经是第二次拿货,时间没多久鸿发商店就卖完了。”

条件许可的话,能给客户看其他顾客的订货单或送货单,则更能打动顾客的心。

“不会吧?”张老板半信半疑。

“张老板,我骗您有什么好处呢。”推销员微笑看着张老板,“您看,这是鸿发的送货单,另外几张订单是其它商铺的,您的铺面比鸿发要大,如果早拿货,应该比鸿发商店的生意好很多。”

张老板有些动心,犹豫。

“这样吧,您是刚开始试销这产品,拿一箱先试试,好销了,再多拿几箱。”

准备开单。

“好吧,就拿一箱卖,……”成功了。

经过暗示不买吃亏少赚钱法,绝对要买的商谈方法,诱发客户有购买的需要,替客户下决策,果断地使客户下决心购买产品。

诱发好奇心

诱发好奇心的方法是在见面之初直接向可能买主说明情况或提出问题,故意讲一些能够激发他们好奇心的话,将他们的思想引到你可能为他提供的好处上。如一个推销员对一个多次拒绝见他的顾客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请您给我十分钟好吗我想为一个生意上的问题征求您的意见。”纸条诱发了采购经理的好奇心——他要向我请教什么问题呢同时也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他向我请教!这样,结果很明显,推销员应邀进入办公室。但当诱发好奇心的提问方法变得近乎耍花招时,用这种方法往往很少获益,而且一旦顾客发现自己上了当,你的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第三节)推销的常用方法

对推销商品,除了打折、降价的促销方法以外,还有很多的方法,不应惟打折一途,而是方法多多,诸如:

一、连带推销法。

在顾客购物时,可向其推销相关的商品,如买自行车,可介绍与其相关的商品,如车锁、车蓬、车篮等,这不仅推销了其他商品,并且还提醒顾客不致遗忘少买了相关商品,避免到了家里才想起来再要去买的麻烦。

二、点柴引火法。

在生意较空闲时,可用某些紧俏商品或廉价商品来带动推销其他商品。

三、比较推销法。

拿价格、质量有差别的同类型商品,帮顾客进行比较,以引导消费,诱发购买欲。

四、以小促大法。

新产品刚上柜时,因消费者还不甚了解,销量必然较少,但要加强介绍,热情推荐,联络感情,以使顾客注意,促成当场购买或日后来购买。

五、拆零供应法。

对与日常生活关系较为密切、使用面较广的商品,其起卖点一定要放到最小单位,如缝衣针可一枚一枚地卖,纽扣可一粒一粒地卖。

六、以卖带修法。

商品出售后,如遇到破损或丢失一些零配件,不仅要可以配套,并且还要能代为维修,为顾客排忧解难。

七、可调可退法。

商品出售后,如遇到顾客认为不适合,要求调换或退货,只要不影响再次出售,应允许其退、调、换。

八、售中测检法。

在商品售出前,尤其是如家电等结构较复杂的,使用操作较麻烦的,一定要当场检查、测试,以减少顾客往返条换的麻烦。

九、示范操作法。

营业员要当场作示范操作,并明示商品的功能,优点,以指导消费者使用。

十、先用后买法。

最过硬的办法,对高档商品实行先试用后结算,是最受顾客欢迎的推销办法。(《百货商业》)

十一、单刀直入法

这种方法要求推销员直接针对顾客的主要购买动机,开门见山地向其推销,打他个措手不及,然后“乘虚而入”,对其进行详细劝服。请看下面这个场面:门铃响了,一个衣冠楚楚的人站在大门的台阶上,当主人把门打开时,这个人问道:“家里有高级的食品搅拌器吗”男人怔住了。这突然的一问使主人不知怎样回答才好。他转过脸来和夫人商量,夫人有点窘迫但又好奇地答道:“我们家有一个食品搅拌器,不过不是特别高级的。”推销员回答说:“我这里有一个高级的。”说着,他从提包里掏出一个高级食品搅拌器。接着,不言而喻,这对夫妇接受了他的推销。假如这个推销员改一下说话方式,一开口就说:“我是×公司推销员,我来是想问一下您们是否愿意购买一个新型食品搅拌器。”你想一想,这种说话的推销效果会如何呢

十二、连续肯定法

这个方法是指推销员所提问题便于顾客用赞同的口吻来回答,也就是说,推销员让顾客对其推销说明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连续地回答“是”,然后,等到要求签订单时,已造成有利的情况,好让顾客再作一次肯定答复。如推销员要寻求客源,事先未打招呼就打电话给新顾客,可说:“很乐意和您谈一次,提高贵公司和营业额对您一定很重要,是不是”(很少有人会说“无所谓”),“好,我想向您介绍我们的×产品,这将有助于您达到您的目标,日子会过得更潇洒。您很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对不对”……这样让顾客一“是”到底。运用连续肯定法,要求推销人员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经过仔细地思考,特别要注意双方对话的结构,使顾客沿着推销人员的意图作出肯定的回答。

十三、“照话学话法”

“照话学话”法就是首先肯定顾客的见解,然后在顾客见解的基础上,再用提问的方式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如经过一番劝解,顾客不由说:“嗯,目前我们的确需要这种产品。”这时,推销员应不失时机地接过话头说:“对呀,如果您感到使用我们这种产品能节省贵公司的时间和金钱,那么还要待多久才能成交呢”这样,水到渠成。毫不娇柔,顾客也会自然地买下。

十四、刺猬效应

在各种促进买卖成交的提问中,“刺猬”技巧是很有效的一种。所谓“刺猬”反应,其特点就是你用一个问题来回答顾客提出的问题。你用自己的问题来控制你和顾客的洽谈,把谈话引向销售程序的下一步。让我们看一看“刺猬”反应式的提问法:顾客:“这项保险中有没有现金价值”推销员:“您很看重保险单是否具有现金价值的问题吗”顾客:“绝对不是。我只是不想为现金价值支付任何额外的金额。”对于这个顾客,若你一味向他推销现金价值,你就会把自己推到河里去一沉到底。这个人不想为现金价值付钱,因为他不想把现金价值当成一桩利益。这时你该向他解释现金价值这个名词的含义,提高他在这方面的认识。

十五、重访旧识寻找新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