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8125200000082

第82章 国际物流管理基础(1)

(第一节)国际物流管理基础知识(一)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

⑴国际物流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这种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⑵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近十几年有很大发展,也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

⑶东西方冷战结束后,贸易国际化的势头越来越盛,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拆除,新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若干地区已突破国界的限制,形成统一市场,这又使国际物流出现了新的情况,国际物流形式也随之不断变化。所以,近年来,各国学者非常关注并积极研究国际物流问题,世界第九届国际物流会议的主题就是“跨越界限的物流”,物流的观念及方法,随物流的国际化步伐不断扩展。从企业角度看,近十几年跨国企业发展很快,不仅已国际化的跨国企业,即便是一般有实力的企业也在推行国际战略,企业在全世界寻找贸易机会,寻找最理想的市场,寻找最好的生产基地,这就将企业的经济活动领域必然地由地区、由一个国家扩展到国际。这样一来,企业的国际物流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企业必须为支持这种国际贸易战略,更新自己的物流观念,扩展物流设施,按国际物流要求对原来的物流系统进行改造。

⑷对跨国公司来讲,国际物流不仅是由商贸活动决定,而且也是本身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分别在不同国度中生产零件、配件,又在另一些国家组装或装配整机,企业的这种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也需要依靠国际物流。

二、国际物流的发展

国际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

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间已有了不少的经济交往,但是无论从数量来讲还是从质量要求来讲,都没有将伴随国际交往的运输,放在主要地位。

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才越来越扩展,越来越活跃。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国际间贸易从数量来讲,已达到了非常巨大的数字,交易水平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新情况下,原有为满足运送必要货物的运输观念,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系统物流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到国际领域的。

⑶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了国际间的大数量物流,在物流技术上出现了大型物流工具,如20万吨的油轮,10万吨的矿石船等。

⑷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国际物流不仅在数量上进一步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而且,出现了提高国际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大数量、高服务型物流从石油、矿石等物流领域向物流难度最大的中、小件杂货领域深入,其标志是国际集装箱及国际集装箱船壮大发展,国际间各主要航线的定期班轮都投入了集装箱船,一下子把散杂货的物流水平提了上去,使物流服务水平获得很大提高。

⑸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际物流的质量要求和速度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个时期,在国际物流领域,出现了航空物流大幅度增加的新形势,同时出现了更高水平的国际联运。

⑹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国际物流的突出特点,是在物流量基本不继续扩大情况下,出现了“精细物流”,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同时,伴随新时代人们需求观念的变化,国际物流着力于解决“小批量、高频度、多品种”的物流,出现了不少新技术和新方法,这就使现代物流不仅覆盖了大量货物、集装杂货,而且也覆盖了多品种的货物,基本覆盖了所有物流对象,解决了所有物流对象的现代物流问题。

⑺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另一大发展,是伴随国际物流,尤其是伴随国际联运式物流出现的物流信息和首先在国防物流领域出现了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信息的作用,使物流向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大量化、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许多重要的物流技术都是依靠信息才得以实现。这个问题在国际物流中,比国内物流表现更为突出。物流的几乎每一活动都有信息支撑,物流质量取决于信息,物流服务依靠信息。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国际物流已进入了物流信息时代。

三、国际物流的特点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

⑴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适用的法律,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下降;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

⑵由于物流环境的差异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2.物流系统范围广

⑴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就已是很复杂了,国际物流再在这个复杂系统上增加不同国家的要素,使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复杂性增加,风险增大。

⑵国际物流一旦溶入现代化系统技术之后,其效果才比以前更显着。例如,开通某个“大陆桥”之后,国际物流速度会成倍提高、效益显着增加就说明了这一点。

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⑴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联运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国际信息系统建立的难度,一是管理困难,二是投资巨大,再由于世界上有些地区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些地区较低,所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因而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为困难。

⑵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一个较好的建立办法是和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以及时掌握有关各港口、机场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供应或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持。国际物流是最早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I)的领域,以EDI为基础的国际物流将会对物流的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

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⑴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是提不高的。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 mm×1200 mm,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降低了转运的难度。而不向这一标准靠拢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车底等许多方面要多耗费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其国际竞争能力。

⑵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欧洲各国之间系统比其与亚洲、非洲等国家交流更简单、更有效。

(第二节)国际物流管理基础知识(二)

一、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类型

⑴流通型物流系统

流通型物流系统是以组织国际货物在系统中运动为主要职能的物流系统。例如,流通仓库、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等。

⑵综合型物流系统

综合型物流系统是指在一个物流系统中全面实现两种以上主要功能,并且在物流系统中并非独立完成各种功能,而是将若干功能有机结合于一体的集约型物流系统,如国际物流中心。综合型物流系统是为适应国际物流大量化和复杂化而产生的,它使国际物流更为精密准确,在一个物流系统中要求实现多种转化而使物流系统简化。综合型物流系统是国际物流系统中结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⑶转运型物流系统

转运型物流系统是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的物流系统。例如铁道运输线上的货站、编组站、车站等;公路运输线上的车站、货场(站)等;航运线上的机场;海运线上的港口、码头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站、终点站、口岸等。货物在这类物流系统上停滞的时间较短。

⑷储存型物流系统

储存型物流系统是以存放货物为主要职能的物流系统。例如,储备仓库、营业仓库、中转仓库、口岸仓库、港口仓库、货栈等。国际货物在这类物流系统上停滞时间较长。

二、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

⑴信息功能

国际物流系统是整个物流系统或与物流系统相接部门物流信息的传递、收集、处理和发送的集中地。这种信息功能在国际物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使复杂的国际物流能连接成有机整体的重要保证。在国际物流系统中,每一个连接点都是物流信息的一个点,若干个这种信息点和国际物流系统中的信息中心结合起来,便形成了指挥、管理、调度整个系统的信息网络,这是一个国际物流系统建立的前提条件。

⑵管理功能

国际物流系统的管理设施和指挥机构大都设置于物流连结点所在之处。事实上,物流连结点大都是集管理、指挥、调度、信息、衔接及货物处理为一体的物流综合设施。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转有序化、正常化以及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都取决于物流连结点的管理水平。

⑶衔接功能

国际物流系统将各个物流线路连接成一个系统,使各个线路通过物流系统变得更为贯通而不是互不相干,这种作用称为衔接作用。在物流尚未做到系统化之前,不同线路衔接有很大困难。物流系统利用各种技术、管理的方法,则可有效地起到衔接作用,将中断转化为通畅。

三、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⑴采购子系统

采购功能在国际物流系统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要真正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地为企业国际物流服务,采购需要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采购的功能是:选择企业各部门所需要的适当物料,从适当的来源(包括全球采购),以适当的价格和送货方式(包括时间和地点)获取适当数量的这些原材料。

⑵包装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