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提高办事效率36计
8123200000022

第22章 重视对现在时间的把握(1)

“努力请从今日始”,一个人抓不住“今天”,他就等于丧失了明天。所以,“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升时能够迅速地投入你的工作”。

运筹时间请自现在开始

过去我们只知道有一首《明日诗》,却还不知有一首《今日诗》,特抄录如下:“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始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努力请从今日始”,这句话说得多好啊!一个人的历史,可以用“……昨天、今天、明天……”这么一个时间形态来表示,也可以用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这样一个具体形态来表示。由于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因此,它是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同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态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一样,时间形态,也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基本形态。例如,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尽管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但是,就某一时刻的人来说,可以划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种基本时间形态。过去是逝去的现在,将来是将至的现在,介于过去和将来的是现实的现在。李大钊说:“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他还引用哲学家耶曼孙的话说:“昨日不能捉回来,明天还不确定,而最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天两天”。应该懂得,补昨日之非,创今日之是,必须通过今天的努力;谁要今天胜过昨天,明天又胜过今天,也只有努力于今天;虚度今天,就是毁了昔日成果,丢了来日前程。一个人不抓住“今天”,他就等于丧失了明天,因为当明天到来的时候,又转化成为“今天”。所以,今天最有潜力,最有价值。只有今天,才能揭示人生的意义,只有今天,才能描绘意想中“明天”的画卷。“努力请从今日始”,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格言,应该用智慧开掘今天的宝藏,用汗水开发今天的生活。

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了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

“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励地问:“为什么要明天?您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巨头之一的邱吉尔,平均每天工作17个小时,还使得10位秘书也整日忙得团团转。为了提高弛缓的政府机构工作效率,邱吉尔还制定了一种体制,他给那些行动迟缓的官员们的手杖上,都贴上一张“即日行动起来”的签条。

“加强责任感,打破条件论。下苦功,抓今天。”这是着名作家姚雪垠在创作《李自成》时,给自己总结的四句座右铭。他不顾年高体弱,坚持每天凌晨三点左右起床,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星期天、假日也是如此。

柯罗、邱吉尔和姚雪垠的事例说明,“努力请从今日始”,不仅是人才成功之道,而且是任何有作为的人在不同的领域有所建树的重要条件。

“努力请从今日始”,不要来个明天再补。许多人也知道时间珍贵,可总是抓不住,这是什么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往往只寄希望于“明天”,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向后“支”时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所以,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这样地在自我安慰中悄悄地跑掉了。他们干一番事业的愿望总在设想阶段。好像一粒种子,在手里老是掂来掂去,总没有机会播到泥土里,让它生根、开花、结果,最后种子也坏了,再也种不下去了。正如《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所讲:“取道于‘等一等’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之室。”

谢觉哉说:“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想成功,就“努力请从今日始”吧,你应该像东晋名将祖逖少年时听到鸡叫声那样,蹬一下睡在脚下的同伴说:“起来吧!你听,这是多么动听诱人的声音,它在召唤有志者,惜取寸阴,去努力奋斗!”如果你家务忙,挤去了学习时间,那你不妨看看着名小说《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故事吧。她承担着洗衣服、烤面包、烹饪等家务,她在厨房干活,带着铅笔和纸,一有空隙就写。如果劳累困倦了,就想想着名山水画家黄宾虹的一句名言:“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如果你玩性十足,不能控制自己,那就学学列宁放弃了多年爱好下棋的毅力。列宁小时候是个棋迷,他的父亲、哥哥都很爱下棋,他更加入迷,甚至还和朋友通信都谈下棋。但是,当列宁一开始挑起革命重担后,他就坚决不再下棋了。

不让一日闲过

我国着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荷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奥秘无穷。据说他在85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一幅条幅,并在一面题诗:“昨天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齐白石老人的画,之所以能独具匠心,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能坚持每天作画。在他作画的六十多年中,其间只有两次间断10天没有动笔。一是他6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七天七夜不省人事。一次是64岁时他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没有作画。除此以外,他没有一天间断过。

