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问关公
8127700000110

第110章 张秀才为什么能科场三连冠?

明朝时广东有个叫张春的秀才,赶考前住在临江县有禅寺内读书。他每天从关帝圣像前走过,必定叩首致敬;每月初一晚上,必定要在关帝圣像前焚香祈祷。

一天上午,他看到几只蜜蜂在关帝塑像耳廓里结巢,就挥袖赶走蜜蜂,剔除掉蜂巢。

到了晚上,他梦见关帝来到书房,连忙跪拜相迎。关帝说:“承蒙你清理我的耳廓,没有什么报答。你读《春秋》,可知道其中的深奥意义吗?”张春赶紧说:“小生才学疏浅,还望大帝指教!”关帝便娓娓道来,为他讲解了几条。张春听了,如拨云见日,都是以前没听过的。打这以后,他每天晚上都梦见关帝来到书房,为他讲解《春秋》。

过了一段,几个熟读《春秋》的朋友聚到一块,比试作文。张春照着关帝所指示的结构写成文章。众人看了,都大为惊讶,叹赏不止。有人对他说:“你这文章必定是从秘本上得来的,请把秘本借给我们看看。”张春说:“实在没什么秘本。这都是关圣大帝在梦中传授给我的。”众人听了不信,认为他说的事情可笑,不过信口胡诌罢了。

这年初夏,文章高手们在县城参加科试,张春考了第一名。等到秋天在广东省城举行乡试时,他又梦见关帝对他说:“我来助你三场。”果然,张春在考场作文时,下笔如有神,首场考试很顺利就通过了。二场、三场考试时,他对一些典故不太明白,只要略一思考,灵感便源源而来,涉笔成趣,挥洒自如。

三场考试完毕,张春的应考卷落到考官霍渭崖手里。霍渭崖是当时研究《春秋》的权威人士,素以《春秋》治学大家自居,自称“天下无双”。他发现张春的文章体大思精,含英咀华,净是秘传的文字,不由地拍案叫绝,竭力向众考官推荐这份卷子。张春终于金榜题名。

丁末年(1547年)在京城举行会试,张春又如乡试得到神助一样,联榜及第,考上了状元。后来,他在皇宫大殿上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进入翰林,做了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人们说,张春之所以能够连连中考,青云直上,全是他景仰关帝得到的灵验。