如果说,漫长的人生就是金链,它以秒、分、日、月、年环环相联,那么爱惜了分分秒秒,不教一日闲过,也就是珍惜了人生。凡是在事业上有作为的人,无一不是珍惜时间,不教一日闲过的人。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年轻的时候,坚持每天早晨起来做“记忆力体操”,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强记一些单词,或其他方面的东西;晚上临睡时,他又以记日记来做为一天的结束。他给日记规定了几个任务:第一、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第二、整理一天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想。第三、记录所接触的每个人的举动、思想感情,以及找出他们服从于什么样的规律。他活了82岁,从19岁开始,除了中断一段时间外,共写了51年日记,一直坚持到他逝世前的第四天。正是由于托尔斯泰的勤奋和严于律己的精神,他创作了着名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的作品成了“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俄国戏剧的奠基人、着名的文学家果戈里,写作非常勤奋,他说:“一个作家,应像画家一样,经常带着铅笔和纸。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他又说:“必须每天写作。如果一天没有写,怎样呢?”他答道:“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一遍地写下去,等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果戈里正由于这样每天坚持写作,最后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写出了不少不朽的名着,如长篇小说《死灵魂》、喜剧《钦差大臣》等。在中国,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诗人张际亮,一生只活了45岁,却写了一万多首诗,并留下许多很有见地的诗论及其他着述,“以诗名满天下”。张际亮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正如他所说:“恒汲汲然,不敢一日自废惰。”我国着名作家老舍先生,每天都要动笔写字,连大年初一也要挤时间写。从1949年到逝世,他写作各种作品总计三百多万字。

有人问爱迪生,是否同意“为科学休假十年”。他回答说:“科学是永无一日休息的,在已过的亿万多年间,它每分钟都工作,并且还要如此继续工作下去。”如果经商者是在金钱上计较一分一厘的个人得失,那么治学者则是在时间上计较一分一秒的得失。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科学家,爱惜时间,不教一日闲过的精神,真是到了“发疯”的程度。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也不能使他们闲过一日。爱迪生在1871年圣诞节结婚那天,刚行罢结婚典礼,他突然想出了个解决当时还没试验成功的自动电极机问题症结的点子,便悄声对新娘玛丽说:“亲爱的,我有点要紧的事到厂里去一趟,待会儿准时回来陪你吃饭”。新娘一听,心里不太乐意,一看他那紧张样儿,只得无可奈何地把头点了点。他这一去,到晚上也不见影儿。直到半夜时分,有人去找,见厂里点着灯,隐隐约约有人影晃动,进去一看,看见爱迪生在那儿聚精会神地干活儿,不禁脱口喊出来,“啊呀!你这位新郎倌哪,原来躲在这儿,害得我们找得好苦啊!”爱迪生大梦初醒,忙问:“什么时候?”“总有十二点啦!”爱迪生大吃一惊,咚咚咚往楼下奔去,一路跑,一路说:“糟糕!糟糕!我还答应陪玛丽吃晚饭哩!”对于不教一日闲过的爱迪生来说,结婚这一天也不肯放过。爱迪生活了85岁,仅在美国国家专利局登记的就有1328项科学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

“无穷岁月增中减”,过去一天,剩下的日子就少一天;长大一岁,寿命就缩短一年。但是,有的人不是不教一日闲过,而是日日闲过,认为今天过去还有明天,明天、明天没有完。他们到头来,只能像“明天老人”那样对镜自叹:“镜里但见鬓如银,虚度闲掷七十春,只因常立明天志,一生事业付儿孙”。

“不教一日闲过”,对于年轻一代人来说,尤为重要。我们不能一味地叹岁月之虚掷,感年华之流逝,让宝贵的时间,在踯躅蹉跎中白白地流过。人生易老,时不我待。必须抓紧每一天,才能使生命之光闪耀异彩,才能在白发苍苍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没有虚度年华。

不进则退的时间观念

顾炎武在给友人书信中曾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他在11岁时,跟父亲读《资治通鉴》,这部书达二百九十多卷,他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必得读完的卷数,还把这部书抄写了一遍。每年春秋两季,顾炎武按照预定的计划,用默诵的方法温习半年来读过的书,规定一天要温习200页书,温习不完,绝不休息。

顾炎武为了使自己日有所知,日有所进,他不但“未尝一日废书”,而且用做读书札记的方法写了一本《日知录》,共计三十二卷。把每日读书记录下来的心得体会、意见和书中要点记录下来,内容非常丰富,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一卷至七卷,是论经义的;中篇七卷至十七卷,是论治道的;下篇十八至三十二卷,是论博闻的。书中内容很广泛,涉及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有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他对虚度一天非常反感,他在朋友王宏撰家小住的时候,看到王宏撰有时和来访的客人终日欢宴,就很不耐烦地皱起眉头。等到客人走了,顾炎武对王说:“可惜你一天又虚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